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明領
2018年以來,平壩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脫貧攻堅取得根本性勝利。
2018年以來,平壩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脫貧攻堅取得了根本性勝利。全區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社會事業和諧穩定、民生保障不斷提升,加快崛起的步伐蹄疾步穩。
2018年,平壩區面對困境逐浪前行,始終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向全區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脫貧攻堅取得根本性勝利。投入66.73億元,全力打好“四場硬仗”,扎實抓好“五個專項治理”,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和“冬季充電”。建成通組路494公里,修復破損路面641公里,硬化聯戶路和庭院190萬平方米;大力發展蔬菜、優質稻、食用菌等扶貧產業,帶動11.7萬人增收;建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73處,解決15.64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286戶。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成功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1.23%。
區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億元,同比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98億元,同比增長9.7%;財政總收入23.14億元,同比增長15.97%。
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大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調減玉米等低效農作物6.84萬畝。建成蔬菜基地10萬畝、優質稻基地10萬畝。建成食用菌大棚600余個,年產菌棒2100萬棒。新增無公害產地認定3.29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6個、有機農產品認證3個、綠色食品認證2個。實施“千企改造”項目35個,培育“萬企融合”示范企業15家、標桿項目2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8.6%。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果。完成營造林2.68萬畝,落實天然林管護25.51萬畝。劃定生態紅線138.08平方公里,全面落實三級“河長”制,綜合治理城區河道5.95公里。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空氣質量達標率達99.7%,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3%,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4.52%。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城鎮新增就業9428人,成功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2%和9.9%,城市和農村低保分別增長6%和9%。義務教育持續均衡發展,區鄉兩級遠程醫療實現互聯互通,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面對2019年鞏固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招商引資等任務,平壩區干部群眾勠力同心,蓄勢而發。
增強發展后勁。抓好項目謀劃、儲備以及增強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的力度,確保項目庫資金規模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爭取中央和省級預算內項目資金10億元以上。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途徑,力爭引進產業類項目30個以上,其中億元項目10個以上。進一步加強政銀企溝通對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積極創新擔保方式,探索新型政銀合作機制,破解瓶頸促保障。
推動產業提檔升級。以500畝以上壩區為重點,以特色化、規?;?、品牌化、綠色化為方向,以蔬菜、大米、茶葉、中藥材和生態畜牧業為主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千企改造”,助力企業優化升級,提高產業層次和水平。加快推進黎陽國際技改擴能等項目建設,全力盤活“三線企業”資產,積極引進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落戶園區發展。深入推進“萬企融合”,加快慧聰建筑裝備器材產業園建設,支持華訊科技、灝瑞科技加快發展,積極抓好數字經濟試點工作。

平壩區不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城鎮面貌煥然一新。(楊國民 / 攝)
加快服務業發展。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力爭全年游客接待量比上年增長28%以上,旅游總收入比上年增長33%以上。繼續開展A級景區創建,完善景區景點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加快小河灣、航空小鎮等“1+5個100”工程建設,豐富旅游業態,推動旅游產業實現“井噴式”增長。
打好三大攻堅戰。鞏固中央和省委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成果,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空氣質量達標率保持10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6.5%。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幫助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順利實現脫貧退出,持續落實好教育扶貧、健康醫療扶貧等政策,全面織牢貧困群眾保障網。
推動鄉村振興。大力推廣“塘約經驗”,深化“三變”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鼓勵農村集體經濟成員參與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有效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提升民生福祉。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實施基礎教育質量上臺階工程,持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實施醫改三年行動計劃,健全體系完整、覆蓋城鄉的分級診療機制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多種形式的醫共體,實現區域醫共體全覆蓋。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平壩區堅持改革開放再出發,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優化營商環境。把2019年作為“營商環境優化年”,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不斷縮減清單事項,推動“非禁即引”全面落實。積極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機制和“保姆式”“一網一門一次”“集成套餐服務”等政務服務,提高項目履約率、開工率、投產率。
加快開放平臺建設。加快推動安順高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組建運行和夏云工業園服務聚集區建設,加快實施羊昌工業園供電、供水工程項目,完成大健康新醫藥產業園規劃編制,加快引進制藥企業落地,推動大健康新醫藥產業加速聚集,強力推動高鐵新城加快發展,力爭黔中新區申報省級開發區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嚴格落實國家和省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積極幫助民營企業爭取省綠色發展基金,支持民營企業通過上市、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加快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搶抓貴陽、貴安、安順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編制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項目建設修建性詳細規劃。協調推動東外環線項目建設、貴陽西環高速建設,加快推進廈蓉高速齊伯連接線建設,優化城市“外連”通道,提升區域發展聯動性。按照安順市“一分三向”發展模式,有效銜接上位規劃,加快構建主城區、小城鎮、美麗鄉村城鄉一體化的規劃體系。積極實施“8+X”小城鎮項目,加快樂平新區建設,提升天龍、夏云小城鎮產城融合能力,打造特色小鎮。
征途不遠,未來可期。平壩區干部群眾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