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鐵 毛洋洋
摘 要:信息時代的到來,使諸多領域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在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過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能夠使高等教育的基礎環境逐漸提升、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使教學環境和教學設計更符合現代化教育的要求。智慧教室的構建,充分運用了信息化發展的優勢,通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使教學活動更加便捷和高效。智慧教室模式在高校藝術專業攝影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的構建及實施,是新時期藝術專業攝影課程教學手段的進步與創新。本文以智慧教室構建下的高校藝術專業攝影課程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分析闡述了智慧教室的層次,系統地明確了智慧教室構建下高校藝術專業攝影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智慧教室;藝術專業;攝影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0 引言
智慧教室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育模式,在智慧教室的模式下,課程教學有了更多的資源和手段可以利用。高校藝術專業攝影課程采用智慧教室的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嘗試。在智慧教室模式下,攝影教學可以開展多層次的教學,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教學呈現多元化的發展狀態。通過智慧教室構建下攝影課程的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攝影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多維度推進?,F代化教育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可以運用多種資源技術來進行課程教學的實踐。智慧教室模式的攝影教學,可以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課堂溝通與知識互動,使教學過程更生動。
1 智慧教室的層次與系統構建
1.1 智慧教室的層次構建
(1)應用層。智慧教室是“數字教室”和“未來教室”的一種多元表達形式。智慧教室與傳統教室的授課方式有一定的區分,智慧教室的構建,實現了課程內容的課前預習、課中討論、隨時測試的教學目標。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課程指導。在智慧教室的應用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使課堂教學能夠通過智能化的操作,幫助學生自主思考,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簡單高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應用智慧教室,能夠使教學環節中的教學質量水平得到提升,所有課程講授內容都會主動納入教學過程中。例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通常是根據教師的講授學習操作,而智慧教室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在智慧教室下簽到考勤可以通過電子簽到的方式;課堂提問可以設計出多個問題,有針對性地隨機提出問題;課堂小測試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來設計等。這些資源的組合,能夠使課堂教學呈現數據化、信息化、多元化發展的狀態。[1]
(2)網絡層。智慧教室是在信息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下構建的,在智慧教室中運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無線局域網、移動通信、電信網等接入方式,使互聯網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信息交換和通信管理可以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智慧化識別、跟蹤、監控以及管理。在智慧教室中,將學校的物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充分結合,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方面、RFID技術和應用方面、互聯網工程應用方面以及相關的中間技術方面,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分類應用。[2]學生和教師在網絡化的管理平臺下進行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學生通過智慧教室平臺,能夠根據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技術,運用計算機網絡分析理論知識和技術數據,及時測試,評價自己學習的課程知識點和實踐內容。綜上,從網絡層面理解智慧教室,就是通過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方面,系統地開發教學環節,使教學過程實現比較科學、直觀且具有時效性的提升。
(3)感知層。通過數據化的管理,在智慧教室中,教師和學生能夠在互聯網的技術下評價和測試教學效果,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能夠有一定的感知和掌握,也有助于學生對任課教師教學內容的課堂理解和查漏補缺。通過雙方的感知,能夠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更活躍,教師能夠更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教學延伸內容的理解;學生也更能理解教師課程教學中每個環節的意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來判斷是否做出新的教學設計或完善原有課程設計。因此,數據統計工作和數據挖掘工作都是智慧教室在應用過程中可以進行的有效操作。在智慧教室平臺中,學生的學習是在系統監控下進行的,智慧教學的網絡技術應用都可以在具體應用中體現出來。基于這種狀態,教學過程與教學應用就能直觀、有機地聯系,能夠實時準確地監測學生的課堂實際情況,教師的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學計劃能夠根據反饋的數據,及時調整和完善。
1.2 智慧教室的教學系統構建
智慧教室平臺是基于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研究應用,智慧教室系統包括教學系統、LED顯示系統、人員考勤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燈光控制系統、空調控制系統、門窗監視系統、通氣換氣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等。在實際的智慧教室平臺建設中,可以擁有眾多的信息化基礎設備,例如一體機、功放、音箱、無線麥克風、拾音器、問答及配套控制軟件等,可以將系統安裝在教室黑板頂部用于顯示上課的名稱班級等內容;[3]燈光系統中可以通過光照傳感器、人體傳感器等來判斷教室內人員流動及人員布局,實現學生簽到與課堂考勤;視頻監控系統也可以通過數據采集獲取課堂上的基本教學情況。智慧教室能夠通過信息化的綜合平臺建設,給予教師和學生們更多的基礎設施提升,使課堂教學過程更生動,課堂教學目標更明確,課堂教學效果更突出。
2 基于智慧教室平臺的攝影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2.1 借助信息發展理念實施互動式攝影教學
攝影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在攝影教學中集合了技術性、藝術性審美和創作實踐,攝影課程的學習,需要通過自己的獨特視角展現對畫面的理解和構思。攝影對象的特征和審美特點,通過影像的表現傳遞。在攝影教學的實踐中,由于攝影技術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不斷對攝影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據數字化的發展趨勢調整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對攝影教學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攝影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通過智慧教室平臺的“互動化管理”,深入調查、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創作能力,可以通過信息軟件設定學生的“適應性基礎素養測試”,根據這些測試反映學生在攝影課程學習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實踐能力的掌握深度。[4]
