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敏 王磊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下的校園服務平臺的提出是為了滿足我國高校校園內的資源整合,促進校園資源的合理利用,幫助解決大學生和老師在校園內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我們對校園服務平臺進行了分析,以優化校園咨詢服務、促進校園資源共享,這對于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改善高校內的校園環境以及促進校園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構建高校服務平臺,著眼于校園服務領域,打造一個全流程、多領域、模塊化的移動校園服務平臺,為學校推進信息服務建設和全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增強高校內的資源整合提供一個新的契機。
關鍵詞:資源整合;服務平臺;校園建設;共享優化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建設與發展,數字化校園促進了高校網絡利用方式的不斷變革,提高了高校的信息化水平。但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高校信息資源的整合也急需改善。基于大數據下的校園服務平臺是以信息化為基礎,將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和各種教學、科研活動充分地融合,促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由于信息網絡的高度融合,高校各個方面都運用了信息系統,但不同的信息部門最終使整個高校的信息化系統出現了龐大臃腫的狀況。面對眾多的挑戰,我們急需一系列的變革,促進資源的整合。校園服務平臺是由學生發起的,覆蓋范圍在校園之內,主要的功能是為學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在平臺發布的信息也能得到安全的保證。與其他平臺相比,校園服務平臺更為可靠,可信度更高。
2 校園服務發展的現狀
2.1 校園一卡通的校園服務發展現狀
隨著校園服務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內的資源整合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校園一卡通是校園統一的支付手段,包含了水卡、電卡、洗衣卡、飯卡等眾多不同類型的信息通用卡,但這些不同類型的信息卡功能過于分散,且實體卡不方便保存導致容易丟失,因此校園一卡通的使用總是存在各方面的困擾。
2.2 資源整合發展現狀
高校相當于半個開放性社會,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信息交流不暢通的問題,高校師生之間沒有合適高效的平臺便于更為細致的交流。通過各個學院分散的班級群一級一級地向上反映,并不能很好地及時地反映學生存在的問題,使學校的管理者或者老師不能了解學生真正欠缺的東西,學校資源如圖書館藏書、教室的合理使用、圖書館座位的查詢、公共場地的使用、二手物品的專賣、閑置教室的利用等都不能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導致了校園資源的浪費。因此,隨著校園服務的發展,我們急需改進高校服務發展的現狀,增加校園服務資源的整合利用。
3 校園市場環境分析
3.1 校園服務需求的分析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大學校園本身就具備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智力的優勢,且大學校園市場的潛力巨大,大學內的校園資源整合仍然有重大的缺口,校園市場各種需求不斷地增加,如校園超市、兼職、外賣、打印、快遞代取、實習、兼職、二手交易、娛樂培訓等方面,仍然需要確切的資源整合利用。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聯系,促進學校公共場地的資源共享,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場。因此,校園服務平臺成了連接校園和學生之間的橋梁,一方面可以不斷地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增加大學生對信息資源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學校內各方面的資源,增加公共教室、圖書館的利用率以及二手物品轉賣的效率,為大學生提供一站式的共享平臺,提高大學生的學習體驗,避免高校內眾多資源的浪費。
3.2 主要人群分析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下的校園服務平臺是以校園為基礎,以高校內的大學生為主要人群。如今的大學生群體以95后為主,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想也有了巨大的轉變,大學生群體更希望增加消費的體驗感,越來越重視校園內的社交。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APP以及互聯網的體驗感更受大學生的青睞,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的同時,還追求用最簡單的方式獲得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隨著生活品質的增加,生活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大學生群體越來越適應更加便捷的使用模式。
4 校園服務平臺的目標
校園服務平臺以互聯網為依托,并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完成高校的組織管理、資源整合以及校園服務的目標。傳統的高校管理模式具有信息傳遞的延遲性、獲取信息比較被動、師生之間互動性不強等缺點,通過校園服務平臺可以使學生融入其中,增加師生之間的互通性,更有利于學校的上傳下達,增加信息的瞬時性以及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動態。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進行資源的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地促進學校的資源合理化,將學校的組織、管理、學習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新的校園管理模式。通過構建互聯網下的大數據分析平臺,為老師與學生提供便利,增加師生之間的體驗感,通過對數據的統一匯總、處理與分析做到信息的互聯互通,使學生們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通過校園服務平臺,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老師和校園之間的深度融合,讓師生之間可以更好地交流、學習和互幫互助,改變傳統高校教學內的弊端,增加師生之間的互通性,使專業教學更便捷。
5 功能分析
5.1 學生服務平臺
高校內并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時間管理更加自由,但由于教學信息的延遲性,導致眾多公共場地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校園公共服務可以促進公共場所的利用,學校大型活動場所的租用,方便學校社團參與活動教室的使用。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新需要通過從圖書館館藏資源管理的完善做起,一是對于圖書館中的藏書,應該結合時代同步更新,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圖書采購人員應該分析大學生群體喜好的書籍并深入調查,采納各專業教師的教學意見,對圖書館的藏書做到有針對性的補充更新。二是在信息化時代,可以增加圖書館藏書的電子信息資源的更新,眾多學生群體可以以手機為終端閱讀書籍,增加了讀書的靈活性,促進了讀書效率的提升。
5.2 校園服務平臺
突出學校管理的及時性以及高校的優勢,校園服務平臺可以整合學校發布的信息,當學校在發布通知的時候以推送的方式發送到教職工和學生的手機終端上。這有利于學校重大事件或者緊急情況的通知,增加了學校信息發布的有效性,宣傳上級重要會議精神。還可以發布預防疾病的信息等,體現了校園服務平臺及時高效的特點。
6 結語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下的校園服務平臺將有效地帶動校園內的資源整合,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通過共享資源的模式使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高校實現資源的共享,促進全校范圍內的資源利用。
參考文獻:
[1] 胡靜,齊鑫,陳思名,于慧敏,盛勇.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校園服務平臺研究[J].市場營銷,2018(02):66-68.
[2] 龐文聰,張珊珊,李曉琳.基于平臺建設的校園服務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2):235-236.
[3] 李蕊,賈丹琪,張琛,安香曼,王子博.在線校園服務平臺營銷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2014(10):79.
作者簡介:譚曉敏(1998—),女,湖北武漢人,本科,荊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2016級工業設計專業。
王磊(1998—),男,河南安陽人,本科,荊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2016級工業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