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玉
摘要:本文從大學生創新創新教育的不足入手,對項目驅動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首先介紹了項目驅動的內涵,然后給出了項目驅動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建議,為高校提供成功教育經驗。
關鍵詞:項目驅動 ? 大學生 ? 創新創業
為了響應國務院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高校需要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創新人才。但是在實際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在教育理念、教育實踐和社會參與方面存在較多不足,難以發揮其重要作用,需要高校教師采用科學的方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部門推出的全新教育理念,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有助于高校教學水平的提升及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從本質角度而言,國家間的競爭就是科技與人才間的競爭,而科技與人才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需要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為我國的發展做出貢獻。但是在實際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在教育理念、教育實踐及社會參與方面存在較多不足,影響創新創業教育重要作用的發揮,需要高校進行改進。
從教育理念角度而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和發展積累經驗,所以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為學生。但是就目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來說,高校教師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仍舊將教師作為主體,指導學生完成創新創業項目,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高校教師開展的創新創業項目大都以社會熱點或者傳統問題作為基礎,與學生的專業和興趣聯系不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普遍偏低。
從教育實踐角度而言,高校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的機會不多、意識不強,影響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即使有些學生產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的想法,高校也沒有為學生提供支持,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難以開展,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從社會參與角度而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基礎,高校教師需要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社會參與。但是在實際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社會企業的參與程度普遍偏低,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社會實踐脫節,也得不到社會資金的支持,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難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難以體現[1]。
項目驅動主要是指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通過項目的開展,為學生提供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機會,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而言,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下的項目主要涵蓋學生競賽項目、創新創業項目以及社團活動等類型,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而言,在開展創新創業相關項目時,學生需要根據項目要求進行項目組織設計、編寫創業計劃書,并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完成項目任務。在完成創新創業項目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技術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高校教師需要引進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落實項目驅動理念,從理念、實踐與社會參與三方面入手,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創造性人才。
(一)提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
為了促進市場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我國政府部門積極推進了人才結構供給側改革,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通過專項資金的投入及政策傾斜,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工作,提高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序開展。從資金投入角度而言,高校可以通過教育財政投入及社會資本引進的方式,建設大學生創業資金供給制度或者天使基金,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與此同時,高校加強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資源投入,為學生提供政策咨詢服務、創業培訓以及小額貸款等幫助,引導學生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提升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從政策扶持角度而言,政府部門需要重點扶持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為這些地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綠色通道,通過工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及稅務部門的協作,簡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申請的流程,并提供適當地優惠,如減免稅收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保障,有助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提升。
(二)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就目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而言,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協調創新創業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關系,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于注重理論,學生很少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實踐。在項目驅動理念下,高校教師需要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協調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
從理論角度而言,高校需要開設通用性創業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市場營銷、創新創業、法律服務以及專利保護等方面,使學生對創新創業市場、相關法律有深入的認識,有助于創新創業的有序進行。同時,高校需要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創業,避免大學生在創業失敗后產生消極情緒,對后續學習和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使學生能夠辯證看待創新創業,將其作為發展自我、提升能力的途徑,健全學生的人格。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創業課程及思想道德教育時,高校教師需要注重差異化及個性化,根據不同專業的特征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教育。以農林相關專業為例,高校教師可以將農林生產中的先進技術轉化作為主題,開展創業教育,使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走向農業市場,為未來工作和創業實踐提供幫助。
從實踐角度而言,高校可以通過社團、比賽等方式,引導大學生將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比如,高校最常見的方程式競賽活動,該活動涉及到車輛工程專業、材料分子專業、經濟管理專業以及藝術專業等多個專業領域,可以組織大學生通過“團隊”的方式參與競賽,將不同競賽項目的目標作為驅動,培養大學生的協作意識,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三)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
在項目驅動理念下,高校需要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具體而言,高校可以通過創新創業項目的開發與實踐,保障項目驅動的有效落實。
1.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開發
在高校教育中,高校開發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促進高校的科研項目,有助于高校創新創業氛圍的營造。一般來說,高校教師可以根據專業特征,構建創新創業論壇、組織創新創業比賽,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創新創造能力。與此同時,高校教師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參與企業項目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比如,某高校與汽車生產企業合作,由高校負責電動車輛模型的開發,高校教師可以將該項目中的電子信息技術控制或者機械設計等內容,交由大學生負責,為大學生提供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實踐機會,落實項目驅動理念。
另外,高校教師需要根據專業特色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開發,有助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的提升,能夠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比如,某教師在機電專業的教學中,提出了“多功能太陽能光伏充電藏式臺燈的設計”這一項目,不僅與機電專業聯系密切,還與生活息息相關,吸引了較多的學生參與;某教師在農業專業的教學中,提出了“太陽能驅動的觀賞龜生態過濾養殖設備的設計”這一項目,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實踐
在高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創新創業項目的同時,高校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實踐,不斷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高校需要為學生奠定創新創業的理論基礎,在開展創新創業課堂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語言能力等基礎素養,為創新創業項目實踐奠定基礎。比如,高校教師可以與圖書館進行配合,共同開展文獻檢索及信息收集知識的講座,使學生能夠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平臺,搜集創新創業相關的理論知識,為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提供全面的參考資料。
然后,高校需要鼓勵學生在空閑時間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結合社會熱點及發展趨勢,選擇投資成本較少且風險偏低的項目內容,開展創業,使學生對創新創業項目有初步的認識,并項目開展過程中積累經驗。以目前流行的“互聯網+”理念為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以開展AR交互方面的創新創新項目,從代碼設計、PC端設計到APP設計,逐步拓展創新創業項目的規模與開發深度。
綜上所述,項目驅動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高校教師推廣應用。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高校及教育部門需要提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項目,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姜令頌,蘇莉.以項目驅動為導向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08):70-71.
(作者單位:許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