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琦 王磊
摘 要:品牌中最重要的就是標志設計,品牌標識設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新的生活品質。本文通過對星巴克標識視知覺方面的分析,得出品牌視覺設計的理解和認識,對眾所周知的星巴克標志進行了圖形、顏色、文字方面的淺析。
關鍵詞:星巴克;標志設計;設計美學
1 星巴克品牌的起源
對于喜愛咖啡的人來說,星巴克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其源自19世紀美國文學學者赫爾曼·梅爾維爾撰寫的《白鯨——莫比·迪克》的主人公。在1971年,星巴克咖啡才正式營業,戈登·波爾克以及杰拉爾德·鮑德溫在美國西雅圖創建了首間香料以及咖啡豆營業店,名為“星巴克”。
2 星巴克的標志設計演變
2.1 星巴克標志設計
(1)早期標志設計。自1987年至今,星巴克并沒有打過廣告,然而此前的20年,其已經發展成為規模極大的咖啡集團,其傳奇般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除了香濃的咖啡,人們對星巴克深綠色的美人魚標志印象最深刻。星巴克的早期跡象是神秘的。據說,西雅圖年輕設計師泰瑞·赫克勒為其命名后,開始研究古代海洋書籍,發現了16世紀的兩尾美人魚木刻圖案,袒胸露乳的美人魚的臉十分樸素、優雅,于是設計出了星巴克的標志。雙尾海妖的圖像源于古希臘傳說,圓形是白色女神塞壬,因為塞壬是人首魚身,又被稱為海妖和美人魚,傳說塞壬如天籟般的歌聲常常使過往的水手失神。最初的美人魚標志是用裸露并劈開雙尾的女海妖作為視覺元素的。
星巴克標志與我們所了解的是不一樣的。縱然色彩并非一直是我們所了解的深綠色,但目前的LOGO(標志)是源于其中的。第一個標志是棕色的。除了英文版的“星巴克”外,“咖啡”“茶”和“香料”等字也包含在標志的底部,其象征著星巴克的重點產品。
(2)1987年標志設計。星巴克前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在1987年把公司的星巴克與咖啡合二為一,棕色標志被取代。第二版的標志建立在第一版設計基礎之上,“咖啡”“茶”和“香料”中只保留“咖啡”,顏色由此前的棕色演變成綠色,其意味著每一日的咖啡,圖中央的人魚有所修改,用美人魚的長發遮住裸胸,其不只是代表著星巴克標志的重生,也代表著星巴克的輝煌歷史。
(3)1992年標志設計。至1992年末,星巴克上市。星巴克應用了新的LOGO,主要體現在一標志中心的美人魚上,將美人魚圖案進一步放大,僅僅維持其標志性的雙尾及上半身。在過去,星巴克LOGO已經更新了多次。星巴克標志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與原始標準有著極大的差異,然而這并不代表首個有代表性的標志將告別人們,即使星巴克已經在1987年與日常咖啡合并,但西雅圖派克市場街上的第一家店鋪也仍沿用著此前的棕色LOGO,并且該店還在營銷該標識。
2.2 星巴克現標志設計簡述
星巴克標志上的人物是塞壬,意思是“阿卡羅斯的孩子”。塞壬用她自己的聲音,讓過去的水手們聽眾神的話,船就沉在巖石上了。塞壬是希臘神話中的神怪,頻頻飛躍大海,因此也被叫作海妖。在神話中,她被塑造成人臉的海妖,能夠在大海里翱翔,聲音奇特,常常引誘路上的航行者,使船沉沒,并將船員當作食物。
“星巴克”品牌LOGO在2011年再次更改,刪除了人魚的外環,在外環以及內環間刪除了“STAR BUCKS COFFEE”。美人魚形象被放大了,整體而言,2011年的LOGO品牌極其簡潔且具有視覺影響力,同時LOGO品牌并沒有出現“星巴克”名詞,這使消費者認為LOGO十分時尚潮流。目前這個標志非常流行。
2.3 星巴克標志的品牌特色
都市的節奏越來越快,咖啡更是隨處可見,然而為何星巴克咖啡如此獨特呢?在星巴克,一杯咖啡不但可以銷售到30至50塊錢,同時又有很多消費者。我們都清楚一杯咖啡的費用僅需要15塊錢,人們好奇地想這是為何呢?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品牌的影響力。在現階段的中國,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突飛猛進,人們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同時,以產品實用功能為核心的消費方式也慢慢完善。然而,大品牌獲得了消費者的極大喜愛,因此星巴克與消費者走得更近了,星巴克讓消費者產生了依賴性與信任感。
3 星巴克標志和現代美學的聯系
只要商品的美好之處吸引著人們,那么人們的感性認知一定會映射出某種感性的興趣。商品在轉化為品牌形象的過程中,激發出了驅動力和某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從而將感性的事物逐漸塑造為人們的“感官愉悅”。商品美學是按照人類特性設計的,因此逐漸出現了迎合人們的驅動力,即人們對滿意、樂趣和快樂的渴望。驅動力引起了緊張,并且推動人們“調試”。對于消費者來說,星巴克等品牌已經從有品質的標志演化為一種“風格化的徽章”,這種“全然表象的美學”使人們因為消費生活而感到高興。
參考文獻:
[1] 霍華德·舒爾茨.一路向前[M].張萬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 約瑟夫·米歇利.星巴克體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 肖勇,劉東濤. VI設計模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李鵬程. VI品牌形象設計[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5] 曹靜.連鎖店開發與設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