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文
摘要:個人話語的敞開和審美意義的實現使微博客寫作的文學性不斷加強,其個人化的創作與多元化的社會生活描寫結合,為文本批判話語的普適性價值找到新的表達路徑,其民間性、真實性、游戲性的審美表達特征,實現創作上自由平等的藝術個性,同時在審美追求上體現了經由單一到多元、淺顯到深刻的變化過程。隨著審美價值的不斷強化,微博客文學的人文內涵也日益凸顯,構成了具有全新人文價值意義的創作審美形態。
關鍵詞:微博客文學;個性話語;人文價值
微博客作為具有網絡公共頁面和私人空間的雙重“自媒體”平臺,使其同時具有私人性和大眾化特點。這一媒體特性在微博客寫作上有著鮮明體現,除了彰顯新媒體文學慣有的自由平等審美追求,還體現了創作立場的民間話語回歸,文本內容的真實個性表達、創作態度的社會批判視角,言語敘事的游戲狀態,情感體驗的自我宣泄等藝術個性。微博客文學力圖在對日常生活和個人隱私書寫中找回昔日的詩意向度,以標明其存在的文學性意義和價值,在不斷實現人文內涵和審美意義的多元深化過程中,強化其文學性的形成和審美價值的個性化顯現,也逐漸加強了微博客文學在新媒體文學寫作領域的影響。
一、秉持民間立場
(一)新民間文化形態的形成
審美地表現主體的個人生活與情感是微博客文學寫作的重要意義體現,同時也是歷時性再現民間社會生存現狀的寫作,從這個角度理解,可把微博文學看作是一種具有個人史料性質的標本性寫作。網絡時代精英文化的社會文化主導地位被大眾文化所取代。大眾文化的迅速搶灘成就了新民間文化形態的形成,在這一文化語境下生存的微博客文學,無論是文本形態還是寫作傳播方式都具有了自由靈活的特性,是一種真正屬于草根民眾傳達思想、相互溝通交流的新媒體文學,是最為貼近民間生活面貌和民間心態的文學樣式,這是文學寫作真實性體現的基礎。網絡文化的自由平等,把尊嚴還給民間文化,存在感的獲得使民間文化重獲自信,從而改善了以往被精英文化融合的成分,并逐漸在網絡空間中建構獨立的文化體系。微博客文學民間文化蘊藏和民間社會基礎深厚廣闊,作為主體自身和世界特有的對話方式,體現了豐富的人文蘊含。
(二)虛擬世界的文化民間性狀
網絡技術下虛擬世界創生的民間社會文化形態與現實社會民間文化規則類似,都具有平等自由的特性。網絡文學也體現了傳統民間文學口語化傳播、集體參與創作審美,文本形態和意義生成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大眾文化傳承性等特征。特別是微博客文學創作傳播的實時參與,開放式的文本和審美,語言表達的口語化,網民參與的集體狂歡方式等,都較為符合和民間文化表達特征。微博客文學隨意自由的表達,精短簡潔的語句體現出清新活潑的特性;一篇博文發布出來,博友積極參與跟帖和轉發,體現了民間文化的集體性;微博客文本的內部結構并不是絕對完整的,可將單篇文本看作一個信息節點來任意改寫續寫,甚至和其他文本結合創造新文本,是一種未完成的開放式狀態;微博客文學輕巧靈便,信息附著力較強,任何文本都可以拿來進行蒙太奇式的拼貼組合,其中有許多文本取材借鑒于古今中外經典文學作品,有的則直接對經典作品的片段進行戲訪改寫等,體現了微博文學的傳承意識。將微博文學與傳統民間文化的這些特性進行對應,雖然顯得有些牽強,但這有助我們找到其中的相似特性,便于清晰理解兩者內在文化的關聯。例如網易微博“馬伯庸”的博文:“袁紹官渡大敗,引爆烏巢核電,輻射日盛。神醫華佗說,服食碘片,可防輻射。軍中大哄,一搶而空。時先有讖謠云:若無碘片,再進碘鹽,又有童謠云:痛飲碘酒,亦能避難。于是鹽價升騰,酒水磬凈。曹操屢禁不止,只得攙著典韋的手說:惡來啊,最近外面風頭緊,你還是別出去了……”文章借鑒了《三國演義》的藝術手法,以袁紹、華佗、曹操等三國人物為對象,選材于核輻射污染這一社會問題,生動敘述了如何預防核輻射這一故事。歷史人物與當下社會問題的虛實結合,相互穿越,體現出民間寫作的詼諧幽默的旨趣。微博客文學是一種釋放自我情感,表達個性思想的寫作,體現了無拘無束的自由文學民間精神。
(三)民間文化身份的自我意識
微博客文學的文化特征構成復雜多元,片段式展示現實生活,追求個性文化,張揚個人情感,推崇另類思想等,創作主體在參與各種社會文化中越發凸顯自我展示的欲求,力圖在魚龍混雜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我存在感,以慰藉日漸焦慮的內心。在大眾文化日趨成為主流文化的時代,微博客文學的文化身份獲得認同,并改變了以往對于文化的崇拜感,逐漸獲得主宰文化的主人翁身份自信。在互聯網虛擬世界,創作主體身份由現實身份轉變為虛擬主體時,形成了多維立體的身份特性,突破了現實單一的身份形態,可以多角色不斷變換的在駁雜寬廣的網絡文化空間自由游走。這使得創作主體不再受到現實身份的約束,從而最大限度的釋放了內心深處最為本真的文化思維。在寫作時,他們敢于將整個社會生活當作個人的審美理想對象,盡情闡發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真實看法,這樣的寫作已不再是自我生活的現實描摹,而上升到社會人文層面的理性關注,這種私人寫作和復雜多元的社會生活結合構成了全新的民間創作形態。與某種特定文學體制和精英意識形態相區別,這種自由組合的全新文學形態與傳統文學一樣出自民間社會的普通大眾之手,是真正意義的民間文化情懷結晶。
二、恪守真實底線
(一)交互式真實言說
真實性是創作主體進行文學活動,準確描寫社會現實,表達審美情感的重要標準和依據。作為一種審美尺度存在,無論是傳統文學還是以微博文學為代表的網絡文學,真實性都應是不可忽視的。
微博客文學的活動形式是交互式的,創作主體和審美主體屬于主體間性的交互關系。德國社會學家哈馬貝斯在《交往行為理論》中指出語言者與世界的關系表現為三種:一是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建立在言說客觀世界相關事物的基礎上;二是與其他言說者的關系,建立在言說社會世界事態的基礎上;三是與自我的關系,建立在言說主觀世界個人情感體驗的基礎上。他認為言說者可通過三種表達要求來實現自身和世界的溝通:一是真實性。即真實的陳述所要表現的對象;二是正確性,即言語與所處語境相符合;三是真誠性,即言語者所說的必須與內心思想相一致。[1]微博客文學用真實言語傳達自身與審美對象的關系。在微博客文學中,網民身份的隱匿性增加了自由性,微博客中的造訪者則多處于潛水狀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受眾對象不夠明確,但從讀者潛在性征看,其閱讀方式是延時性的,主體的言語陳述仍然有效的。因此在要求主體在創作中要以真實的言說來表達審美對象,才能與那些潛在的讀者建立真誠的交流途徑和良好的互動關系,這樣才能使微博文學的創作和審美體現出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