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凡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有效發展。然而隨著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強,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不斷增多,我國商品的進出口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這也使得我國在積累貿易順差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迎來了國際貿易摩擦。國際貿易摩擦的存在對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應當采取何種措施構建完善的應對機制,積極、主動地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就成為了我國貿易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就我國國際國貿摩擦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夠為我國國際貿易的有效發展提供基礎和借鑒。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原因;策略
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商品進出口數量呈現一種不斷擴大的趨勢,在2015年我國已經成為世貿組織進出口總額的第一大國,國內GDP在世界排名第二。雖然我國積累了較多的貿易順差,但是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國際貿易規則壓力,這就使得我國的國際貿易摩擦不斷。通過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可知,近年來,很多國家采用反補貼、反傾銷等措施對我國出口設限,導致我國貿易摩擦不斷深化,嚴重阻礙了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對國際貿易摩擦進行有效地分析,制定科學化的應對策略顯得十分重要,這對于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國際貿易摩擦的產生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規避國際貿易摩擦,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分析找出相對應的規律,從而制定相關的策略對其進行緩解,以達到國際貿易摩擦減少的結果。具體來看,我國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
(一)我國缺乏科學健全的國際貿易摩擦法律規范
雖然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不斷增大,但是在加入WTO之前,我國政府卻沒有根據國家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化的法律規范來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這就導致我國企業在實際的對外發展中沒有能夠參照的規范,非常容易觸犯其它國家的規定,面對如此的外貿環境,容易使得我國的國際貿易摩擦更加被動。雖然在加入WTO以后,我國政府根據具體情況頒布了相關的國際貿易法律規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等,但是這些法律并不是十分全面和科學,其中的內容比較少,并且缺乏完整性,這就不能完全抵擋國外貿易摩擦攻勢,從而對于我國貿易摩擦的緩解是不利的。
(二)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
之所以我國的對外貿易摩擦和糾紛較多,這與我國的出口產業結構有重要關系,當前我國出口產業結構通常是將勞動密集型作為主要類型,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往往對技術要求較低,這就使得產業的進入門檻十分低下,從而使得很多低價商品向國外市場涌入,對其它國家的本土市場造成了侵占,對其其本土企業而言帶來了一定的損失,而政府為了對本國的企業進行保護,就會出臺相關的貿易制度對我國的出口貿易進行阻擋,從而導致我國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增多。
(三)新貿易保護主義泛濫
各個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更為嚴重,任何國家在參與國際貿易的時候,主要目標就是推動自身國家利益最大化。任何國家都希望自己有更大的優勢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并對自身的劣勢產業進行保護,這就很容易使得貿易保護措施得以頻繁實施,因此容易使得貿易保護以及自由貿易產生碰撞。一般情況下,如果某個國家采用一些貿易政策來維護自身的產業,對方國家出于同樣目的,或者出于報復而逼迫其取消貿易障礙,那么就會導致貿易摩擦產生。
二、我國國際貿易摩擦的應對策略
要想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有效發展,提升對外貿易發展的水平,必須要根據具體的對外貿易情況制定相對應的貿易摩擦應對策略,以便更好地消除對外貿易摩擦。具體來看,我國國際貿易摩擦的應對策略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
(一)構建科學化的國際貿易摩擦法律規范
我國政府應當根據我國的對外貿易情況制定科學化的國際貿易摩擦法律規范,一方面應當對當前現有的法律規范進行健全和完善,適當加入新的內容,推動其能夠更加全面地對我國的對外貿易進行保護。另一方面,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構建新的對外貿易法律規范,為我國企業出口貿易的更好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使得企業能夠有明確的法律規范做依據,推動對外貿易的有效開展。同時,政府還應當積極對出口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方面規范的普及和宣傳,提升宣傳力度,增強企業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法律認知度,使得貿易摩擦得以有效減少。
(二)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加快產業升級
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導致貿易摩擦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為了減少貿易摩擦必須要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推動產業升級步伐的不斷提升。比如,可以合理對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行引導,推動其不斷向資本密集型或者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推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從而更好地規避貿易摩擦。這就要求我國政府應當做好引導和輔助工作,一方面可以做好高新技術輔助引入工作,構建科學化的對策來引入國外的高新技術,提升我國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應當鼓勵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積極進行創新和發展,不斷推動自身產業附加值的提升。同時,還應當鼓勵企業不斷推動自身產品的更新換代,為“中國制造”增加高科技因素,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推進創新步伐,有效縮短自身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三)加強國際間交流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國家對我國的出口產品發起反補貼以及反傾銷訴訟,主要是因為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水平較高,使得部分發達國家受到了一定的威脅,因此會在國際上發布一些無中生有的言論,如“中國威脅論“等,這就使得部分發展中國家也對我國產生了忌憚,如此才會故意進行貿易摩擦的設置,以便對我國的經濟進行壓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應當積極與世界其它國家進行交流,通過交流更深刻地了解雙方的經濟發展情況,并達成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共識,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將其它國家對我國的顧忌消除掉,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進行凈化,更好地減少國際摩擦。
(四)加強政府的調控以及參與
首先,應當加強區域合作。比如,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使得多變貿易談判不斷得以推動,構建我國與其它國家的自由貿易區,讓我國參與到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中。其次,應當提升政府調控的能力,對落后企業進行淘汰,并做好供給改革,堅持可持續發展,如此來不斷提升我國的發展水平,以及在國際市場中的主動性地位,更好地規避貿易摩擦。
三、結束語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任何國家都會參與到國際貿易往來中,不可置身事外,而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所受到的貿易摩擦較大,因此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貿易摩擦進行應對,不斷提升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競爭力,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影響力,為自身更好地發展營造有利的條件,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婷婷.國際貿易摩擦的類型、原因及化解策略探討【J】.發展戰略.2018.01.
【2】付金平、鐘玉琳.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新形勢及應對策略【J】.技術與市場.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