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文藝學作為傳統學科應與時俱進,不斷變化。本文通過闡述“互聯網+”時代文藝學面臨的挑戰,剖析文藝學與互聯網轉型的可能性,并提出“互聯網+”時代文藝學教學的轉型思路,為文藝學的教學轉型和文藝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文藝學;轉型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融合發展,文藝環境發生變化,而與文藝緊密相連的文藝學專業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文藝學作為目前教學體制中的傳統學科,并未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和改革創新。[1]因此,本文通過闡述和分析“互聯網+”時代文藝學面臨的挑戰,剖析互聯網與文藝學轉型的可能性,進而提出“互聯網+”時代的文藝學教學的轉型思路。
1 “互聯網+”時代文藝學面臨的挑戰
隨著近些年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逐漸改變經濟、社會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產業也在發生變化,但與之對應的文藝學教學并未同步改變和創新,文藝學的教學設置和教材等內容并未發生改變。[2]因此,文藝學在“互聯網+”時代面臨嚴重的困境和挑戰。首先,傳統的文藝學教學面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不斷挑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文藝學的教學目標和定位,高校制定文藝學學生的培養方案要隨互聯網帶動的文藝產業的發展而制定并不斷完善。否則,傳統的文藝學教學難以適應文藝產業的變化和發展,文藝學要改變現有的、傳統的、封閉的學科設置,逐步適應互聯網對文藝學等傳統學科帶來的改變和影響。其次,目前文藝學人才培養思路和教學體系難以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目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如微信、微博等應用平臺的出現需要大量的后臺維護人才,是未來文藝學與互聯網融合的新的方向,但目前的培養目標中未能體現對文藝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轉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藝學的發展。再者,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師資隊伍導致文藝學教學面臨著挑戰。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作為被動知識的接受者未能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同時,高校文藝學的教學隊伍目前還是以“學院派”教師為主,缺少具備豐富社會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導致目前文藝學教學傳授的知識缺乏文藝行業的從業實踐經驗,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文藝行業的發展。
2 互聯網與文藝學教學轉型的可能性分析
長期以來,文藝學教學模式都缺乏市場思維和產業思維。如何將市場和產業思維與文藝學教學相結合一直是文藝學教學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3]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改變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將文藝學教學與互聯網結合,培養出適合文藝產業發展的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使互聯網作為文藝學教學的助手成為一種可能。通過創新教學體系,優化課程設置,結合新媒體等技術的發展,關注文藝學專業領域的前言理論和發展,實現互聯網與文藝學教學的融合,培養學生的文藝學產業發展思維,積極引導文藝創作,培養學生的融合思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具有文藝學底蘊的創新人才,使互聯網成為文藝學教學轉型的方向,實現文藝學教學的動態化、開放化,并在互聯網經濟下實現文藝學的發展。同時,可以實現文藝學服務于互聯網,為實現互聯網與文藝學教學轉型提供了條件。
3 互聯網與文藝學教學的轉型實踐
隨著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文藝學的轉型已勢在必行,文藝學轉型也日益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轉型思路一要克服文藝學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通過通信技術將互聯網與文藝行業的發展相結合,實現文藝行業領域的新生態,轉變傳統的文藝學教學理論,實現文藝學理論與互聯網理論相結合,實現雙軌式的教學思維來面對文藝學科的新問題,真正克服學院式教學的弊端,將文藝學教學與實際應用相連接,如手機小說等的應用將網絡文學帶進人們的生活,使文學的發展呈現方式和呈現載體發生變化。二要在文藝學教學過程中將互聯網產業思維作為文藝教學實踐的關鍵,在文藝學實際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市場和行業,教師應根據產業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如近些年發展較好的文創產業。培養人才時除了進行傳統教學外,還要指導進行產業研究,不斷進行文藝產業訓練,讓學生逐步成為合格的文化產業人才。三要注重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在文藝學學科改革和重建的研究中認可度最高。因文化研究具有更開闊的視野,具備更科學的方法和更廣泛的基礎,但文化研究并不是文藝學轉型的未來,更多的是文藝學一個可供參考和可借鑒的知識源。因此,文藝研究既要與文化研究結合,又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
4 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它已經逐步改變傳統行業和人們的生活習慣。高校要及時轉變思路,充分認識互聯網的影響,基于互聯網帶來的新變化改變傳統思維,逐步形成互聯網思維。根據行業、產業的發展方向及時轉變文藝學教學方式,更新文藝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將互聯網思維同文藝學的教學進行整合,賦予文藝學新的發展活力,為文藝學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艷.全球自動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養之模式思考[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7-19.
[2] 汪亮.文藝學轉型思路與文化研究轉向的反思[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7(3):88-91.
[3] 甘鋒,馬龍潛.對當代文藝學轉型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思考[J].當代中國文藝研究,2006(5):103-107.
作者簡介:李娟(1988—),女,貴州貴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