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提升學校質量管理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精細化,內在系統和整體結構要深入詳細設計,以利于學校管理事務的順利開展;二是專業化,在規范和有效地進行學校管理實踐時能夠基于客觀現實和理論規律。[6]本文作者結合工作實際淺析了新課程背景下學校管理的策略與有效初探。
關鍵詞:學校管理 ? 管理理念 ? 校園文化 ? 教學管理
如何辦好學校,如何讓學校不斷發展是學校領導者時時思考的問題。[3]學校管理是基礎,是保障。管理要有質量,要有效益,是無數成功管理者的共識。在新課程背景下,通過學校管理,使學校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一支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一批合格加特長的學生集體,創建一所合格加特色的學校,是學校領導者追求的目標。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在不斷的發展中,學校確立了“從細微處做起,為生命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和“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和諧建校”的辦學策略,明確了管理方向。
(一)環境氛圍
為利用好校園的角角落落,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揮育人功能,對校園進行了精心設計。校園里,西墻上赫然醒目的玻璃鋼浮雕,追溯浩瀚華夏史,濃縮百米長卷中,對學生教育意義深遠。“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標語時時提醒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快樂一輩子”的標語時時鞭策著學生前行。校園櫥窗展板定期更新內容,不斷傳遞教育教學最新信息。教學樓走廊里一塊塊寫著名人名言的警語牌和科技知識圖板形成一個個主題教育系列走廊。環境氛圍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重大節日教育氛圍
清明節、“六一”、“七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活動,也是校園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六一”文藝匯演,國慶節“歌詠比賽”,學生不僅展示了才藝,而且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氣息。
(三)活動氛圍
按計劃每學期學校都圍繞一個主題開展主題隊會評比活動,如“讓成長從感恩開始”“知識守護生命”等等。各中隊都能精心設計,使之成為展示學生才能的舞臺,也成為向學生傳播精神食糧的重要渠道。校園處處散發著濃郁的育人氣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管理,讓其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出強大的育人功能。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1]因此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把養成教育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主要從衛生習慣、文明禮儀、安全習慣、學習習慣幾個方面進行培養。每學期開學的第一節課都是安全教育講座。學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不但時時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而且校長與每位班主任簽訂了安全責任書。將每項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出臺了《大安市實驗小學學生校園禮儀常規》,將禮儀教育效果的評價納入班級管理評價中,班主任帶領學生認真執行,大大提高了學生素養。為進一步促進學校民主教育管理,發揚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管理,學校成立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并出臺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章程》《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檢查評比實施細則》,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分兩個層次,一是班級自主管理小組,由班干部構成,負責管理班務工作。二是校級管理委員會,由大隊委委員構成,由學校直接領導,主要職能是:在帶班領導的指導下,根據《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檢查評比實施細則》對全校各班級的班風、學風、進行每周量化考核。
(一)一絲不茍抓常規
嚴格管理,使教學規章制度有效落實。
1.領導巡課制度、領導隨堂聽評課制度、領導分學科管理制度、領導定期檢查制度得到落實。
學期初,根據教師人員流動情況做出領導分學科管理,使每個學科都有領導指導,確保各學科的均衡發展。
業務領導每學期聽課都在百節左右,并能及時進行評課,隨堂課面對面評課,全員參與的活動課由指定領導進行統一總結。
巡課制度是為了確保課程計劃的實施,針對教師侯課制,帶班領導不定時查課,查看教師是否按課表上課,是夠遵守課堂教學秩序等,對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反饋,并提出可行性改進意見。
認真執行業務領導每月一次教案、作業等教學常規檢查制度,針對檢查情況提出反饋意見,使教學工作更具規范化。
2.堅持落實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學校在日常教學中,對各學科進行監管,并制定教學質量監控方案,每學期期中檢測及時反饋調控,期末全面總結。備、教、批、輔、考按標準落實到位,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二)開拓進取勇創新
1.課堂創新
開展了“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隨著研究的深入,廣大教師逐漸確立了有效教學的理念。能夠主動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需求;能夠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能夠使課堂教學呈現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生動格局。新的課程觀、學生觀已被教師們所接受。
2.評課方式創新
建立以人為本的評課制度。對新課程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領導、教師聽每節隨堂課后從不橫加指責,強加自己意圖給執教者。都是與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采取執教者先反思,說設計意圖,談落實情況及感悟,然后聽課者與執教者共同交流,積極反思,探討教學的成敗之處,挖掘失敗的原因,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課程創新
校本資源開發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在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基礎上積極開發校本資源。在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科學幾個領域進行研究,設立校本課。還進行了二十分鐘中華經典誦讀短課時開發實驗研究和課間操開發,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學校在日常管理中,確立了以教師為本的管理觀,尊重教師工作、尊重教師人格、尊重教師合理需求。
(一)人心管理與制度管理相結合
學校管理實行依法治校,大到領導辦公制度,小到校園一草一木的管理都有一套完備的規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在此基礎上,學校關注教師的成長,在物力和財力上支持教師參加培訓,開闊教師眼界,促進教師全面發展,滿足教師完善自我的需求。這種制度管理和人心管理相結合的方針,使依法治校顯現出新的活力和生機,使學校能夠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二)為教師搭建成功的階梯和展臺
由于現代教師“自我實現”需要強烈,學校在管理上因勢利導,鼓勵她們建功立業,為教師搭建走向成功的階梯與展臺,幫助、促成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提供空間、創設條件、開展活動等形式為教師實現自我價值搭建平臺。
參考文獻:
[1]袁貴仁.中小學校管理評價[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保羅·班布里克-桑托約 (Paul Bambrick-Santoyo)、 布萊特·沛澤 (Brett Peiser). 構建杰出學校的七個杠桿[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3]楊穎秀.學校管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蘇珊·潘妮·格蕾(Susan Penny Gray).從優秀學校到卓越學校:他們的校長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5]吳恒山.做最好的校長——中小學學校管理實務[M].漓江出版社,2012.
[6]李雯.學校管理從何入手(內部管理機制建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秦繼偉,1979.11,漢,吉林省大安市,吉林省大安市實驗小學校,高級教師,副高級7級,研究方向:致力于學校德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以探索德育新問題、服務德育實踐、研究反哺教學為研究宗旨;以學校德育特色模式創建、德育創新促進學校品牌建設、班主任專業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