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昱汝 劉遵月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西方節日被中國人接受,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國的傳統節日逐漸被人們淡忘,導致許多傳統節日無法得到延續與發展,甚至消失。本文以中國七夕節餐具設計為例,通過對傳統七夕節的研究,對其習俗文化進行解析與歸納,并對現有相關產品進行調查研究,再引入文化創意,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產品及設計方法進行分析,以此來實現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
關鍵詞:傳統節日;產品設計;七夕節;餐具設計;文化傳承;方法研究
1 中國傳統節日的產品現狀調研及分析
中國市場上關于傳統節日的產品少之又少,不像西方節日中圣誕節的圣誕樹、圣誕襪、圣誕帽,西方情人節的巧克力、玫瑰花,萬圣節的南瓜燈、面具、糖果等。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發展歷程進行調研后,可知我國人民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印象最深的部分均與“吃”有關,甚至一些節日的本名都已逐漸俗稱為食品相關的節日,如端午節成為“粽子節”,中秋節成為“月餅節”,元宵節成為“湯圓節”等,于是演變出了許多包裝精美、繁復的食品禮盒。由此發現,只要是與“吃”有關的節日,其發展狀況較好,而中元節、七夕節、重陽節之類沒有十分明確食物的節日或是被淡忘,或是被當成無中國特色的節日。
2 中國傳統節日內涵研究——以七夕節為例
中華傳統節日由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發展進程,沉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其形成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涵蓋了宗教、哲學、天文、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內容,蘊藏著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
七夕節原為“乞巧節”,始于漢代,最早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是向天空中的星星祈求美好愿望的節日。女孩們要向織女星祈愿,乞求上天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同時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男孩們則要拜魁星,魁星即文曲星,主管文運,祈禱自己能夠走上仕途,有個遠大前程。后來才有牛郎織女美好的愛情傳說,于是現在人們把七夕節定義為中國的情人節。
3 針對七夕節餐具設計方式的研究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產品研制離不開“吃”的主題。通過之前對七夕節傳統飲食方式的調研,可知目前市場上針對節日食品的包裝設計屢見不鮮,但是很少有人去考慮如何繼承傳統飲食方式應有的儀式感,以及如何設計與節日美食相配套的餐具。
3.1 七夕節飲食傳統調研
全國各地,七夕節的飲食風俗也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巧果、餃子、索餅、雞、五子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巧果是七夕節最應節的食物,款式花樣極多;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每家都要殺一只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打鳴,他們便能永不分離;五子即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的宵夜。各種巧食做成后,都要擺放在庭院中的幾案上,意喻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后大家一邊觀賞夜空,一邊吃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讓人變得靈巧。
3.2 產品消費者定位
雖說七夕節已成為情人節,是情侶的節日,可隨著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單身人口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數,可以劍走偏鋒,以單身人群為對象,設計一系列專屬單身人群的七夕節餐具,單身人群的飲食特點:一個人一餐食用量少,所以餐具設計不需要太大;往往一人食總是希望一頓能夠吃到種類盡量多的食物,于是就需要餐具有更多的區域來放置更多種類的食物;大多數單身人群其實都是渴望美好愛情的,尤其是在七夕節這樣屬于情侶的節日里,所以在餐具設計時要考慮到單身人群這一心理需求。
3.3 七夕節餐具設計方法歸納
在設計餐具時,要注重使用功能的設計和外觀造型的設計。首先要了解七夕節的飲食傳統才能針對功能進行設計;在外觀造型上,要通過整理七夕節元素,然后將元素融入餐具設計。
(1)從功能方面設計。通過對七夕飲食傳統的調研,總結出設計七夕節餐具需要用來盛放面條或餃子的湯碗,放調料的料碟,裝五子、瓜果或巧果的點心盤,方便食物移動的餐盤,還有最重要的筷子、湯勺等。
(2)從造型方面設計。餐具的造型最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以簡潔流暢的線條為主。第一,幾何形態,簡約大方,簡單質樸而不失時尚;第二,仿生形態,更具人情味,彰顯個性與品位,為飲食增添溫馨的氛圍;第三,有機形態,采用有機的自然形態如波浪形等,輕松自然、別具情趣。在七夕節餐具設計中,可以以有關愛情的元素,如比喻夫妻恩愛的鴛鴦、雙飛燕、并蒂蓮等為元素進行仿生形態的設計。
(3)從色彩方面設計。色彩設計要與餐具的功能、造型、裝飾等相統一,并注重色彩的情感聯想,以增進人的食欲,改善就餐氛圍和家居環境。在關于七夕節的餐具設計中,應選用溫暖、輕松并且能夠代表中國傳統特色的顏色來烘托出節日的歡樂氣氛。
(4)從裝飾元素方面設計。裝飾元素應與七夕節主題相呼應。第一,幾何裝飾圖案,簡潔大方,極具現代感,為追求時尚的年輕人所喜歡;第二,花卉裝飾圖案,寫實花卉精致溫馨,寫意花卉浪漫灑脫,抽象花卉華麗而不失優雅;第三,卡通裝飾圖案,色彩艷麗、活潑可愛,為生活增添幾分童趣。此外,還有寫實或抽象的風景裝飾圖案、動物裝飾圖案、人物裝飾等常見的裝飾元素。在七夕節餐具設計中,可以利用牛郎織女的故事進行圖案設計。
(5)從制作工藝方面設計。不同的制作工藝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第一,貼畫圖案,可以印制出題材廣泛、效果多樣的彩色畫面,并且適用于各種形狀規格不同的陶瓷餐具,具有規格統一、操作便捷、生產效率高等優點;第二,彩繪圖案,或豪放灑脫,或精細入微,靈活生動、不拘一格;第三,雕塑圖案,更具裝飾情趣和藝術觀賞性,給平凡枯燥的生活帶來了別樣的溫馨和浪漫;第四,劃花圖案,手法靈活、線條纖巧自然、整體感強;第五,刻畫圖案,兼具線和面的裝飾藝術效果。在制作工藝中可以結合乞巧元素,用傳統圖案制作工藝制作出仿刺繡編織的效果。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七夕節的研究,從七夕節傳統飲食調研、人群定位,到設計方法歸納,進行與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產品的設計,希望能夠通過產品設計,生產更多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產品,將中國逐漸沒落的傳統文化重新發揚。
參考文獻:
[1] 路新杰.七夕節俗在當代的轉型與發展[J].尋根,2018(04):36-39.
[2] 張超,陳丹,郁舒蘭.無印良品中的侘寂美學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3):34-35.
[3] 李洪月,任新宇.錫伯族弓箭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5(19):56-57.
[5] 劉瑋,吳智慧.土族傳統民間家具“面柜”的民俗特色[J].藝術評論,2016(09):124-126.
[6] 呂一心,周橙旻.盤扣藝術與串珠藝術相結合的手工首飾創意設計實踐[J].家具,2018,39(06):67-70+79.
[7] 周橙旻,朱詣凡,于夢楠,付小曼,JAKE Kaner .基于年輕消費群心理調研的實木家具設計探究[J].包裝工程,2018,39(24):226-231.
[8] 李霞.七夕節的民俗文化功能[J].滄桑,2010(10).
[9] 楊茜,莊一兵.論我國傳統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8(19):119.
[10] 鄭余.中國傳統節日的視覺符號整理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5.
[11] 孫艷艷,許鴻飛.餐具設計的符號學解讀[J].美與時代(上),2014(04):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