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唱法是具有最多民族特色的一種演唱形式,它是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精髓以及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民族唱法內容豐富、范圍極廣,具有自身地域性特點和風格,但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由于其訓練技巧和演唱要點的不易掌握,影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本文簡單介紹了民族唱法并對民族唱法的訓練技巧和演出要點做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民族唱法;訓練技巧;演唱要點
中國文化歷經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論是文化底蘊還是藝術造詣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這也為中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族唱法經過多代人的繼承和發揚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聲樂,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民族唱法廣義上來說范圍極廣,內容極為豐富,是綜合的民族演唱形式,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精髓所在。本文對民族唱法進行了一個簡要的介紹并簡單地探討了民族唱法的訓練技巧和演唱要點。
1 民族唱法簡介
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它根植于中國的土壤,可以展現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特點以及人們的審美觀。無數聲名遠播的歌唱家根據人們的欣賞習慣以及中華民族聲樂的特點創造了獨特的演唱技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風的演唱形式和風格,也積累了浩瀚的曲目,從而使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理論逐漸完善和成熟,也使得中國式美學豐富了世界聲樂藝術的寶庫。
中國的民族唱法是通過對傳統的民歌、戲曲、曲藝唱法的深入總結,從而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的新的唱法的總稱。多年來,由于社會的進步和媒體的發展,很多人曲解了民族唱法,以為民族唱法就是中西混用的唱法。實則民族唱法主要有民歌唱法、戲曲唱法以及曲藝唱法,而且它們各有千秋。民歌唱法主要分為自然真聲唱法和真假聲結合唱法;戲曲唱腔又分為昆山腔類、弋陽腔類、梆子腔類、皮黃腔類,戲曲的演唱方法也有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音色,主要有老生、老旦、小生、凈等;曲藝是在民間說唱基礎上借鑒并吸收戲曲的演唱和表演方式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2 民族唱法的訓練技巧與演唱要點
2.1 正確的起音
起音是發聲的基礎環節也是重要環節,起音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發聲的發展。起音的正確方法要求學生先深穩地吸口氣,然后松弛地打開喉嚨,在預先考慮好的聲音共鳴位置略瘦小腹,之后使得氣息沖擊緊閉的聲門,使聲帶震動閉合,最后就能發出干凈純凈、穩定圓潤的聲音。這些動作必須做到協調一致,瞬間完成。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練習這個過程,然后通過觀看學生口腔是否打開、用手摸他們的喉頭是否上下移動、聽他們發出的聲音是否正確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起音方式。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同學可以讓他們用字母a練習起音;對發聲發悶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用字母i練習;對于聲音比較僵硬擠卡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用字母o、u練習;對有舌根音的同學可以讓他們用字母m的哼鳴聲來練習。
2.2 真假音協調統一
民族唱法的演唱與創作隨著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與繁榮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發展和擴充,如通過民歌改編的《小白菜》和一些創作的民族風格歌曲《我們是黃河泰山》等都需要表演者有寬廣的音域并且掌握較高水平的演唱技巧。如果不能協調統一地發出真假音,他們就不能很好地演唱這種民族作品。因此,在平日的發聲訓練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掌握真假音的協調能力,使得學生整個發聲既有高位置的假聲,又有有聲的色彩。在訓練過程中,一般在發換聲點以上的高音時,可以由a母音帶o母音的感覺,或者由o母音帶u母音的感覺,再或者是由i母音帶o母音的感覺,從而使發聲顯得圓潤柔和。這種母音轉化的感覺主要是為了調節共鳴腔體,從而使咽喉部位的空間向咽喉部位逐漸擴展,進而使高音產生豐富的頭腔共鳴色彩。
2.3 字正腔圓
吐字清晰也是民族唱法的一個重要要求。中國的傳統聲樂理論對這部分的介紹也非常多,他們要求演唱過程中的所有字都包含聲、韻、調三個因素,按照聲韻的因素又把每個字分為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其中,字頭部分因為發音著力點不同,又分為了唇、齒、舌、牙、喉五音。字腹也通過一定的口型規范歸納為開、合、齊、撮四呼。字尾又根據母音的不同和多種收音之法歸納為了十三轍。通常在發音實踐過程當中,字頭都需要咬得敏捷利索,氣息具有爆發力,就像一種力量一觸即發。在字頭彈出后,隨著字腹的到來要使口咽腔打開立起,從而使字腹母音能在打開的共鳴腔中產生共鳴并且飽滿圓潤,字尾一般則要收得隱約可見、輕巧準確。
隨著近幾年文化自信的影響和國家的重視,民族唱法不斷地發展和進步,也逐漸有機會和西方美學唱法碰撞出火花。在西方美學唱法的影響下,雖然民族唱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感染力和表現力上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使得民族特色逐漸淡化。因此,廣大演唱工作者要積極改革完善民族唱法的訓練技巧和演唱要點。
參考文獻:
[1] 潘蘇南.民族唱法的訓練技巧與演唱要點探究[J].藝術評鑒,2018(11):102.
[2] 劉丹.論民族唱法的訓練技巧與演唱要點[J].當代音樂,2016(02):45.
作者簡介:王鑫鑫(1994—),黑龍江雙鴨山人,佳木斯大學2017級音樂與舞蹈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演唱。
通訊作者:薛亞君,佳木斯大學教授,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