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民強

印江采取金融扶貧方式,投入9500萬元用于貧困村發展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圖為當地群眾在蔬菜種植基地務工。(印江自治縣委組織部供圖)
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包含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在內的18個縣(區、市)退出貧困縣序列。近年來,印江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銅仁市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黨建領航,最大限度地匯聚起磅礴力量攻克貧困堡壘,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夯實基層基礎,建強戰斗堡壘。印江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堅強堡壘。
扎實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把政治素質好、“雙帶”能力強的能人選拔進村黨支部班子。健全村干部待遇穩定增長機制,村支“兩委”干部報酬從2014年的每月900元提高到2018年每月2300元。
整合918.87萬元推進203個貧困村“五小”工程建設,投入278.69萬元為一線干部統一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采取扶貧資金股權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民心黨建+信合+N”金融扶貧方式,投入9500萬元用于貧困村發展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
匯集社會力量,凝聚攻堅合力。印江搶抓蘇州吳江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煤集團、貴州師范學院等定點幫扶及貴陽市云巖區對口幫扶機遇,全面推進資金幫扶、人才交流、產業和勞務協作等,累計到位幫扶資金8656萬元、人才交流117批次1260人次。
創新推進“春暉扶貧”,籌措春暉產業資金4300多萬元,募集春暉公益資金1000多萬元,實施春暉扶貧項目491個,惠及群眾3514戶1.73萬人。深化春暉行動助推脫貧攻堅,被評選為貴州省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動員56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75個貧困村,投入資金1.68億元,發展產業項目43個,轉移剩余勞動力9071人,捐贈資金2562萬元,惠及群眾20余萬人。
強化宣傳引導,激發內生動力。印江充分利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按照“四個好”要求,積極探索“12355”文軍扶貧,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提振脫貧信心。
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政策宣講4000余場次,新時代學習大講堂480余期次,“四好一先”“五大主題教育”3.1萬余場次,受教育干部群眾35萬余人次。涌現出“好支書張曙光”“致富牛人王昭權”等先進典型360個,營造出自強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賴、包干不包辦、苦干不苦熬、借力不省力“六個不”濃厚氛圍。
創新開設“愛心超市”,廣泛開展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家庭和諧、遵紀守法等內容的評比積分活動,樹立文明新風,提升群眾素質。開設“主動脫貧光榮榜”,通過典型示范,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推進法治扶貧,深化鄉村治理。針對脫貧攻堅領域存在的爭當貧困戶、辱罵威脅幫扶干部等“十種亂象”,印江綜合運用法治、自治、德治等措施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全縣依法打擊“十種亂象”案件159起,教育、訓誡396人,行政拘留162人。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決打擊脫貧攻堅中無理取鬧、尋釁滋事、不贍養老人等行為,大力營造了崇德向善、明禮知恥和爭貧可恥、脫貧光榮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