任課教師通過互動式的管理,借助信息技術,能使學生們清楚地認知自己在攝影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也可以檢測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何種問題及不足。這種信息化的管理能夠將攝影課堂教學納入“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自己對攝影基礎知識掌握的不足,教師才能夠更好地進行課程教學方面的方案設計改進和深度、廣度的調整。例如學生對創作題材、內容的審美感知,學生的影像創作實踐能力和畫面審美能力的評價等,都可以通過互動式攝影教學的數據化模式準確、有效地反映出來。
2.2 運用多元模式建立同步攝影課程教學評價
在攝影教學中離不開硬件和軟件設施的配套管理,高校在建設智慧教室時,需要通過硬件和軟件的配合與完善,使攝影課堂教學的基礎設施更完備。學生們在創作實踐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創新,教師則可以通過智慧教室平臺同步評價學生課程教學的成果。
在一個新的攝影知識點提出以后,任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課堂同步操作,通過學生攝影創作實際成果,作出教學評價。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創作作品,逐一分析其在攝影表現的過程中具有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通過智慧教室的硬件和軟件設施,能夠讓攝影作品第一時間反映在教學軟件的評價中。比如有的學生對光線的控制不足,有的學生對拍攝的角度控制不夠準確等,都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測試的效果反映出來,以此,任課教師對學生出現的知識原理及技術掌握等問題進行課堂的實時指導,學生也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這對攝影教學內容的準確傳遞和創作表現的深度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多元模式構建同步攝影課程的教學評價,能夠更客觀準確地展示高校攝影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能夠及時反饋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也能夠根據教學反饋,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使攝影教學的內容與手段更好,更有助于完成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
2.3 使用立體化設備開展多維度攝影教學實踐
攝影教學要強化學生的創作實踐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需要通過攝影創作實踐能力的培養,綜合提升藝術表現力。攝影創作是通過攝影者的審美視角,運用攝影器材及數字化技術對拍攝對象進行審美再創造。在攝影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們掌握正確的攝影創作表現技巧,就需要加強完善課內實訓的內容、創造新的手段方法。通過智慧教室的基礎設施,學生們能夠布置和調整教室預設的影像創作的燈光設備,評價實時傳遞的影像畫面的拍攝效果,從而調整與優化拍攝畫面的構圖、色彩、影調變化、畫面反差等。運用多媒體的虛擬演示,可以使拍攝的過程更立體,學生可以在拍攝的過程中,通過視頻監控來監測自己在拍攝過程中的畫面表現的基本狀態。例如攝影的相機操作動作,可以實現虛擬設備對拍攝過程的完整控制,包括對相機光圈、快門、景深、反差、攝影曝光等拍攝參數的實時控制。通過視頻反饋,可以找出攝影拍攝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在這種模式下,完全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檢測評估操作,就可以反映出學生在課堂實際操作拍攝時的狀態。學生們可以根據課程學習的內容特點,自主檢查和判斷拍攝作品的效果。[5]任課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實訓操作過程狀態和攝影作品效果來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分析講評和課堂指導,這種方法能夠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影像表現能力,在短時間內找出創作拍攝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理論知識點化繁為簡,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過程更順暢,有效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互動性。
2.4 開設創意類興趣攝影教學培養課程
智慧教室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用多種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讓學生們欣賞優秀的攝影作品,實時講評分析拍攝作品,可以讓學生在對攝影作品畫面的理解中,隨時啟發、記錄自己的創作構思,通過創意類的興趣培養,使攝影教學模式更富有生機和活力。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攝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畫面的理解和創造力,通過各種拍攝功能的演示來明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例如,景深控制、曝光原理、構圖法則、攝影審美評價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軟件設施展示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強調自己的主觀創意優勢。例如,在實踐拍攝訓練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數碼相機與計算機系統同步,通過拍攝功能的顯示,讓教師和學生創新性地分析理解拍攝作品。學生通過主題性的實踐創作,能夠將攝影技巧與藝術素養的培養有機結合,使攝影藝術的審美表達能夠在攝影教學過程中獲得科學的依據和創新思路的發展。
3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全媒介形態的加速融合對攝影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藝術專業的攝影課程的教學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不僅是學科本身的難度造成的,更是攝影專業教學的創新需要。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構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課堂節奏學習。通過智慧教室平臺的設計,能夠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構建出立體化的發展模式,教師能夠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和方式,學生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創意類的興趣的培養。這種模式是現代化教學發展過程中優勢化和素質化培養的體現,有利于攝影教學尊重學生本身的創造力,也能夠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開拓性,使攝影教學過程不再單一和枯燥。
參考文獻:
[1] 薛來軍.網絡化多媒體教室綜合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華僑大學,2016:17-18.
[2] 黃榮懷,胡永斌,楊俊鋒,肖廣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開放教育研究,2017(03):25-26.
[3] 唐海波.高校攝影藝術教育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16):25.
[4] 魏銘,孫明靜.試析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可行性[J].美術大觀,2016(06):14-15.
[5] 錢華欣.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匯(下),2017(01):27-28.
作者簡介:吳鐵(1978—),男,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長期從事藝術、影像傳媒教學、實踐及理論研究。
毛洋洋(1980—),女,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長期從事藝術設計教學、理論及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