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蓓
摘要:隨著被稱為“第四媒體”的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媒體內部競爭加劇,部分新媒體從業人員將流量第一視作職業信條,一時間“標題黨”亂象泛濫。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標題黨”亂象對新聞業、讀者及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從當代讀者閱讀取向、新聞從業人員素質、經濟利益、第三方監管四個方面探究該亂象成因,以求提出根治“標題黨”亂象的良策,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媒體環境。
關鍵詞:網絡新聞 ? 標題黨 ? 危害 ? 對策
標題黨,即指個人或集體在發布信息時,一味以標新立異博得點擊量為信條而全然不顧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大量使用聳人聽聞與媚俗字眼以求吸引讀者注意的行為[1]。“標題黨”現象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普遍存在,許多網絡編輯為了提高網站的點擊率與知名度,棄新聞原則于不顧,只在標題上下功夫,題文不符、歪曲事實及言論綁架的現象因此泛濫。因此,“標題黨”是當前網絡環境下新聞發展的重大阻力,若是任其自由發展,會使新聞媒體公信力大打折扣,致使社會輿論導向偏離正軌。
隨著新媒體發展之勢的迅猛抬頭,新媒體內部競爭日益激烈,流量第一被視作職業信條,一時間涌現大量“標題黨”。部分媒體從業人員全然不顧該行為對新聞傳播環境以及青少年心智發育的負面印象。本文側重于分析新媒體“標題黨”對媒體公信力、讀者閱讀習慣及社會輿論環境的沖擊與負面影響。
(一)新聞失實,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危機
寬松的網絡環境為新媒體的誕生提供了土壤,但其中大多數新聞媒體在時政經濟方面并無采寫權,致其唯有在不改變原著作者的立場下對新聞進行二次編輯[2]。在此過程中,部分無良媒體為了獲得更多的點擊量,對事實真相進行粗暴的扭曲,極大消減了新聞價值,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原則,是媒體低素養與薄弱道德意識的表現。例如騰訊新聞發布的《2015手機質量抽樣檢驗結果:海爾有爆炸隱患》一文中,標題之意為海爾全系手機均有爆炸隱患,但事實則是海爾只有一款手機未通過質量檢測,且同時被曝光的品牌還有二十多家,此類隱患并非只存在海爾手機。標題黨是新聞界的牛皮癬,是難以根治的頑疾,用犧牲新聞生命力的代價換取點擊量,是一種短視行為。長期采用這種低劣手段不僅是對新媒體品牌信度的一種抹黑,甚至會對媒體行業公信力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新聞頻繁發生失實現象,使公眾開始質疑新媒體編輯的職業道德,新聞從業人員陷入信用破產困境。
(二)誤導受眾
改革開放后日新月異的城鎮化進程導致生活節奏不斷加速,當代讀者碎片式的閱讀習慣對新聞的精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題黨”為了在資訊大爆炸時代脫穎而出,往往對事實進行夸張簡化甚至添加大量的主觀解讀。讀者在瀏覽此類新聞后并未獲取較高的新聞價值,長此以往使之思維受到很大局限,甚至無法對社會現象做出理性判斷與解讀。“標題黨”利用受眾信任把其主觀意識強加于受眾的行為,從本質上看是一場對受眾精神和意愿的施暴[3]。
(三)暴力色情元素損傷社會風氣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開放的社會環境孕育大量新興思潮的同時也給低俗暴力文化抬頭喘息的機會,“標題黨”更為其進入公共視野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4]。部分編輯人員為了賺足讀者眼球,故意在標題中融入暴力色情的低俗元素,如2018年初,優酷報道電影《無問西東》上映時使用的標題為“章子怡遭凌虐致死”,實則只是劇中人物的一場苦情戲。若是不明內里的受眾對此類新聞大肆傳播并加以效仿,對社會風氣定會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與沖擊。
(一)迎合受眾閱讀習慣
新媒體新聞的發布模式開創了讀題時代,網絡媒體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讀者的閱讀習慣,標題對讀者是否產生閱讀興趣意義重大。在競爭白熱化的媒體行業,受眾的注意力是最寶貴的資源。受眾潛在的心理偏好為低俗暴力新聞標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主流媒體發布的新聞往往肩負著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走向的重擔,這就要求其內容及觀點應具備客觀性、權威性與嚴謹性。但對新媒體而言,更少的社會責任縱容了其一味地迎合受眾閱讀習慣的行為,“標題黨”現象便是其媚俗行為的集中體現。部分網絡編輯利用人們對娛樂、色情、暴力血腥的話題表現出的天然心理趨向,刻意發布一些低俗、片面甚至歪曲事實的信息以博取眼球。當喪失社會責任感的新媒體編輯遇上是非判斷力較差的讀者,結果可想而知。通俗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但媚俗卻是抹黑新聞業的惡劣行徑。
(二)經濟利益的追逐
一個產業得以延續必須具備堅實的經濟基礎,新媒體行業也不例外。但若是只注重經濟效益的產生,一味追求點擊率與閱讀量便違背了新聞從業者的初心。對于經濟效益的盲目追逐便是我國的新媒體“標題黨”亂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數新媒體均是免費向受眾提供信息,因此比主流媒體更加依賴廣告。廣告的發布往往安插于具體的文章之后,因而新聞點擊了與廣告曝光率成正比。在資訊大爆炸的今天,傳統精煉的標題常常會被淹沒在信息洪流中,新媒體從業人員唯有通過駭人聽聞的標題來提升新聞點擊率,廣告商也最青睞此類新聞媒體。
(三)新聞媒介之間的競爭
