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可悅
摘 要:藝術的世界,行為藝術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行為藝術不僅有自身的獨特的行為美,擁有不一樣的方式與欣賞者共鳴。行為藝術是藝術家們抒發內心真實情感的過程,以身體為基本材料、精心策劃和雕飾,創造出不一樣的行為美。本文主要簡述自我對行為藝術認知,追尋行為藝術美。
關鍵詞:藝術;行為藝術;行為美
行為藝術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藝術,從這個詞的意思上其實就能看出所傳達的意思,以身體為材料藝術家用行為來表達內心的思想。行為不再是普通動作而是擺脫原本的固有觀念,擁有獨立的中心,這些事行為藝術要擁有的前提條件。藝術家精心包裝行為本身,還要經過一定的修飾過程。在我的認知中行為藝術可以簡單分為兩個部分:即行為和藝術。要想深入了解就要從這兩方面共同去探究行為藝術。在自然界中所有擁有自主思考并且擁有行為能力的生命體,其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其意義都是在傳達一定的意義。理論上這些動作都是行為,但是,沒有擁有不同于以往活動的動作卻依舊只能是稱之為動作而已。在生活中,行為藝術家們通常以自己的身體為材料用獨特的“行為”來表達行為藝術。由于身體作為材料總被推向行為藝術的前面,但是身體通常承載很多信息,社會道德文化信息決定了與其他藝術相比,行為藝術有其不一樣的一面,也復雜了許多。此外,行為藝不僅是簡簡單單的表面展示或者觀念說明。正是許多行為藝術家們在理解上出現偏差,使作品出現不人性化或者道德化,遭到指責、詬病和不被社會所接受。行為藝術既然是藝術也有其獨特魅力,最終激發的也是人們積極向上的審美之情并非所有顛覆其自身觀念的行為都能成為行為藝術。[1,2,3]本文簡述一下筆者自己的一些行為藝術看法及簡單評述。
1 行為藝術歷史起源及中國行為藝術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曾說過:“上帝死了。”將根深蒂固的精神哲學拉帶回現實和身體層次中。開始主張以身體為原點,重新審視和評判傳統的價值觀。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行為藝術開始出現在歐洲,并且開始興起于現代是現代藝術形態之一。藝術家們在把現實的環境用作藝術創造的橋梁,身體為基材表達真實的感受,刺激人的感知去達到想要表達思想的方式。國外目前對行為藝術的稱呼是“Performance Art”,通過藝術家的自身身體的體驗感受人與物、人與環境的深層次交流,經由這種交流傳達出一些非視覺審美性的內涵。[4]
行為藝術起源和演變期間有許多作品典型的作品出現。例如1917年,杜尚以《泉》為題,把小便池作為藝術品展出帶來不一的藝術方式;1962年,法國藝術家Yves Klein張開雙臂從高樓墜落,作品被稱為《墜入虛空》也是深深觸動人的內心;1974年,阿布拉莫維奇行為藝術表演是最驚駭的《節奏0》;等等。行為藝術的潮流也隨之開始了,藝術狂潮在世界流行起來。[5]
行為藝術開始出現在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新潮美術運動階段。在這段時期(1985—1989)開始涌現出一些藝術家,如上海藝術家丁乙、張國梁、秦一峰等等。在最初的80年代行為藝術是以包扎、自虐等方式的進行藝術創作以自虐、血腥以及殘忍的方式表達思想,其目的都是想來暗指存在社會中的黑暗一面和人本身邪惡自私的陰暗面。以這種行為藝術來揭示,達到對社會的發展、自我的認知、自我的反思和對人性的思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發展到90年代一些創作開始從歷史與文化的兩個角度出發,重新審視行為藝術作品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并獲得很好的反饋。中國的行為藝術發展還是很迅速的,但這也阻礙其發展。藝術講究涵養,不是嘩眾取寵。行為藝術作品,它們各自背后都有自己的目,有自己追求的方向,想要了解還需要繼續去深思。[5]
2 行為藝術的發展要堅守底線
隨著時代的發展,全世界已然進入多元化的時代。行為藝術被行為藝術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帶進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有時又是那么出乎意料。有些人用藝術之名為幌子,開始自己的所謂藝術。有人讓垂死的金魚在地上進行所謂“死之舞蹈”的表演;有人從被剖開的牛的胸腔中鉆出來;有人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性”;虐待動物等等行為……這一切行為都是被叫作“行為藝術”。這不得不叫人深思什么是藝術?什么是行為藝術?
