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可喜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教育督導評估認定與加大政府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政策的科學性一道,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四駕馬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水平呈現出與時代不相符的特征越來越明顯,與城市信息化教育水平有越來越大的差距。教育主管部門遵循教育規律,以提高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水平為中心,充分發揮教育督導對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助推器”和“指揮棒”作用,堅持監督與指導并重,督促各級有關部門應對各種不利因素,發揮自身特長,全面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質量,充分發揮其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作用,為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關鍵詞:教育督導 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 助推器
指揮棒
近年來,我國各級教育部門以“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九個堅持”根本遵循,先后實施了“西部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鄉鎮現代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和“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一系列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助推城鄉中小學信息化建設“一體化”,讓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少年兒童一樣能享受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盡管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我們更應該充分認清其中的發展“短板”,堅持問題導向,借助教育督導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解決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當前發展現狀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自身存在缺陷
1.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硬傷”。由于受自然環境、歷史因素的影響,很多農村學校、城鄉結合部學校校園硬件設施比較簡陋,優質教師資源、優質的生源等“軟件”條件不足,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基礎條件不足。例如邵陽市大祥區板橋鄉板橋學校,教學設施陳舊,現有教師職工13人,50歲以上的有9人,對學生采用的是反復式教學方法,中小學教育信息化設備基本無法得到充分使用。
2.信息化教育技術師資力量和專業人才不足,讓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雪上加霜”。目前,農村中小學(城鄉結合部中小學)教師一人多崗、一師多“能”現象比較突出,絕大部分農村學校缺乏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課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一人多崗,一師多“能”,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流于形式。
3.資金投入不足、獎勵機制不健全,使得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后勁不足。部分農村學校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專用經費得不到落實,上級部門撥付的現代教學設備形同虛設,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獎勵機制不夠健全,制約了現代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教學督導對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1.教學督導沒有建立長效機制,督導形式過于單一。目前的農村教師尤其是邊遠山區教學點的老教師已習慣于“一間屋子一塊板,一張桌前站一年;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開嘴說一天”的陳舊教學方式。教育督導人員采取的督導方式多為“推門聽課”、“反饋座談”等形式,只滿足于教學常規管理、教研活動開展、教師教案和學生作業批改等方面。沒有有意識地督促農村學校充分利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和“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項目設備,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
2.教育督導隊伍建設、經費保障不足。督學選拔聘任標準還有待提高,督學隊伍的專業、年齡、層級結構跟不上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的要求,責任片區劃分、工作經費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
二、關于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教育督導工作如何有機結合的幾點建議
1.充分發揮教育督導“指揮棒”作用,實施信息化建設工作考核評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結合當地教育發展實際,特別是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實際,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設督導評估方案,建立科學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評價體系,并定期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專項督導評估工作,確保農村學校亦能走上信息化教學軌道。
2.充分發揮教育督導“助推器”作用,以督導促教學。教育督導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把握當前國家促進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大政方針,深刻和全面理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決策,進一步提高做好農村學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努力使農村學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督導信息化手段創新、督學績效考核創新、督學管理模式創新等,建立督學工作綜合應用平臺,實現督導工作信息化、系統化、管理高效化、過程便捷化,更好地服務于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
3.督導經費、人員要充分保障,使得信息化建設教學督導活動的正常開展。堅持政府投入為主,把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等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把實施教育信息化作為教學督導的重點之一, 應當把教育督導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切實保障督導經費滿足工作需要,做到“專款專用”,使用范圍符合“改善責任督學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提高責任督學待遇、保障督導工作正常運轉”等基本要求,放大教學督導對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積極影響。
4.教育督導工作應堅持“三化”,“把脈”、“護航”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我們在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教學督導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督學培訓常態化、督導工作常態化、督導管理現代化,堅持自學與全員培訓、理論研修與工作交流相結合,采用多種形式強化督學培訓,提升參與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教學督導的能力;開展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教學督導過程中,堅持工作提前謀劃、措施到位、落實到位的原則,堅持“督學為主,服務為先”的原則,依托“互聯網+”督導新模式,充分發揮督學工作綜合應用平臺的現代化技術優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督導工作的深度融合,貼近與學校、與教師、與學生、與家長等的聯系,認真落實計劃、方案,邊學習、邊思考,把教育督導與教育教學工作完美結合,真正促進教育問題及時、有效的解決。
小 結
毋庸置疑,教育督導是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助推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未來還有許多難題亟待破解,如何進一步督促地方各級政府重視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切實履行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法定責任,如何消除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機制上的障礙,這些都還需要教育督導部門想辦法,再發力。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能以提高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水平為中心,充分發揮教育督導對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助推器”和“指揮棒”作用,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督促各級有關部門應對各種不利因素,發揮自身特長,全面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質量,不讓農村中小學師生輸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