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眉辰
【摘 要】《經濟法基礎》這門課程知識點多,理論性強,以傳統填鴨式灌輸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興趣缺失,課堂毫無生氣,本文研究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基礎》課程的應用,針對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分析目前案例教學法應用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的建議,希望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經濟法基礎;應用
會計從業證取消后,初級會計證對于會計畢業生找工作越發重要,《經濟法基礎》是初級考試科目之一,且這門課程理論性強,知識點多,往往很難記憶,傳統的講授法,內容多,教師單項灌輸不僅學生容易感到乏味,難以消化,教師也備課量大,講課辛苦,但學習效果不佳,學生對理論知識一知半解,與實踐脫節。因此,對于《經濟法基礎》課程,特別是中職教育,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對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一)幫助法理知識通俗化、具體化
案例教學法是以日常生活的典型案例為基礎,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創設情景,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情景故事的問題進行探究分析,或者通過角色扮演,還原情景,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案例教學法對比傳統的講授法,呈現形式多樣,借助多媒體工具,通過視頻、音頻等形式具象化的呈現教學內容,將不同的知識點創建故事場景,使學生更加具有代入感、畫面感,有助于理解和記憶。
(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生動化
案例教學法,改變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把課堂的主角交給學生,教師成為引導者、參與者。根據老師提供的案例情景,學生之間共同探討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或者小組分工,角色扮演,在娛樂中學到法律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主要采取互相合作的方式,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此外,還能讓同學們意識到合作和團隊意識的重要性。
(三)提高學生運用法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案例教學法中選取的案例是基于生活實例,在課堂中,不斷積累案例,學生在遇到類似事件的時候,心理上會有所準備,更能理智的解決問題。如:消費者在商場買手機發生經濟糾紛,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站在雙方立場上陳述理由,最后讓學生充當法官角色,依照相應的法律條文進行判決,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學生直接參與到經濟糾紛的事件里,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將所學的法理知識跟實際情形聯系起來,以后自己遇到類似場景,能夠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二、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經濟法基礎》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現狀分析
第一,在《經濟法基礎》課堂中,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較低。據統計,學生注意力一般在20分鐘左右,能夠45分鐘保持注意力的非常的少,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有:玩手機、看雜書、跟同桌聊天和睡覺。
第二,學生對于知識點難以理解,跟不上進度。《經濟法基礎》書中有較多的知識點距離學生的認識領域較遠,如企業銀行結算賬戶、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老師在課堂中對知識點進行通俗化的解釋,如果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就難以理解法律知識,出現看不懂的情況,時間久了,也就喪失了學習的熱情;
第三,學生遺忘知識點速度快,《經濟法基礎》知識點繁多,考題出的也很細節,需要記憶的地方很多,死記硬背的效果并不好。
(二)原因分析
1、案例教學法應用程度不高
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的認知欠缺。多數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局限于簡單的、片面的例子,主要目的是在講解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其本質依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上課模式,并非是案例教學法,因此即使有案例支持,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依舊會導致學生聽課疲勞。
2、缺乏案例資源
教師在選擇案例上大多來自于教材自帶習題或新聞報導資料,這些案例缺乏重點,涉及知識點不成體系,作為教學案例,不夠針對性,重難點不突出;其次,教學案例主要是教師自己查找創建,沒有形成資源共享,許多老師苦于找不到恰當案例。
3、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據統計,56.52%的學生在課堂中更傾向于完全由教師講授,41.3%的學生希望以教師講授為主,偶爾開設課堂活動,僅有2.17%的學生希望上課以活動為主。說明大多數的學生并沒有意識到案例教學法的意義,更多的是被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低。
4.案例教學法課堂活動時間長,知識點上不完
《經濟法基礎》課程采用考證輔導教材,全書共八個章節,共計361頁,內容十分詳實,而初級會計考試具有完整的題庫,考試采用抽題的方式,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可能考到,因此,一個學期64個課時難以兼顧既要開展課堂活動,又要學完所有知識點的目標。
三、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經濟法基礎》課程的對策建議
(一)增加教師培訓,普及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對教師教學設計、教學工具使用及控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新教師,如何開展教學是面臨的首要問題,參加案例教學法的培訓有助于幫助新老師改編案例,設計和實施教學案例,且新老師對于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學工具接受度高,學習應用能力強。對于從教許多年的老教師而言,培訓也很重要,不斷更新知識領域和教學手段,能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加深案例教學法的理解,促進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二)建立教學案例資源庫
教學案例庫的建設需要借助教學團隊的力量。搭建案例資源庫主要分三個環節:案例搜集、案例改編和案例統一管理。
案例搜集要發動所有團隊人員從網絡、新聞報導、輔導教材等各個渠道搜集,進行初步篩選分類。第二步,案例改編,授課教師對入選的案例進一步編輯,如:文字過長,情節復雜的要進行精簡,視頻資料要控制時長等。第三步,案例統一管理,借助電子平臺管理,教師將改編好的案例上傳平臺,將案例和知識點相關聯,借助平臺分享。
(三)調動參與學生積極性,建立賞罰機制
首先,在案例搜索過程,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搜索案例,設計課堂活動,由老師和其他同學評分,增加平時成績。其次,給案例分等級,對于難度高的案例,直接給出答案,根據答案解析整個案例,由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對于難度低的案例,學生自行探索,自由討論,老師從旁引導,圈定范圍,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從而避免學生答題迷茫,找回自信,培養興趣。最后,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表現優秀加分,表現消極扣分。
(四)協調案例教學法和講授法占比
避免全講授法和全案例教學法,全是案例教學法會導致學生喪失新鮮感,學習內容少,知識點上不完,因此需要協調兩種方式的比例。首先在課時上,將講授課時和課堂活動課時相匹配,至少一周一節課堂活動。其次,知識點講授搬到課前預習,借助教學視頻資源,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學法律知識,課堂上以活動為主,這樣既可以檢測預習效果,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龔雪萍. 案例教學法在中職《經濟法基礎知識》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2]闞思思.《經濟法基礎》翻轉課堂的設計[J].經貿實踐,2018(03):323.
[3]王克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經濟法基礎知識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納稅,2018(0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