記得陳履生先生說過這么一句話:“不管何種藝術的行為如何前衛,只要以藝術的名義,就應該在藝術的范圍之內,這個底線就是藝術的生命,是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包括不能超越社會道德和法律,不能超越人性和公共利益?!彼囆g是帶有審美性的,給人們的認知是美好和高尚,展示出真、善、美,而不是用“藝術”無所顧忌去創造所謂的“藝術”。既然生活在這個社會就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約束。行為藝術的藝術家們,更要去要遵循而且不能越過最基本的底線。[6]
藝術雖然高于生活,但畢竟來源于生活,這是我們都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不論藝術怎樣發展,相信藝術是有底線的。藝術給我們的認知應具有美感,帶有積極向上的思想,給人美好的想象空間。但是社會中總有一些藝術家或者“追求藝術的人”會去打破藝術的美好。例如,北京宋莊藝術家成力以“藝術賣比”為題,在當代藝術館當眾展示了性愛過程,這是否觸及底線?浙江的藝術家肖魯與她的男友唐宋合作,用左輪手槍朝自己的作品《對話》(電話亭實物)開槍射擊,這是否觸及底線?詩人蘇非舒在書店表演時當中脫衣,這是否觸及底線?藝術太難懂還是根本沒有底線,對自己認為的“藝術”追求。表演行為藝術是對藝術追求相信沒人反對,但是這不能是侵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的擋箭牌。藝術創作是不能超越社會道德和法律的界線,這也是底線。藝術不是挑戰人性而是追求美、追求心靈的升華,更是與人內心交流。無視法律和公眾的心理感受的藝術是根本不被接受的,更不能成為藝術。[7]
什么是真正的行為藝術?我想真正行為藝術,用正確的行為方式來喚醒已經麻痹的神經,去觸動的靈魂深處的感動。行為藝術家們用身體和適當可行的場景,展示來引起觀看者的共鳴,以達到會使欣賞者發人深思。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好的行為藝術作品。例如,長沙世界之窗推出了大型女性群體行為藝術——“天下有傘”的活動;創造中國最大規模的女性群體行為藝術,在2萬名女性將寫有心愿的藍色陽傘放入文明湖中,文明湖中最終將形成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地球圖形將。不論什么形式或流派的行為藝術,都要能給人以美的啟迪和享受,使人的精神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行為藝術作品本身所反映的對社會、對人性問題的質疑,所傳達出的帶有強烈視覺沖擊力和隱喻性的創作思想。我們應該保持清新的頭腦,增強社會責任感,實現藝術的教化功能。真正的行為藝術,應該是源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反映當代生活,獨具特色更具創新,更應該擁有自己的底線。[8]
3 行為藝術的美學本質
李·維吉恩說:“身體藝術應當讓藝術家以身體為原料,而不是把身體當成藝術材料所闡釋的和再現的對象?!标P于行為藝術方面的研究也一直有藝術家在追尋答案。大體上分三個層次展開:第一,要從行為藝術的產生、發展過程和現實狀況開始歷史分析,行為藝術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第二,要從行為藝術在社會文化學批判方面進行,在進行藝術中的行為方式與道德倫理底線是否的發生沖突,在文化、背景、文明、歷史等問題討論行為藝術正確性;第三,要從行為藝術的本質進行探討,也是最重要一點是探究行為藝術在與不同藝術之間區別與聯系的相關性。[9]行為藝術作為現代藝術發展十分迅速,在這個藝術多元化的世界,各色各樣的藝術到處可見,在我身邊就有很多美術館和博物館可以讓我們走進共同參觀欣賞?,F在廣場和街頭,也可以作為藝術家們展示藝術媒介場所,可以說貼近生活。藝術家們一直努力將藝術更親民化,由靜態轉向動態,用表演模式帶來藝術,行為藝術也在將日常行為被認知到。有我們熟知的著名的藝術作品——杜尚的《泉》,他直接將日常用品搬進藝術博物館作為展品的行為,成為現代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這是可視為一次行為藝術向我們傳統的藝術觀念發起極大的挑戰與沖擊。行為藝術的出現讓藝術的大家庭更加多彩,創造出新的藝術表達形式。行為藝術是直接反映藝術家對社會現實的感受和體驗,往往會更加具有真實性表達效果,更沖擊人們的內心。[10]
