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栗 花雨
摘 要: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開展的“井岡逐夢”主題黨日活動中,以學科專業為載體,結合美育工作,在探索提升黨性教育實效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為創新高校黨性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路徑參考。
關鍵詞:黨性教育;主題黨日活動;實效性
黨性教育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教育工程。高校黨性教育面對的大學生群體較為特殊,他們善于獨立思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往往難以拉近與他們的之間的距離,缺乏活躍性的教育方法更可能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極大影響教育效果。創新高校黨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黨性教育的實效性是值得思考的命題。
2016—2018年,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連續三年組織學生黨支部赴革命圣地井岡山開展以“井岡逐夢”為主題的革命歷史尋訪調研與版畫創作的主題黨日活動,深入記錄和發掘蘇井岡山地區的革命故事與革命精神,汲取與民族解放戰爭相關的圖形元素及革命文化,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創作出一批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以井岡山革命歷史為主題的版畫、連環畫作品,并開發出特色明顯的衍生產品,并通過在校園、社區舉辦主題版畫作品展覽,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推廣宣傳。以感懷那段激昂的歷史,紀念為革命事業做出的犧牲與貢獻的人們,弘揚光榮的紅色傳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生黨員參與積極性高,反響強烈,在探索提升黨性教育實效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這種以學科專業為載體,結合美育工作主題黨日活動,為創新高校黨性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路徑參考,特以此為例作分析研究。
1 精準把握主題與學科的契合點,做好頂層設計
革命發源地井岡山蘊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寶貴的革命精神財富,是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重要基地;創作版畫自1931年由魯迅先生倡導開始,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它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版畫家常常是以藝術家和革命戰士的雙重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毫不含糊地以藝術作為戰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該個主題黨日活動將井岡山與版畫相結合,紅色文化主題思想不言自明。版畫是學生黨員的專業技能,活動操作設計上可行性極強;同時藝術的表現形式富有較強感染力,極有利于主題思想的可視化傳播。
2 細致規劃活動的展示面和路線圖,拓展深度和廣度
活動第一階段為資料準備與學習階段期,整理收集關于井岡山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開展研討學習,制定創作思路;準備創作材料,聯絡衍生品開發渠道,確定宣傳推廣策略;第二階段為實踐采風與創作期,赴井岡山開展尋訪調研與實踐采風,記錄一手資料,開始草圖創作;第三階段為成果總結與推廣期,集中開始藝術創作,及時將創作成果通過各類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并注重凝練與展示,從以下理論高度指導實踐,不斷深化教育內涵。
2.1 藝術形式弘揚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特質、具有民族特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在歐美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開展革命歷史尋訪調研與創作不僅是藝術如何更好的彰顯中國精神、進行中國表達的有力探索;更是民族文化能否發揚光大、中國特殊的藝術語匯與意指能否傳承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西方普世價值強勢下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多樣性能否保留和延續的學術問題;從政治學、社會學的角度分析,這還是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公民意識能否成為年輕一代集體意志的重大問題。[2]支部正是基于這樣的共識,通過在團中央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的“井岡豐碑”音像教學、“三灣改編”情景教學、“祭奠井岡英烈”儀式教學、朱毛紅軍挑糧小道體驗教學、“革命后代講家風”互動教學,以及大井朱毛舊居、八角樓、黃洋界現場教學等課程的學習,調研走訪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會師紀念館、步云山練兵場、紅軍醫院等地,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悟,發揮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創作出了《紅四軍人物》《井岡山印象》《浩氣長存》《龍源口》等近二十幅版畫作品,用藝術的形式銘記黨史,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2.2 創新設計助力宣傳推廣
深入推廣學習與活動成果,傳承傳遞井岡山革命精神。黨支部開展創新設計,開發出相關衍生品,在二次創作中深化理念和內涵,同時通過互動性增強藝術作品的受眾性,支部黨員以自己的原創作品為素材,別有新意的設計開發出了許多相關文化產品,并親切稱之為“來自井岡山的禮物”。他們表示:“井岡山在黨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希望通過這些文化產品,向更多人講述井岡山的革命故事。”
2.3 合理定位強化思想引領
充分宣傳學習和活動成果,有效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支部針對“學生喜愛的形式”和“社會前沿的載體”這兩個方向,精心設計新媒體宣傳路徑和線下展示方式,強化井岡山革命精神的思想引領作用。緊扣活動期間的“七夕”時間節點,推送題為“浪漫七夕,當版畫邂逅井岡山”的微信文章,宣傳展示井岡山革命歷史題材版畫創作作品;緊扣活動結束這一時間節點,推送題為“送你來自井岡山的禮物”的微信文章,以贈送井岡山革命歷史題材的衍生品的方式進行線上互動;并主動聯系、配合團各類新媒體平臺,推動文章的轉載。相關版畫創作作品和衍生品在學院青年黨員和青年學生中受到廣泛關注。
3 始終把握“青年學生”這一主體
該主題黨日活動從實施過程到成果展示中體現的“實踐性”和“藝術性”,不僅讓支部黨員在調研學習中真真切切的接受一次井岡山革命精神的洗禮,也讓他們的主題創作更加鮮活和富有感染力,能夠贏得更多青年黨員和學生的認同甚至敬同。支部黨員花雨表示:“攀越了3000多米的紅軍挑糧小道登上黃洋界,再聽取講解老師介紹黃洋界保衛戰紅軍武器裝備雖然落后,但軍民一心誓死抗敵,以2個連隊戰勝4個團的事跡后,艱苦奮斗、敢闖新路、勇于勝利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扎根在了我的心里。”
主題黨日活動是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發揮先進作用的重要載體。就學生黨支部而言,不僅應該時常思考如何更好地讓青年學生黨員在主題黨日活動中學習與成長,同時也需要探索實現青年學生黨員思想修養、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全面提升的活動形式。將思想引領與專業優勢有效結合,將知識學習與作用發揮有效結合,才能做到讓青年學生黨員在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有機統一。
美育在思想教育領域有著獨特優勢,能夠提升主題教育在青年學生中的親和力,美育工作是增強高校黨性教育實效性的可行方式,在創新高校黨性教育模式、內涵和路徑等方面具有重要責任和使命,高校應建立依托美育開展黨性教育工作的常態機制。
參考文獻:
[1] 馬海平.南京藝術學院校史研究叢書? 圖說上海美專[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240.
[2] 盧海栗.中國設計話語權與文化影響力研究[D].蘇州大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