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陳剛

4月11日,張家港市衛健系統醫療專家組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銀山村開展義診活動。(楊雪 / 攝)
4月10日,張家港市衛健委主任王衛國率該市9家公立醫院、婦幼保健所等醫療機構負責人及醫療專家組前往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分別與沿河自治縣衛健局、公共衛生單位、鄉鎮衛生院簽約,實現沿河健康系統對口幫扶全覆蓋,開啟對口支援“組團式”幫扶新模式。
自2016年啟動東西部對口幫扶以來,張家港市送項目、送設備、送資金,選派多批醫療專家長駐沿河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為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建立了5個重點學科,醫務人員的醫療業務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讓當地群眾享受到優質健康服務。
“組團式”結對開啟幫扶新模式。4月10日,張家港市部分醫療機構與沿河18個鄉鎮衛生院簽訂幫扶協議,加上去年已經簽訂幫扶協議的4個鄉鎮衛生院,兩地實現縣、鄉及公共衛生單位結對幫扶全覆蓋。
今年,張家港市衛健系統將根據沿河衛生健康需求,為沿河解決一項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帶出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等,實現對口幫扶從量變到質變。
醫療專家隊來到家門口。4月11日,張家港市醫療專家服務團隊又一次來到沿河中界鎮銀山村,開展問診、送藥及健康宣講活動,受到群眾點贊。
“要不是專家來義診,我還不知道身體出了毛病。”銀山村一位40歲的崔姓群眾說,“專家診斷出我患糖尿病,還叮囑我如何用藥和飲食起居。”
“前來幫扶的醫療專家經常與我們的醫生一起下鄉義診,從不嫌累不言苦。”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院長張栩介紹,有些專家在沿河一待就是一年,期間節假日都不休息,一心撲在幫扶工作上。
3年來,張家港市先后選派7批次26名醫療骨干到沿河開展駐地醫療幫扶,服務群眾4000余人次。
一對一帶教提升醫生業務水平。“帶教老師手把手的教,我現在可以獨立做腸鏡手術了。”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醫生楊濤高興地說,他是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劉健的帶教學生。
2018年10月底,劉健被派駐擔任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一職。他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幫助醫院消化科在常規腸鏡服務項目基礎上,新開展無痛胃鏡服務。
“從不能檢查到能治得好,幫扶專家功不可沒。”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劍波說,以前當地患者做胃鏡只能到縣外醫院,花銷大不說,還會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不僅是劉健,一位位幫扶專家的到來,帶來一項項技術,開展一項項服務。3年來,醫療專家服務隊在沿河開展危急重癥會診200次、手術230例、新項目新技術37項,為沿河縣人民醫院搭建了5個重點學科,為該院的創甲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張家港市的組團幫扶,正在為沿河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沿河自治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黎潔說,幫扶專家在沿河成功開展的電子腸鏡檢查與治療、心臟介入手術,開創了縣人民醫院兩項手術的新紀元,真正實現健康扶貧從“輸血式”到“造血式”轉變,進一步提升了沿河的醫療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