我們追尋行為藝術的存在方式、獨特語言體系、類型模式以及審美接受等等問題。由于行為藝術通常是采用夸張的表現手法來呈現,可能有的行為看起來是美的追求,而有的行為看起來是不接受被,更有些是觸碰法律和道德底線,行為藝術作為現代藝術,往往用傳統的審美觀去欣賞、理解、評價,可能達不到想要表現的問題?,F實的世界里,人類審美的能力是存在不可否認。如果沒有審美能力,藝術也不存在。我們通常習慣去評論美與丑,不論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類自身的言語行。不僅如此,我們自身還有著一種追求美、崇尚美渴望,總喜歡通過藝術去反映現實中那些美好的,令人神往的東西,把現實中美的東西當作素材,通過藝術加工,創造出一種超越現實的、理想化的藝術美。可能在所有藝術活動中,行為藝術可以讓藝術家直接更直觀表達內心的真實欲望,可以說精神在藝術創作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行為藝術就是直接表現各種思想情緒[10,11,12]。
行為藝術可以被認為是藝術的精神在當代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藝術家否定和批判精神在當代的主要傳導方式。行為藝術本質是把藝術從理性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回歸社會與人本身,再現經典藝術。畢加索說過:“藝術并不是真理。藝術是謊言,然而這種謊言能教育我們去認識真理”。行為藝術的本質美,需要當代生活的經驗和對現存文化的理解,才能達到我們所追求的行為美。對于行為藝術的行為美,無論是非議還是肯定,憂慮還是歡喜,批評還是拒絕,都是我們對藝術的一種關注。行為藝術本質美是值得我們肯定的,我們應當懷著對行為藝術家尊重和理解的態度,讓行為藝術在我們的關懷中堅持著他們的藝術事業。相信行為藝術也一定會帶來不一樣的藝術美。[9,11]
4 結語
行為藝術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門藝術。行為藝術要產生肯定要含有四種基本元素:行為者的身體、時間、地點以及交流。我認知中的行為藝術是會傳統藝術觀念發起的挑戰,而且表達方式不僅改變更是用身體去表達引起反思。如果你讀過《藝術的故事》的書,可能會知道書中有描述道:“我們是無法給藝術一個完美的定義的,那些曾經企圖給藝術一個定義的人到最后都無法得逞,因為總會有后來者從前人的定義中找到可攻擊的點,然后打破它。”藝術可以沒有確定的定義規范,但是我們創作時應該有底線。如果我們打著藝術的旗號,而做著藝術無關的事情,那就是非??膳隆⒏强杀患?。在藝術活動中,行為藝術已被大多數民眾所接受,走進甚至在有的地區還成了備受期待的藝術形式。行為藝術要想繼續發展下去,就要走自主創新的路并采用正確的藝術家與觀眾的交流方式。
參考文獻:
[1] 高嶺.重新認識行為藝術[J].美術研究,2015(1):97-98.
[2] 楊博.行為藝術中的形式與目的[J].戲劇之家,2016(9):285-286.
[3] 蔡青.行為藝術與心靈治愈[M].世界圖書出版社,2012.
[4] 王舒穎.淺談行為藝術在西方產生的歷史背景[J].山西師大學報,2010(37):53-56.
[5] 黃司杭.中西方行為藝術特點比較研究——對中國行為藝術的思考[J].藝術科技,2016.
[6] 溫鵬.行為藝術中的行為和藝術邊界思考[J].大眾文藝,2016(8):59-60.
[7] 孫振華.行為藝術的意義[N].美術報,2014(3).
[8] 丁雅晴.對行為藝術存在與發展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2014(6):111-114.
[9] 梁光焰.行為藝術的美學本質[J].藝術研究,2015:54-57.
[10] 要鑫.行為藝術與藝術終結論[J].戲曲之家,2017(5):197-198.
[11] 范志琪.行為藝術——藝術家的自我救贖[J].美與時代(下),2018(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