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徐春燕

遵義大學城的建成投用,奠定了新蒲新區作為遵義市教育科創中心的核心地位。(遵義大學城供圖)
“作為2014年第一批搬到新校區的學生,我可以說是看著學校慢慢‘長大’。”初夏的遵義醫科大學,處處流動著生機勃勃的氣息,2014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葉學天對著記者有感而發。
遵義醫科大學所處的遵義大學城位于遵義市新蒲新區東北區域,規劃建設用地10000畝,總投資約100億元,可容納10余萬名師生,是新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10年前,新蒲新區掛牌成立,開啟了在“一張白紙”上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游“四宜”新區的征程。
教育作為群眾高度關切的公共服務之一,是新蒲新區規劃和建設的基礎保障,是增強新區承載力、聚集力和吸引力的核心要素。為此,新蒲新區在2012年初規劃建設遵義大學城。
在建設過程中,遵義大學城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服務,打造遵義市的人才基地、科技高地,成為全市“教育科創中心”的一張名片。
繼遵義醫科大學2014年遷入后,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遵義師范學院、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院校及遵義奧體中心陸續入駐,遵義大學城實現了高校科技、人才的產出,成為遵義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以及構建200萬人口中心城區的重要載體,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遵義大學城的建成投用,一是為轄區輸送了一批優秀人才,二是注入了濃厚的教育文化元素,三是奠定了新蒲新區作為全市教育科創中心的核心地位。”新蒲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石崇軍表示。
和遵義大學城一起走上蓬勃發展快車道的,還有新蒲新區的幼小初高教育。
2014年以來,新蒲新區先后投入約40億元,用于修建學校,改善中小學及幼兒園辦學環境、教育設施等。
2009年新蒲新區成立之初,境內僅有幼兒園4所、小學28所、初中9所、高中2所。如今,境內有幼兒園81所、小學59所、初中10所、高中3所;29個小區內配備了公立幼兒園,學生人數從19995人增加到51572人。
“從2015年9月以來,新區幼兒園、小、初、高每年凈增5000名學生。”新蒲新區教育科技局基建科副科長晏忠介紹,未來3年,新區預計新增學校33所,學位3萬余個。
隨著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天立學校等優質民辦學校的入駐,在新蒲新區,學生入學有了更多選擇,新區的教育事業也從“做大體量”逐步向“做優質量”過渡。
目前,圍繞小學全面提質,初中、高中優質發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引進優質民辦教育,新蒲新區教育逐漸形成“民辦與公辦共存,民辦與公辦互補”的良好辦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