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杰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下,在激烈的社會就業環境下為現代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提高現代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分流式培養模式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規劃的重要方式,能夠大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夯實個人專業能力。本文將從分流式培養模式“三步走”計劃、分流培養策略、分流式培養原則三個方面詳細的探討,以為我國高校教育略盡微薄之力。
關鍵詞:大學生 ? 職業生涯規劃 ? 分流培養模式
高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對于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在新的社會形勢下,為了增強高校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高校教師應該合理的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大學生入學之初,結合其專業、能力、興趣,規劃階梯發展目標,為其日后的就業夯實知識基礎、能力基礎、情感基礎。在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高校教師進行分流模式培養,為其提供個性化、合理化、針對性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就業競爭力。筆者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將結合多年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經驗,進一步探討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核心的分流式培養模式。
職業生涯規劃也可以被稱為生涯規劃,是對人生職業全面性的設定職業目標、職業定位、操作步驟。職業生涯的規劃需要依據被規劃者的興趣、能力、愛好、性格進行權衡與分析,并契合市場就業趨勢進行個性化的規劃。對于大學生來說,接受高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個人的能力與專業知識,以便更好的走向社會。為此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如何進行規劃時,應該遵循職業生涯規劃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規劃。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進行研究發現,課程的內容主要分為五個單元:《規劃與職業理想》、《發展條件與機遇》、《發展目標與措施》、《發展與就業》、《創業、規劃管理、調整與評價》,經過科學劃分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學習步驟,即為分流式培養模式“三步走”計劃[1]。
(一)第一步——夯實基礎
夯實基礎階段是為大學生分流式培養模式打下基礎的一個階段,培養的基礎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能力運用、情感價值三個方面的內容,培養的時間主要為第一、二、三學期。此時是為分流培養模式打下基礎的一個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模式差異性不大,指導的主要內容為學生滲透一定的分流思想,以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正確認知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發展條件、發展機遇。
(二)第二步——分流培養
分流培養大學生分流模式培養的第二階段,也是正式分流的首要環節。學生經過一年半的大學生活學習,學生的思想水平、專業能力已經趨向于一個穩定上升的階段,此時對學生進行分流是十分恰當的。教師在對學生合理分流培養階段后,就要知道學生進行分流實踐,為此分流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合理,能否在實踐中適應社會要求。根據大學生日后的就業趨勢可以將大學生分為四個流層:考研、出國、考公職、企業就業。分流模式的第二步驟跨越時間相對較長,主要在大學生學習的第四、五、六、七學期,以為學生最后的分流就業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第三步——分流調整
分流調整是分流培養模式的最終階段(第八學期),學生經過四個學期的分流培養,其個人的專項就業能力已基本成型。此時高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最后的分流輔導,指導學生進行考研復習、備考公務員、出國準備及企業就業。此外,即使是分流調整的最終階段,仍有部分大學生會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方向,為此高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講明不同流層就業時會面臨的問題以及就業的注意事項,以為學生分流調整階段做最后的調整指導。
(一)針對考研班的分流培養策略
針對考研學生,學生在自行確定分流方向后,高校教師可以成立專項的考研管理班。為了進一步促進考研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高校可以針對考研班的專業考取方向委派專業教師進行專業知識指導,邀請考研成功的學生為考研班的學生分享考研的經驗。此外高校也可以邀請專家、學者等為大學生作報告,幫助學生樹立考研的自信心。高校為考研班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輔導與心理輔導時,應該制定詳細的輔導計劃,并在不同的考研階段輔導內容有所側重。在學生正式參加考試時,高校教師要指導大學生根據個人的能力、水平、喜好填報考研志愿,促其穩定心態參加復試與調劑[2]。職業生涯指導規劃教師要做好考研學生的輔導工作,為考研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卸下心理包袱。
(二)針對出國留學班的分流培養策略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一帶一路”新的經濟發展戰略提出,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出國留學大軍。在面對出國留學的學生進行管理時,首先,高校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出國留學的具體程序、限制的條件、手續的辦理。其次,為學生選取外國學校時提供參考意見,避免留學陷阱。最后,在學生選定相應的學校后,高校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與專業知識學習,鼓勵其多參加社會活動,并邀請出國留學成功的往屆生分享申請外國學校的經驗,以增加學生申請留學的成功率。
(三)針對公職員的分流培養策略
近年來的考取事業編、公務員、“三支一扶”的學生逐年增加,在面對考取公職員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考試內容進行專業的知識培訓,指導學生如何開展專項復習。此外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報考公職員應該注意的事項,告誡學生在報考時,要保證招錄專業與所學專業的一致性,從而避免因學生報考失誤造成的損失[3]。另外各個省的公職人員報考時間大多相互錯開,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定報考計劃表,以增強學生的錄取率。
(四)針對企業就業學生的分流培養策略
企業就業的學生可以分為兩種:第一,學生到企業就業;第二,學生自主進行創業。針對企業就業的學生,高校教師在分流培養階段,應重點指導學生積累專業實踐知識與職場經驗。同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針對性的實踐培養策略,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多次參與到校內實踐活動、專業大賽活動、高校創業活動中,學生也可以利用短暫的假期實習,以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此外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高校可以安排學生與學校合作的企業進行實習,提升學生的職場經驗與專業經驗,進而為學生就業、創業積累必要的社會經驗。
(一)以生為本
分流式培養的核心目標是幫助學生合理的進行職業規劃,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就業競爭力。為此分流式培養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原則,在分流前,應該為學生樹立職業規劃的觀念,讓大一新生對于高校學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知;在分流的過程中,高校教師在給與學生專業建議的基礎之上,應該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讓其自行選擇日后從業的方向;在面對高校學生在實習就業期間出現心理挫折,高校教師要及時的介入,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通過專業知識輔導與心理輔導幫助其提擺脫實習中的困境。此外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時,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做好心理輔導,以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4]。
(二)與時俱進
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群體是高校大學生,大學生經過短暫的四年學習就會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因此高校教師在職業規劃指導、分流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培訓指導的內容應該契合最新的行業就業形勢,并及時的了解就業動態,從而為高校大學生進行更加專業、科學的職業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長高校學生就業知識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利用分流式培養模式進行職業規劃指導時,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與時俱進原則,合理的開展“三步走”培養計劃與分流層專業輔導,從而增強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盧軼遐.大學生職業規劃教學與實踐體系創新——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因素研究——以教學型本科院校為對象》[J].中國教育學刊,2017,(08):136.
[2]翟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蘇北工科院校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5,(22):88-90.
[3]覃憲儒,羅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與分析——以廣西大學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04):186-187.
[4]田愛民.對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58-61.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