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宇 宋青青
摘要:《在城崎》這篇文章中關于生命價值觀的闡述,和尼采的生命哲學有著幾分的相似之處,本文采用文本細讀的方式,結合志賀直哉的身世背景,淺析在文章中志賀直哉與尼采價值觀的相似之處。
關鍵詞:在城崎;志賀直哉;生命哲學
志賀直哉的小說善于捕捉人物的心境,熟練的運用各種技巧,將人物描繪的活靈活現。《在城崎》這部作品貫徹了志賀直哉以往的寫實風格,通過對三個小動物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的感悟,表達了一種生命態度。
一、《在城崎》中蘊含的生命哲學
(一)向往死亡,接受生命的一切
文章在開頭講述作者是由于被山手線的列車撞傷才會到城崎的溫泉療養,由此可見作者已經接近過一次死亡的邊緣,作者雖然向往著一種寧靜狀態,在文章中作者說:“不知為何在我自己的內心當中,有了一種對死亡親近的感覺。”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死亡有一種向往,一種接受的態度。
志賀直哉想要接受死亡,因為接受死亡是一種人生態度,我們應該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尼采曾說過每一種偉大的哲學所應當說的話是:“‘這就是人生之畫的全景,從這里來尋求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吧”[1],在尼采的生命哲學觀點中,就是將生命中的遇到痛苦無聊甚至是死亡欣然接受,因為生命的意義就是將我們本身以及我們遇到的一切“不斷地化成光明和烈火”這就是生命的全貌,也是本質。
文章接下來又對蜜蜂的死骸進行了描寫:“我發現了一只蜜蜂在玄關的屋頂上死了……別的蜜蜂對此十分冷淡,沒有一絲拘束的感覺。”由此看出作者對這種寧靜的向往,有人研究說作者對蜜蜂的這段描寫就是表達:“死亡來臨時我們要像老朋友一樣迎接他”。[2]可見作者此時是一種接受死亡的心情。
(二)求生的本能
尼采認為意志是存在的本原,這種意志不僅是求生的意志,還有權利的意志。尼采曾說過“我們在短促的瞬間真的成為原始圣靈本身,感覺到它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樂”[3]。在這一點志賀直哉和尼采的生命觀點十分相似。《在城崎》作品中,作者想起自己被山手線列車撞傷送去醫院的情景,在意識昏迷的過程中仍然關心自己的病情,作者這是一種求生本能,志賀直哉通過這個回憶表達了自己有著一種想要活下去的欲望,一種求生本能。
(三)生命應該是自由的
作者目睹了一只老鼠的死亡之后說道:“就算對死后的寂靜感到親近,但是到達死亡的那種掙扎騷動是令人十分恐怖的。”有人研究說:“作者在觀察三個小動物時,完全把自己的個人情感投射到他們身上”[4]。所以說老鼠對生命自由的渴望,也就是志賀直哉對生命的一種渴望。尼采曾經說過上帝已死,認為在沒有上帝的世界里,人們從思想上獲得根本的自由,建立以人的意志為中心的價值觀。可以說志賀直哉老鼠死亡時,表達了生命是自由的,不應該由他人束縛。尼采同樣認為人的思想以及生命不應該受到束縛,所以他才會認為上帝已死,反對基督教。
(四)生命中的偶然
生命中存在偶然,尼采曾激烈的批判那些將流動的歷史僵化的哲學家。因為他認為世界沒有實況,一切都是流動的,生命是充滿了偶然,一切都是無法捉摸的。志賀直哉在《在城崎》這篇文章的結尾描述的蠑螈偶然的死也是表達了生命的偶然性,值得讓人思考。蠑螈被作者偶然扔出的石頭所打死了,可以說這一切都是一個偶然。有人說:“通過在蠑螈身上所徹悟到的人生的無常、生死均屬偶然,而反彈回來的一種對人類的慈悲心,一種看透了以后沉著應對日常生活的平靜。”[5]可見作者此時看透了生命本質,認為生和死不存在什么絕對的界限,生死具有同一性。有人研究說“在尼采的生命哲學中,瞬間的偶然在本質上是必然,正是生命的偶然帶來了永恒,所以偶然的價值是一種‘正義所在”[6]所以說志賀直哉認為的生死具有同一性和尼采認為的生命的偶然即是必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二、總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了志賀直哉通過描繪身邊的小事,將豐富的人生哲學蘊含到《在城崎》中。看見蜜蜂的死認為在生命中應該接受死亡,看見掙扎的老鼠認為生命不應該受到束縛,看見蠑螈偶然的死亡認為生命存在偶然,生死具有同一性。這與尼采對生命的肯定,認為生命不應受到束縛,應該是自由的觀點有著相似之處。
參考文獻:
[1]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0.
[2]李錦利.志賀直哉《在城崎》中的生死觀[J].行政科學論壇,2011(6):107-108.
[3]弗里德里希·尼釆悲劇的誕生——尼釆美學文選周國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6.
[4]李玉麟.從《城之崎》看志賀直哉的生死觀[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2(12):47-53.
[5]肖書文.論志賀直哉《在城崎》中的死亡意識[J].云夢學刊,2006,27(6):117-120.
[6]黃璐.尼采的生命風格:偶然與欠然[D].西藏民族學院,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