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生活中,我們難免與人發生爭論。有時,只是兩個人參與;有時候,則是數人參加。調動你的生活經驗,以“爭論”為題,寫一篇作文,描摹爭論中人們的不同表現,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設置場景和爭論點,回憶爭論時人們的動作、語言、神態,抓住人們的不同精神氣質和個性展開描摹。
2.可以通過對比、襯托等手法刻畫人物,寫出他們在爭論中的不同表現。
3.不妨深入人物內心,想象他(她)的心理,嘗試進行心理描寫。
本題寫作的核心在于找準爭論的焦點。爭論的話題要有價值有意義,這樣才能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
那么,哪些話題值得爭論呢?
1.周末如何安排:這個話題,也許父母的想法和要求是,讓孩子在家和在學校一樣,堅持認真學習;學生可能認為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時間應該由自己支配,除了完成作業,還可以會會同學、朋友,去街上或景點轉轉,放松一下。于是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了爭論,兩種思想、觀點有了碰撞。通過描述爭論,表達自己的愿望和看法。
2.學生使用手機問題:學生、家長、老師在利與弊這個問題上各執一詞,見解不同。如何讓大家都能滿意,值得爭論一番。
3.老師對學生的日常教育問題: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也許有時學生會感到不近人情,心里不痛快,于是師生之間有了爭論,而爭論的結果是達到師生互相理解,關系和諧。
4.弱勢群體有困難,該不該及時援助的問題:比如有老人摔倒在大街上、有賣菜小販不小心刮蹭了豪車被無情辱罵甚至挨打等,對于這些人們的立場會有不同。
如果僅僅寫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同學之間不同的解題思路、解答步驟、解答結果,或者是寫買東西時顧客與老板的討價還價等,雖然能夠體現爭論,但缺乏思想深度與現實意義,難以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寫作過程中,還需注意幾個細節。不同的爭論話題應設置不同的爭論場景,并以具體的場景渲染氣氛,塑造形象,烘托主題。對參與爭論的人物的不同表現進行生動描摹,尤其是在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方面要具體落實,不要輕描淡寫。除了具體描述爭論的過程,還要交代爭論的結果以及爭論給人的啟示或教訓等,將文章主題引向深入。如果在行文中大談特談爭論的好處或作用,就寫成了議論文,這是審題出現了嚴重偏差,因為題干中明確要求“描摹爭論中人們的不同表現”。
爭? 論
界首市顧集中心學校七年級? 應文秀
班會課,一場關于“開卷是否有益”的“爭論戰”拉開了帷幕。
老班剛宣布辯論開始,“開卷有益派”的海芬嗖的一下站起來表明觀點。不愧是小才女,她首先強調了自己的觀點是“開卷有益”,然后胸有成竹地說:
“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就離不開書,書籍是人類文明的長生果,也是人類智慧的源泉。”隨后清了清嗓子,完全不把“開卷無益派”放在眼里的樣子,語氣里滿是自信,“開卷有益這個道理自古代以來就被圣人所認可。抗戰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盡管學識淵博,還是在戰火硝煙中擠時間堅持讀書,最后指引抗戰走向勝利。多讀書還可以幫你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提高寫作水平。所以……”她故意把這兩個字的音拖得很長,畢竟得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你敢說開卷無益嗎?”她的話音剛落,“開卷有益派”就報以熱烈的掌聲,個個都跟打了勝仗的士兵一樣,好不得意。
“開卷無益派”的代表,被稱為“轟炸機”的陳君被激起了斗志。他不甘示弱,一拍桌子猛地站起來,用犀利的目光掃視了一遍“開卷有益派”,仿佛在心里暗暗說:“你們說這些算什么,我可不是吃素的!”海芬隨即還了他一個大白眼,好像在說:“誰怕你!我可是文學小明星。”
陳君振振有詞,先對海芬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你們說開卷有益,那就是說,任何書籍對我們都是有益的?”緊接著開始逼問:“麻煩你們看看當今這個時代,有的青少年看了動漫、言情小說走火入魔,荒廢了學業,讀這樣的書有益嗎?有的少年兒童模仿書上的‘飛檐走壁‘輕功水上漂等,結果失去了生命,這樣的開卷有益嗎?有的人看了不健康的書籍,不但沒有獲得知識,反而走上了犯罪道路,讀這樣的書有益嗎?”陳君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唾沫星子都快把對方淹沒了,“開卷無益派”的陣營中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狂轟濫炸”果真厲害,對方選手頓時被“轟炸”得呆若木雞,啞口無言。
第二回合開始了,海芬、陳君兩位同學爭論不休,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完全成了主角,雙方都擺出“毫不示弱”和“鎮定自若”的樣子。
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15分鐘過去了……吳霖又從“開卷有益派”中站起來,斗志與激情噴涌而出,她的大眼睛激動地放射出逼人的光芒,大著嗓門沖著“開卷無益派”開炮。“開卷無益派”的張莉更是鎮靜自若,用敏銳的思維和犀利的語言,抓住吳霖言辭中的漏洞,奮力反擊。
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啊!經過一個小時的唇槍舌劍,這場爭論最終還是沒分出勝負。
班主任最后作總結:“這次爭論活動最后的勝負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從‘開卷是否有益的爭論中學到知識,懂得道理。特別是海芬、陳君兩位同學的發言有理有據,真是精彩!總而言之,看好書是有益的。希望同學們能明白,道理越爭越明,有時,爭論也是一種美!”
1.詳略得當,主旨鮮明。圍繞“開卷是否有益”的話題,“開卷有益派”和“開卷無益派”進行了激烈而精彩的爭論,雙方各執一詞,都言之有據。作者重點敘寫了海芬和陳君兩位同學的爭論過程,兼顧其他同學的表現,在運用材料方面詳略得當。雙方緊扣爭論話題辯論,“開卷有益派”強調開卷有益,卻忽略了讀不積極不健康的書無益這個方面;“開卷無益派”走了不讀好書就無益的捷徑,卻沒有闡述讀好書的有益,雙方觀點都有失偏頗。最后通過班主任的總結,得出“看好書是有益的”這個結論。透過班主任之口,作者巧妙地從這場爭論中引出鮮明的主旨——道理越爭越明,有時,爭論也是一種美,啟人心智。
2.篇章完美,描寫生動。作者把有分歧的觀點,設想為“開卷有益派”和“開卷無益派”之間的爭論,構思巧妙。從“爭論戰”拉開帷幕,到激情爭論,再到班主任作總結,點明爭論目的,整個事件敘述完整,環環相扣,布局嚴謹。對人物的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心理描寫具體而生動,尤其神態描寫較為成功,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多處成語的運用恰到好處,為文章增添了生動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