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尹光華
【摘 要】大學教育是學生接觸社會,實現人生價值道路的重要轉折。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屬于就業戰略性目標,對未來成長有著現實指導意義。在職業生涯規劃中,不能忽視外部環境分析,與職業奮斗目標確立、自我評估,以此制定規劃行動計劃。
【關鍵詞】美術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美術專業發展前景良好,學生就業范圍廣,引導學生制定個人發展目標,就需要對學生實現目標需要的能力、知識與素養等,進行針對性、系統性的教育安排。并在美術專業教育中,始終貫穿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提高師生對職業規劃的重視程度。學生方面應當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職業發展需求。教師應當加強教學方法優化,實現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切實滿足其個體化職業發展需要。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制定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制定,應當突顯“四擇”,即擇己所長、所需、所愛與所利,同時確保規劃“四性”,即適應性、持續性、適時性與可行性。如下所示。
(一)分析外部環境
分析社會、經濟、政治、企業等環境,加強對人際關系的認識。尤其是美術專業學生,應當加強對專業未來發展、應用行業領域的分析,并對所學專業,在社會發展的作用有著全面認識。同時分析專業熱點職業門類,以及需求狀況、社會發展對職業提出的新標準等方面內容。人際關系分析,主要體現在如何良性競爭、合作等方面,對就業后的同事、人員交往、相處之道、職業素養欠缺等有著全面了解,以此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二)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內容,包括價值觀、能力、學識、情商等,客觀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所需、所長。在其基礎上,可通過他人的評價,對自我評價進行校正。除此之外,更要對自己的經驗欠缺、性格弱點等充分了解,以實現取長補短,逐步趨于完善[1]。
(三)確立奮斗目標
學生對職業生涯路線,以及定位等應當明確,如專業技術與行政管理等路線。各個路線的崗位要求不同,如技術崗位,對學生專業潛力,以及研究創新能力要求較高,不僅考究基本功,更要求能力出眾,且具備前瞻性的發展想法。如行政方面發展,對學生政策水平,以及管理協調能力、政治思想覺悟等素養要求較高。對此,學生確立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目標的同時,應當有計劃性的為之奮斗,確保自身能力,能夠迎送應對崗位工作。
(四)制定與實施行動計劃
職業生涯目標制定后,還需加強行動計劃的制定,并分步驟的實施。如對一年級學生,圍繞專業方向,通過選修課等途徑,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夯實發展基礎。二年級學生,加深對專業發展的認識,拓寬專業基礎口徑與發展視野,圍繞專業方向,學習與專業相關的技能,以及理論知識。三年級學生,深入研究所選專業,對專業發展趨勢,以及前沿理論等加強了解,不斷調整知識結構。四年級學生,根據奮斗目標,提高職業技能,緊跟環境發展步伐,滿足職業要求,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就業后,在工作崗位上,也需要注重自身在專業上的充實與發展,繼而實現更高的目標。
二、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美術專業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但實際上,學生規劃意識淺薄,自我認識模糊,實踐能力低下,導致職業準備不足;對此,在美術專業教學中,應當始終貫徹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推動美術課程改革,實現工作、學習無縫連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更全、更加實用的職業發展知識與技能等。如下所示;
(一)加強規劃意識
大學生的職業目標模糊,自我認識不足,個人能力、經驗、優勢難以把握。為了加深學生對專業發展,以及工作方向的認識,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美術專業各科系,應當展開基于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專業就業等理念的入學教育,從介紹各專業職業特征入手,讓學生逐步了解專業未來發展、自身特長等。由輔導員定期展開講座,不斷提高學生規劃意識,拓展其專業視野,讓學生的職業規劃中,始終貫穿于專業學習中。
(二)調整課程結構
引導學生展開自我測評,圍繞其職業規劃,將專業課細分為技術操作類,以及綜合應用類、創意策劃類等模塊,供學生選擇。各個專業模塊,由導師負責教學活動的設計,最終完善職業規劃檔案,同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展開個體化規劃輔導。除此之外,根據崗位需要,設立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學生知識結構體系,提高知識整體效能。
(三)提高良性競爭意識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體系針對性,從而在實踐中,形成職業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技能,了解經濟社會等環境發展,從而引導其準確進行職業定位。加強職業規劃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認識自身的職業目標,以及職業能力、價值觀等。合理設定選修課,通過層次化教學、差異化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2-3]。
(四)實施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的實施,能夠在學習中獲得工作體驗,提高問題獨立解決能力,實現學習、崗位無縫連接。項目教學更利于學生職業競爭力的養成,使其能夠熟練運用技術,獨立完成整體性工作,同時提高了學生反思能力,以及技術創新意識與能力、理論實踐綜合能力。在其基礎上,還需加強職業實踐活動的具體性、綜合性,以全方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三、總結
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美術專業教學改革,職業規劃教育更加系統與具體,規避了學生自我認知、專業認知模糊,以及職業目標定位不準確、職業準備不足等問題,實現職業規劃、實際行動、崗位需求有機結合,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江玲. 創業視野下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J]. 時代教育, 2017(6):33-33.
[2]張文婧. 關于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 西部素質教育, 2016, 2(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