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菁 , 趙良忠 ,3,王 容 ,沈國祥
(1.邵陽學院食品與化學工程學院,湖南邵陽 422000;2.湖南省果蔬清潔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邵陽 422000;3.豆制品加工技術湖南省應用基礎研究基地,湖南邵陽 422000)
谷氨酰胺轉氨酶(Transglutaminase,簡稱TG酶)是一種催化?;D移反應的轉移酶,蛋白質和肽鍵中谷氨酞胺殘基的γ-羧酰胺基為酞基供體[1-2]。不同來源的原料TG酶處理條件不一樣,如魚肉TG酶最適pH值7.5,最適溫度30℃;豚鼠肉TG酶最適pH值6.0,最適溫度50~65℃;微生物TG酶最適pH值6.0~7.0,最適溫度50℃[3-6]。目前,TG酶在肉制品、乳制品和植物蛋白制品加工及環保型膠黏劑等多方面均有應用[7-8]。在豆制品生產中常以TG酶作為凝固劑。
蛋白質經過解離、變性,暴露出用于分子間交聯的功能基團,在合適的條件下,相鄰的蛋白分子通過化學作用力結合到一起形成三維網絡結構,成為凝膠[9-10]。凝膠作用是蛋白質最重要的加工功能性質之一[11],豆腐便是經過大豆蛋白凝膠加工而成[12],加熱、酸、鹽和酶均可誘導形成大豆蛋白凝膠。大豆蛋白的主要蛋白組成是球蛋白,包括大豆豆球蛋白(glycinin) 和以主要7S球蛋白[13-16]形式存在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大豆蛋白凝膠的保水性和水分含量不僅是豆腐的品質指標[17],還是反應大豆蛋白的凝固狀態、決定最終豆腐的質構特性。試驗以大豆蛋白凝膠保水性、水分含量和質構特性為指標,研究TG酶對大豆蛋白凝固特性的影響,探討TG酶對大豆蛋白凝膠品質的影響,為TG酶在豆制品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大豆蛋白、TG酶,湖南君益福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氫氧化鈉標定液、酚酞、乙醇溶液、戊烯二醛溶液、OsO4溶液,均為分析純。
臺式冷凍離心機,澳大利亞達卡米公司產品;LS型質構儀,美國阿美特克有限公司產品;MJ33型水分自動測定儀,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產品。
1.3.1 凝膠制備
配制4%大豆蛋白溶液[18],調節初始pH值,于95℃下水浴加熱10 min,冷卻至一定反應溫度加入TG酶,控制反應時間。
1.3.2 單因素試驗
(1)初始pH值條件試驗。分別調節大豆蛋白溶液初始pH值至4.0,4.5,5.0,5.5,6.0,固定反應溫度50℃,TG酶添加量0.2%,反應時間15 min,探究大豆蛋白溶液初始pH值對凝膠保水性、水分含量及質構特性的影響
(2) 反應溫度試驗。調節大豆蛋白溶液初始pH值至5.0,分別設置反應溫度40,45,50,55,60℃,固定TG酶添加量0.2%,反應時間15 min,探究反應溫度對凝膠保水性、水分含量及質構特性的影響。
(3)TG酶添加量試驗。調節大豆蛋白溶液初始pH值至5.0,設置反應溫度50℃,使TG酶添加量分別為0.1%,0.2%,0.3%,0.4%,0.5%,反應時間15 min,探究大豆蛋白溶液初始pH值對凝膠保水性、水分含量及質構特性的影響。
(4) 反應時間試驗。調節大豆蛋白溶液初始pH值至5.0,設置反應溫度50℃,固定TG酶添加量0.4%,控制反應時間分別為10,15,20,25,30 min,探究大豆蛋白反應時間對凝膠保水性、水分含量及質構特性的影響。
1.3.3 正交試驗
以單因素試驗結果為基礎,選擇初始pH值(A)、反應溫度(B)、TG酶添加量(C) 和反應時間(D)4個因素進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優化試驗,通過保水性和水分含量選出TG酶凝固條件最佳工藝組合。
1.3.4 凝膠腐保水性測定[19]
稱取3 g(精確到0.000 1 g) 凝膠樣品放置于底部墊有脫脂棉的離心管中,以轉速1 2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后稱量上層凝膠的質量(W1),此后將此樣品置于105℃下干燥至恒質量(W0)。持水率計算公式為:

