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博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已經開設了俄語專業,在自身的教學大綱中加入了俄語語言教學。但是現在很多高校俄語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高校應該重視改善俄語教學模式,建立豐富的俄語教學資源庫,加強俄語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高校俄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俄語教學;俄語專業
一、高校俄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俄語專業課時不足
現在,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俄語專業課時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關于俄語文化方面的教學課時更是被一度縮減,學生對俄語文化了解不夠深入,無法掌握俄語語言的使用技巧。高校在俄語教學中將俄羅斯國情的地理、歷史、文化等多領域的分支學科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教學學科,但是很多學科合并之后,大學教師在講述俄羅斯國情課程時,只是介紹學科的大框知識點,學生對俄羅斯國情知識了解不足。如果想要全面掌握一門學科,必須要有足夠的課時量才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現在高校俄語專業課時不足,俄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學生俄語文化缺失
俄羅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文化對人的社會行為、社會思維都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學習外語本質是一種行為學習,并不是由人的思維而決定學習效果,而是在不斷積累社會文化、運用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語言行為能力。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對這門語言歷史文化、社會環境文化等全面掌握,理解語言的文化涵義與特征,這樣才能對語言所蘊含的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體會。俄語蘊含著豐富的俄羅斯文化,但是,現在一些高校俄語教學中缺少俄羅斯文化教學,學生對俄羅斯文化了解和掌握不足,無法深刻理解俄語的真正內涵,嚴重影響了俄語教學質量,因此,對于高校來說,應該重視引入俄羅斯文化教學。
(三)俄語教材內容存在漏洞
目前,很多高校將俄語專業設置為選修課,引導學生選擇并學習俄語語言。但是,俄語教材內容存在很多問題,缺乏應有的完善性,俄語教材的內容與高校教學大綱中要求的內容不相符,或者說無法滿足教學大綱的實際需求。另外,高校對俄語教學資料、俄語課時設置等方面重視程度不夠,俄語教學內容較為陳舊,缺乏創新性,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俄語教學內容缺乏與高新信息技術的關聯,導致俄語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二、高校俄語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俄語資料庫
高校建立俄語資料庫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第一,要廣泛收集俄語相關資源信息,對這些資料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第二,對資料庫中的信息進行分類,可以分為聽說部分、閱讀部分與綜合部分。在聽說部分,可以對學生的俄語聽說能力進行專項訓練與提升,可以設置不同難度的聽說資料,讓不同聽說能力基礎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訓練內容。在閱讀部分,可以為學生提供俄羅斯小說、俄羅斯歷史故事等資料,幫助學生擴大俄語詞語量,提高學生的俄語表達能力。在綜合部分,廣泛收集時事政治、新聞素材、電影資訊等資源,讓學生可以全面了解俄羅斯的文化知識。
(二)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
俄語專業的教學老師應該對學生的俄語學習情況進行監督,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資質情況,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資料,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與評價,并對學生的學習難點提供幫助與指導。比如學生在進行俄語閱讀訓練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無法正常閱讀并理解資料中的所有信息,而有的學生可能很流暢的進行閱讀,這就需要俄語教師對不同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不同的指導。換而言之,學生學習俄語課程,并不是單純的為了完成高校規定的課時數量,而是為了學生可以真正學習到俄語語言知識。同時,應該重視俄語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提升俄語教師的個人技術能力,另一方面應該培養俄語教師的教學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俄語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俄語學習課程。
(三)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高校每年都會根據專業招聘情況進行人才培訓計劃的修訂,根據每一屆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俄語教學計劃和教學目的。比如在聽說練習教學課程中,通常是由外教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在這個聽說練習過程中融入俄羅斯歷史文化的信息,讓學生對俄羅斯歷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課后教師會布置一些學習內容,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由于不同學生的資質不同,課后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不同,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方式鼓勵學生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內容,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三、結論
俄語教學不能與文化滲透相脫離,應該利用文化滲透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俄語,提升學生對俄語學習的興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而且可以提高學生俄語知識掌握能力。因此,高校在未來的俄語教學中,應該全面總結俄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俄語教學評價體系,引進多媒體俄語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多種模擬語言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進而提高高校俄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梅.俄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7,25(01):113-116.
[2]麻蘭坤.高校俄語教學的現狀及改革建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