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珊 耿濤
摘 要:惠安女服飾文化中處處充滿了中國哲學的思想智慧。其中惠安女服飾上“圓”的元素隨處可見,并且引人注目。筆者同通過分析這些生活裝飾品,結合惠安女的生活方式,推測出惠安女服飾文化中的“圓”所蘊含的哲學思想。
關鍵詞:服飾文化;團圓;光明
在筆者對惠安女服飾文化進行深入的調研中發現:在惠安女服飾文化中有很多圓形的飾物,如隨處可見的團花紋樣、圓圓的斗笠、飽滿的絨花等等,那這些生活裝飾及其承載的哲學思想是怎樣形成的呢?筆者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1 惠安女服飾文化中的“圓”
1.1 團花紋樣
在惠安女服飾中有很多團花紋樣,如下圖圍巾上的刺繡裝飾,對大多數為放射式的團花紋樣,配色上以紅為主,輔以白、黃、綠等色,色彩的明度和純度都比較高,像一個個放著光芒的小太陽一樣。同時,團花紋樣是一種寓意美滿、團聚的吉祥紋樣,將團花點綴在脖頸之間,除了凸顯惠安女的美麗更表達了惠安女內心的渴望。
1.2 圓圓的斗笠、飽滿的絨花
當惠安女們遠遠地向你走來的時候,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們頭上所佩戴的明晃晃的、圓圓的斗笠,這種斗笠是用竹子編織而成的,再涂上黃色油漆,直徑約有40cm,中間向上突起形成尖頂。黃斗笠的通體都是亮亮的黃色,那是沙灘與陽光的顏色,這樣的高純度和高明度,給人以一種明朗痛快和酣暢淋漓感覺,就好像是惠安女一般,熱情開朗,溫暖快樂,充滿著希望。
愛美的姑娘們會在繞著斗笠邊兒鑲上彩色的自制絹花, 絹花造型圓潤而飽滿,走起路來隨風搖曳,非常好看。
2 “圓”哲學思想
2.1 生命、光明
原始裝飾圖案中的“圓”是人類早期裝飾圖案中最常見的抽象平面形式之一。它的起源與宇宙中的天體特別是太陽密切相關。太陽是光明的種子,播種了光明、溫暖和生命,但它又也帶來了熱量,給地球造成干旱、生命干枯和衰竭等負面因素。[1]因此,太陽被原始時期的中國人民賦予生命和靈魂的象征,成為人們所敬重和崇拜的神明。“圓”是人們對太陽形狀的抽象化形式,它成為太陽生命的象征,并成為太陽崇拜的產物。這與惠安女服飾中的“圓”所蘊含的意義不謀而合。
2.2 團圓、相聚
團花最基礎的形式特征就是圓,圓作為最完美的形式,不僅僅在平面形態上一個無缺的完形。[2]圓中所能折射的文化也是與之相對應的,人們會通過對圓的認知,以寓意、聯想的形式來表達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團聚、相會、圓圓滿滿等。
3 生活方式引發“圓”的哲學思想
為什么惠安女對“圓”的飾物如此喜愛呢?這大概是由其聚少離多的生活方式所引發的。
3.1 壓抑的婚俗激發其對光明的渴望
惠安女有長住娘家的習俗,其婚俗的要點是:婦女結婚以后,頭三天住在夫家,第四天新娘返回娘家,此后長住娘家。只有逢年過節以及農忙時(去夫家干活)才回夫家住一兩夜。即便如此,還得夫家來人三請五催,才勉勉強強回去。婦女生下頭一個孩子后,方可正式入住夫家。從結婚到生育這段時間,婦女繼續生活在娘家,保守貞節。敢越雷池,將會遭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唾罵。這樣,就人為地造成婚后夫妻名副其實的分居,給雙方釀成許多難于言表的痛苦,以致結成種種苦果。[3]壓抑的婚俗使惠安女更加渴望人身的自由與生命的光明。
3.2 隨時的分離引發其對團圓的期盼
惠安地處沿海,男人多以捕魚為業,海里浪中,風險很大,特別是以往生產技術和設備都較為落后,加之又缺乏安全保護設備和措施,常常出現船翻人亡的事件。在這種生命沒有保障的生活中,分離就像一個魔咒一樣緊緊束縛著惠安女,團圓便成了惠安女永遠的期盼。
4 結語
中國人講究形必有意,意必吉祥。我相信每一種圖形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是人們在繼承神話認知的基點上,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情感表現在物象上的一種精神寄托,蘊含著強烈的象征情愫。惠安女服飾無疑是將惠安女們的精神層面和文化需求通過視覺的語言來最大化的滿足,表現出讓世人讀懂的惠安女文化。通過其服飾文化我們可以了解其苦難,知道她們對光明、自由、團圓的向往。
參考文獻:
[1] 李炫靈.唐代團花紋樣視覺設計語言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8.
[2] 李君姮.團花紋樣承載的中國吉祥文化[J].上海工藝美術,2016(4):3.
[3] 吳建華.福建崇武半島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0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