1.3.5 凝膠水分含量測定
稱取2 g樣品放置于水分自動測定儀,測定完成后記錄數據。
1.3.6 凝膠質構特性測定[20]
取凝膠中心部分切成長寬高分別1 cm正方體的樣品,采用二次壓縮方法測定質構。用P35圓柱形平底探頭,測前、測中、測后速度分別40,30,40 mm/s,下壓距離40%,停留時間5 s,觸發力0.05 N。同一個樣品選3個不同部分進行測試,取平均值。
采用SPSS 22.0數據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初始pH值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見圖1,初始pH值對凝膠質構特性的影響見圖2。

圖1 初始pH值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

圖2 初始pH值對凝膠質構特性的影響
如圖1所示,隨著初始pH值的增大,大豆蛋白凝膠的保水性和水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pH值5.0時有最大值,變化顯著。大豆蛋白在等電點(pH值4.2~4.6)附近迅速聚集沉淀,蛋白質分子之間有序性降低[21]。蛋白質分子可能更容易與水分子結合,進而包裹更多水分子。在TG酶的作用下大豆蛋白質分子內或分子間交聯作用加強,凝膠結構緊密,保水性提高,水分含量增大。TG酶的最適pH值為5~8時有較高活性,過于酸性的環境會使TG酶活性降低,從而降低TG酶與大豆蛋白分子之間的交聯作用,不利于大豆蛋白分子與水分子的結合。由圖2可知,硬度和咀嚼性隨著初始pH值的增大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初始pH值5.0時有最大值;彈性和內聚性變化趨勢不規律,在初始pH值4.5時有最大值。初始pH值與質構指標硬度、咀嚼性和內聚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彈性無顯著性差異。
反應溫度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見圖3,反應溫度對凝膠質構的影響見圖4。

圖3 反應溫度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

圖4 反應溫度對凝膠質構的影響
如圖3所示,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大豆蛋白凝膠的保水性和水分含量變化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55℃時為最大值,變化顯著。大豆蛋白預先在95℃下水浴加熱10 min保證變性充分(蛋白質解熱溫度過高會發生熱降解,從而使蛋白質失去凝膠能力),使蛋白質的巰基基團及疏水區域大部分暴露出來[22],加入TG酶后更容易發生交聯作用,大豆蛋白凝膠結構緊密,保水性好,水分含量高。TG酶的最適溫度在45~55℃,溫度過高TG酶活性下降,與蛋白質的交聯作用減弱,形成的凝膠結構部松散、保水性低。由圖4可知,硬度和咀嚼性隨著反應溫度的上升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反應溫度45℃時為最大值;彈性和內聚性變化趨勢不規律,在反應溫度50℃時為最大值。反應溫度與質構指標硬度、咀嚼性、彈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內聚性無顯著性差異。
TG酶添加量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見圖5,TG酶添加量對凝膠質構的影響見圖6。

圖5 TG酶添加量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

圖6 TG酶添加量對凝膠質構的影響
如圖5所示,隨著TG酶添加量的增大,大豆蛋白凝膠的保水性和水分含量先緩慢上升,在0.4%有最大值,隨后下降,變化顯著。大豆蛋白穩定的空間結構由于TG酶發生交聯作用變得不穩定,暴露出的大量疏水區域在疏水作用下進一步交聯聚集,從而形成凝膠。但Sakamoto H等人[23]研究發現,隨著TG酶添加量的增大,大豆蛋白質分子表面的作用位點可能很快被交聯而降低了TG酶與蛋白分子交聯的幾率[24],從而形成的蛋白質分子間凝膠結構少而松散。松散的結構使蛋白凝膠的保水性相對降低,水分含量減少。由圖6可知,硬度和咀嚼性隨著TG酶添加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TG酶添加量0.4%時有最大值;彈性和內聚性變化趨勢不規律,在TG酶添加量0.5%時彈性有最大值。TG酶添加量與質構指標硬度和咀嚼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彈性和內聚性無顯著性差異。
反應時間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見圖7,反應時間對凝膠質構的影響見圖8。