手機屏幕作為新媒體新聞的主體接收終端,數量龐大、類目豐富的信息被集中在有限的版面之上,優勢與局限性并存。當代受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決定了新媒體的新聞標題必須足夠吸睛才能獲得較高的點擊率。一些新媒體并不具備新聞的采寫權,其發布的大多是轉載的非原創信息。因此,新媒體為了脫穎而出只能不斷優化創新,爭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5]。新聞標題便承載了吸引點擊量的重任,因此部分新媒體編輯在轉載時通常完整剽竊文章內容,而后將標題改為含有色情暴力等低俗信息的短語來吸引讀者。
(四)媒體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欠缺
隨著新聞傳播途徑日益多元化,許多新媒體在招聘新聞從業人員時忽略職業素養只重視技術能力。很多新媒體從業人員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但道德倫理與守法傳播意識薄弱,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且職業素養較低。縱觀我國高校新聞專業培養體系現狀,其中關于職業素養與道德倫理的理論教育有待加強。根據一項對我國高校新聞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顯示,僅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幾所院校設立了新聞職業道德相關的課程,其余院校只設置了新聞法規課程,并未涉及職業道德規范領域。缺乏新聞職業素養的編輯群體在新媒體行業中占比較高是導致“標題黨”亂象屢禁不止的重要影響因素。
(五)缺少第三方監管
新媒體近年來擴張勢頭迅猛,但目前治理此類傳播現象的法律法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監管與審查力度無法遏制違規新媒體的抬頭,標題黨現象仍日益猖獗。傳統媒體從業人員職業素養較高,能夠遵循媒體行業約定俗成的職業規范。而對新媒體這一新興事物,媒體監管部門仍舊缺乏相應的治理條款。許多網絡媒體的報道一味迎合受眾口味,全然不顧其應當承擔的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當存在問題的新聞被人舉報時,懲罰不過是勒令網絡媒體刪除文章。懲處力度過小并不能使新媒體意識到此類行徑的嚴重社會負面影響,標題黨亂象仍舊無法根除。
(一)規范標題的制作
真實是衡量新聞生命力的重要準則,不僅要求新聞內容真實,新聞標題也應當同樣真實。新聞標題除了應該精簡準確、避免歧義,更應當在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向社會傳播正能量。新媒體從業人員在修撰文章標題時,要在保證真實性和嚴謹性的條件下展開趣味性的表達,以達到彰顯媒體特色與滿足讀者需求的目標。新媒體新聞要以信息價值為基本立足點,時刻牢記真實是新聞第一生命力。
(二)加強媒體的新聞專業主義
“標題黨”亂象的源頭在于新媒體自身,提高媒體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與政治素養是遏制標題黨現象的根本途徑。新媒體編輯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循職業道德規范,即遵循新聞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原則。在新聞報道中積極選取有正向社會意義的選題進行報道,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新聞標題方面,媒體從業人員的政治素養與職業素養表現為嚴格篩選、準確表達。唯有如此,新媒體所發布的新聞才具有新聞價值與社會意義,才是真正滿足受眾對于媒體行業的需求與期待。新媒體行業內部也需要對流量第一的考核機制進行整改,重點放在培養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和政治素養上來,從而根治編輯為了應對考核無奈做出“標題黨”舉動的現象。
(三)加強第三方的監管
新媒體行業亂象頻出,根本原因是未針對其過度的自由空間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政府應將新媒體的言論自由關進法律的籠子。單單依靠新媒體內部的業務能力培訓、職業道德培養等一系列自律監管機制是不夠的,更多應是加強第三方的監管,如受眾舉報機制。通過受眾的反饋來衡量“標題黨”造成的負面影響程度,將標題黨的“罪行”分為“三六九等”進行懲罰處理。唯有通過加強第三方的監管,采用法律的手段對不正之風加以打擊,受眾的權益才得以保障。
(四)提升讀者閱讀素養,構筑健康閱讀媒介平臺
提升讀者閱讀素養,構建健康閱讀媒介平臺是根治“標題黨”亂象的藥方。例如新媒體應在對原新聞進行二次編撰后標注出處,以便讀者參考原文,更加深入全面的還原事實真相,以免只聽一家之言受到煽動。大眾也應該積極行使公民權利,對公眾媒體進行嚴格監督。這不僅是助力于新媒體的未來發展,使其行業體系更加完善,同時也能使網絡環境得到凈化,把握正確的輿論走向。
本文通過對新媒體“標題黨”現象的危害及成因分析可知,“標題黨”亂象不可任其發展,否則會對讀者、新聞業、社會輿論環境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要堅決抵制以經濟效益至上偷換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行為,整治新媒體“標題黨”亂象要以媒體自律為主,輔以相關部門監管和公眾監督,還需從業人員樹立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多方協同聯動,“標題黨”自會休矣[6]。
參考文獻:
[1]彭富玉.網絡媒體“標題黨”成因及治理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0):434.
[2]符娉娉.網絡媒體“標題黨”現象生成機制探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
[3]朱覓.從“標題黨”現象看新聞道德[J].中國地市報人,2017,(09):48-49.
[4]路飛翔.社會類新聞中的“標題黨”現象研究[D].蘭州大學,2017.
[5]王艷平.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的危害及對策[J].新聞世界,2015,(09):125-126.
[6]徐超超.淺析網絡媒體的“標題黨”現象[J].新聞研究導刊,2017,(05):78+116.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