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溫燕 青木 ●本報記者 李司坤 趙覺珵 ●魏輝
“正如大家看到的,美方肆意抹黑和無理打壓中國公司和企業,毫無疑問不僅已經影響了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對美國相關政策和美國市場的信心,也必將影響其他國家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信心。”23日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關于美媒報道的“美國來自中國的投資暴跌近90%”問題時這樣表示。中美兩個大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美方一些勢力卻費盡心思地破壞中美關系,不斷鼓吹與中國“脫鉤”、對抗中國等論調。近來,最“作秀”、最惡毒的當數美國退役海軍上校法內爾執筆、拼湊了130名各色人等
簽名的致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公開信。公開信鼓動堅持對抗中國的路線,對中國百般抹黑,大肆捏造事實,甚至恬不知恥地聲稱對美國來說“戰爭是例外”,中國不是“和平政權”。或許因為奇談怪論太出格,美國主流媒體都沒好意思出來“捧場”。“這封信既代表不了美國社會的主流民意,更左右不了中美關系的前進方向,注定會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2日痛斥道。
公開信充滿謊言
《紐約時報》日前援引相關數據報道稱,由于當前中美之間的爭端,美國來自中國的投資暴跌了近90%。報道中,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表示,美國政府限制中國投資的做法已對美相對貧困地區造成傷害。
美國一些鷹派勢力卻寧愿兩敗俱傷,也要千方百計地鼓動與中國“脫鉤”、遏制中國。繼本月初約百名美國專家發表《與中國為敵事與愿違》的公開信強調“中國不是敵人”后,法內爾等人上周東施效顰,拼湊了大約130人聯名簽署一封致特朗普的公開信,大肆誣蔑中國內外政策,鼓動美國政府堅持對抗中國的路線。
公開信中的許多內容要么自以為是地完全站在美國立場上,對中國充滿偏見;要么置基本事實于不顧,謊話連篇。比如,信的開頭就搬出“美國例外論”,稱“在美國的獨特歷史中,一代又一代人都在迎接挑戰”,今天美國又面臨“一個致命和日益危險的威脅”——中國。妄稱中國的“野心”與美國的戰略利益相對立后,信中又罔顧事實地寫道:“中國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在我們的政治體制中,政治是常態,戰爭是例外。在中國的世界觀中,這恰恰相反。”公開信后面也渲染稱,“中國現在不是、也從來不是一個和平政權”,還誣蔑中國“不承認現有的國際秩序原則和規則”。
這番論調簡直可笑至極,到底是誰不斷發動戰爭,誰在破壞國際秩序,想必稍有常識的人都清楚。今年4月,美國媒體報道過一件事:特朗普給前總統卡特打電話,卡特透露,特朗普在通話中對“中國正超越我們”感到不安。卡特對特朗普說:“你知道原因嗎?我在1979年使對華外交關系實現正常化。你知道從那以后中國發動了幾次戰爭嗎?零。而我們一直在打仗。”卡特還表示,美國在242年的建國歷史中僅有16年沒有打仗,堪稱“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
“所謂公開信充滿了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零和思維,百般詆毀抹黑中國內外政策,極力挑動中美對抗沖突,很多內容根本站不住腳。”耿爽22日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挑動中美對抗沖突是危險歧途,推動中美合作共贏才是滄桑正道。我們敦促美方有關人士正確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關系,停止對中方的無端詆毀和指責,多做有利于中美關系發展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的事。耿爽表示,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道路,為捍衛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繁榮、維護國際秩序作出重要貢獻,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仇外和反華分子的勾結
這封公開信的簽署者也是相當混雜。執筆人詹姆斯·法內爾是美國退役海軍上校,曾擔任過美軍前太平洋艦隊情報信息戰主管。法內爾此前多次鼓吹中國的“軍事威脅”,呼吁“重建海軍對抗中國”。簽署者中還包括多名級別不高的退役軍人、前情報官員等。另一名簽署者弗蘭克·加夫尼是一個名叫“當前危險委員會”組織的副會長。《紐約時報》稱,“當前危險委員會”是上世紀發起的一個反蘇聯的組織,早已解散,近年在前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的幫助下再度復活。該組織成員曾被斥為仇外者和邊緣分子。
署名者中最為中國人熟悉的或許是美籍華裔撰稿人章家敦,此人從2001年就開始預言“中國即將崩潰”,雖然其一次次的荒唐論調不斷被中國的發展打臉,但是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他仍舊執迷不悟地不斷發表各種反華言論。聯署名單中甚至還夾雜著一些“法輪功”邪教分子,更令公開信的嚴肅性大打折扣。7月初的《與中國為敵事與愿違》公開信由多名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知名專家聯手起草,相比起來,鼓動與中國對抗的聯署者確實是一支“雜牌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封信代表的是美國右翼的態度。美國右翼的態度多年來都是一致的,奉行美國中心主義,還有一種內在的傲慢,他們認為他們的想法就是正確的,只要跟他們不一致就是錯的。這封信把中國當作挑戰,不是基于依據,而是基于感覺,非常傲慢。
“看完公開信的人,都會覺得其中所描述的中國在現實中是找不到的。信里宣揚的所謂中國威脅充滿了臆測和想象,是顛倒黑白。”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沈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好戰,中國愛好和平,這是常識,但文章里所描述的卻正好相反。這封信還把中國伸張自身國際利益的所有主張都理解為對美國的挑戰,它對中國提出的所有主張,不去實際了解,也不去了解異同,而是把它們統統放在中國陰謀論的框架下,充滿偏見。
大國外交不能被民粹綁架
在美國對中國趨向遏制、中美摩擦增多的大背景下,原來一些處在美國戰略界邊緣的人士開始興風作浪,煽動對華負面言論。在分析人士看來,這本身也體現出如今美國國內政治氛圍非常不健康的狀態。炒作“中國滲透”,對中國的方方面面疑神疑鬼、充滿敵意,《紐約時報》22日的文章形容,軍方鷹派、民粹分子等正在華盛頓煽動起一輪“紅色恐慌”。
對此,一些理性的分析人士提出警告。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表示,美國恐怕會陷入“反華版本的紅色恐慌”,“我們以前在冷戰期間犯過這個錯誤,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再犯一次”。喬治·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尼爾·布什日前在香港一場論壇上表示,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也不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美國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助長了對中國的妖魔化,妖魔化中國將使美國走上危險之路。
2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舉辦的以“中國與世界發展:順應潮流,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研討會上,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表示,中美關系面臨的困難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國家從單邊主義、自我利益出發所導致的。中美關系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但是最關鍵的是中美之間需要理性聲音,大國外交不能被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綁架,中美之間相向而行、尋找共同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環球時報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