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朕
摘 要: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隨著眾多企業面向智能制造轉型的背景下,制造產業信息化、實體資源虛擬化、生產過程智能化以及產業資源服務化等成為熱門的研究課題和工程命題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注意力放在信息化的制造業智能制造發展研究中。本文主要從我國制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出發,對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出的對策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信息化 制造業 智能制造
0 引言
從我國制造業形式看,1013年工業占GDP的37%,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20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裝備制造業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我國發電設備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60%:造船占全球比重的41%:機床展全球比重的38%。在500多種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斷貨中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是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勞動也供給減少,我國制造業面臨重大挑戰。所以為了提高我國的智能制造技術,需要通過新型的手段進行創新,以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主流的制造業變革正全方位展開,其核心問題即是如何將先進技術有機融合并實現資源、服務和生產管理的高度集成,實現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當下轉型過程中,國內外企業界與學術界分別對“智能制造”生產模式有著豐富的詮釋,其中主流思想均圍繞著中、德、美三國分別提出的“中國制造”[1]、“工業4.0(Indus trie4.0)”[2]及“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在上述提出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中,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中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系統層級及智能功能三個維度的智能制造系統架構;德國電氣電子行業協會(ZVET)在 2015年4月確定了工業4.0的參考模型架構(RAMI 4.0)[3],其中同樣包括3個維度:生命周期及價值流(life cycle&values stream),系統層級及功能層級.
1 我國制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 高品質方面。現如今,隨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不算增長,人們對于制造業智能制造產品的需求量越大,我國制造業生產和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很多廠家為了提高自身的效益開始進行制造技術改革。許多制造企業紛紛致力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對品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很多時候我國的制造業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所以我國的制造業需要找到合理的方式來轉變制造方法,滿足人們對制造產品的需求,盡最大努力來提高制造產品的品質,同時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1.2 成本控制方面。我國的制造業已經走向了全世界,很多國家從我國選購制造產品。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制造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存在成本價格低廉的優勢。從長期的角度進行分析,這種優勢屬于相對優勢和短期優勢,因此,更好地控制成本成為我國制造業面臨的難題,我國制造業的產品生產需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但不能因降低成本而使用一些耐用性差的產品[1]。因此,我國制造業在試用產品成本的控制方面需要加強探討,爭取選擇一種耐用和低廉的材料,在保證產品成本的價格低廉同時確保產品質量。
1.3人口老齡化。未來人口老齡化問題最突出的將是中國,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發表的“”2050年世界預測” 中有一項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平均年齡將在2020年超越美國,2040年超越歐洲, 以大量廉價勞動力為成本優勢的中國制造時代恐將畫上句號。同時人力成本也在不斷的上漲。中國工廠的工人的工資大幅增長,受此影響,一些工廠開始向越南、印度尼西亞等中國以外的新興國家和地區分流。因此,中國制造業必須改變以人力成本比較優勢的制造思維。在人口老齡化、人力成本上升、環境問題等問題制約之下,制造業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時刻。
2 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戰略對策
2.1 品牌優勢型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對策。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很多家庭開始購進汽車等交通設備,購買汽車的客戶增多,汽車行業也逐漸改變了以往的生產模式,逐漸開始走向品牌路線。目前人們在購買汽車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些品牌效益高的汽車,制造業就看中了人們的這一習慣,全面把握和引領消費者的需求,滿足大多數人的購車愿望[4]。制造業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了大量的設計,打造種類繁多的汽車品牌,這些品牌擁有不同的樣式、不同的智能和不同的構造,可以一次性滿足更多人的審美標準,因此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定價能力。
對于品牌優勢型制造企業,其信息化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深入了解大眾的審美需求,并加強主公司和分公司的銷售管理,進而建立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以及DMS經營商管理系統;第二,建立SCM供應鏈管理系統,在整體的設計中可以充分掌握每一個設計人員的設計能力,并將設計能力進行整體的結合,以實現各成員的信息共享;第三,通過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或PDM產品數據管理系統,實現對產品研發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產品數據、工藝過程和設計創新等,盡可能實現銷售、生產等方面的統一管理。創新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創新人才所占整個人才市場的比例如表1所示。
2.2 技術優勢型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對策。對于制造業智能制造技術來說,技術的優勢是制造業的重要資源,我國的各大制造業只有在提高自身技術的基礎上才能不斷開發高質量、高技術的產品,其信息化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以PLM或PDM為信息化核心,其余的CRM客戶管理系統、ERP工程資源計劃系統、MES生產制造過程系統何OA系統需要與PLM或PDM系統集成,進而從PLM或PDM系統獲得產品數據、工藝信息,最后將獲得的數據進行統一整理,創造更多新型的產品[5];第二,通過PLM或PDM充分實現產品研發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利用PLM或PDM系統統一管理CAD、CAM、CAPP、CAE等眾多CAX系統的產品數據、版本管理和設計創新,人們已經逐漸走進了一個信息化社會,在這個社會中需要重新定義一些制造業智能制造技術,進而探索新型的技術優勢,滿足更多人的需要,提高我國的經濟生產效益。
2.3 成本優勢型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對策。我國多數制造企業選擇的成本優勢對策主要是通過對成本進行控制,以低價的產品來獲取市場份額和較低的毛利潤。一個企業想要發展,降低成本是必須要做到的,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降低材料的成本,進而獲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其信息化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以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為信息化核心,其他MES、CRM、CAD/CAM、OA系統需要與ERP系統集成;第二,全面實施ERP系統,需要以生產計劃MPS/MRP為核心,并對制造業智能制造流程進行統一化管理。
3 結 論
《中國制造2025》的出現,無疑將釋放新的去求,創造新供給,拓展發展新空間,增強經濟發展新功能。為了進一步強化我國的制造業智能制造技術,就需要制造業智能制造企業明確自身的優勢,并在發展的過程中采取有效的競爭戰略對策,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和技術設備大力引進制造業智能制造中,不斷在發展中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只有這樣我國的制造業才能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中國制造 2025[M].2015.
The State Council. Made in China 2025[M].2015.
[2] 解念鎖,王瑾.我國硬質合金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及對策 [J].商場現代化,2006(10):265-266.
[3] 馮維民.網絡環境下的用戶信息需求與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 [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