圖8 反應時間對凝膠質構的影響

圖7 反應時間對凝膠保水性和水分含量的影響
如圖7所示,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大豆蛋白凝膠的保水性和水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20 min有最大值,變化顯著。充分的反應時間使TG酶催化蛋白質分子上酰基轉移完全,交聯作用加強凝膠結構趨于穩定緊密,保水性增大、水分含量增多。但Howell N K[25]的研究結果表明,凝固時間過長會使蛋白質分子上的巰基發生氧化,進而疏水作用減弱導致凝膠結構松散,保水性減小、水分含量減少。由圖8可知,硬度和咀嚼性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反應時間20 min時為最大值;彈性和內聚性變化趨勢不規律,在反應時間25 min時為最大值。反應時間與質構指標硬度和咀嚼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彈性無顯著性差異。
正交試驗設計與結果見表1。
采用極差分析法,對各因素均值及極差大小進行分析。由表1可知,TG酶凝固大豆蛋白的4個條件對凝膠的保水性和水分含量影響程度相同,主次順序均為C>A>B>D,即TG酶添加量>初始pH值>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即最優組合為A2B2C3D2,按此組合進行驗證試驗,結果表明,A2B2C3D2組合下凝膠保水性為78.21%,水分含量為84.35%,結構緊致,故A2B2C3D2組合為最優組合,即初始pH值5.0,反應溫度55℃,TG酶添加量0.5%,反應時間20 min。

表1 正交試驗設計與結果
采用SPSS 22.0數據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
凝膠品質相關性分析見表2。
根據表2進行凝膠品質相關性分析,保水性與水分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為0.785),即保水性越大凝膠水分含量越高,這是因為水分與蛋白網絡結構緊密結合不易流失;保水性與硬度和咀嚼性呈極顯著正相關(r分別為0.639,0.581),即保水性越大凝膠的硬度和咀嚼性越大,這是因為蛋白網絡空間結構包裹較多的水分導致硬度和咀嚼性增大。水分含量與硬度和咀嚼性呈極顯著正相關(r分別為0.653,0.581),即水分含量越高硬度和咀嚼性越好,這是因為水分含量會直接影響凝膠強度,進而影響凝膠的硬度和咀嚼性。硬度與咀嚼性、彈性和內聚性呈極顯著正相關(r分別為0.901,0.551,0.835),即硬度越大,咀嚼性、彈性和內聚性越好;咀嚼性與彈性和內聚性呈極顯著正相關(r分別為0.659,0.653),即咀嚼性越大,彈性和內聚性越好;彈性與內聚性呈顯著正相關(r為0.489),即彈性越大,內聚性越好。質構特性影響凝膠強度和蛋白質網絡空間結構,進而質構特性間相互影響。

表2 凝膠品質相關性分析
采用SPSS 22.0數據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
凝膠品質主成分分析見表3。

表3 凝膠品質主成分分析
對凝膠品質進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表3通過方差分解提取出2個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方差累積值能解釋凝膠品質信息的64.639%,第二主成分方差累積值能解釋凝膠品質信息的18.760%,一共反映了凝膠品質絕大部分信息83.399%。
主成分矩陣見表4。

表4 主成分矩陣
根據表4主成分矩陣分析,第一主成分與硬度和咀嚼性呈顯著性相關(相關系數r分別為0.965和0.922),且第一主成分可解釋凝膠品質信息的大部分,因此硬度和咀嚼性是決定凝膠品質的關鍵因素。
傳統豆清發酵液生產條件與TG酶作用大豆蛋白的條件范圍有差異,試驗確定了TG酶凝固大豆蛋白的最優條件為初始pH值5.0,反應溫度55℃,TG酶添加量0.5%,反應時間20 min。通過對大豆蛋白凝膠品質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除了硬度與彈性呈顯著相關,硬度和咀嚼性均與其他指標均呈極顯著相關;質構特性之間相關性十分復雜。通過主成分分析,確定硬度和咀嚼性是影響大豆蛋白凝膠品質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