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嬌 潘桂萍 冉隆敏
摘 要:為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活力,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提升荔波縣全域旅游示范縣服務質量,我縣積極謀劃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圍繞《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按照“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要求,全面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有序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
關鍵詞:荔波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問題;建議
一、荔波縣簡介
荔波縣地處貴州省南部,黔南州“一圈兩翼”“南翼”生態文明示范區,轄區內有國家級樟江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茂蘭喀斯特保護區,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全縣轄5鎮2鄉1街道100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18萬人。全縣國土面積24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69萬畝,天然草場130萬畝,森林覆蓋率69.55%。縣境內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裕,耕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好,且無廠礦企業、“三廢”污染,是生產和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理想之地。目前,全縣發展蜜柚萬畝、枇杷萬畝、葡萄萬畝、楊梅萬畝、血桃萬畝、水蕨菜萬畝、大米萬畝、瑤山雞萬羽、生態牛萬頭,其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開展情況
1.全面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一是縣政府成立了以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農工局、市監局、發改局、財政局等相關單位及各鎮(鄉、街道)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二是出臺了《荔波縣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工作實施意見》和《荔波縣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工作實施方案》,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工作列入《荔波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三是制定并組織實施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度工作計劃。四是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評議考核力度,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對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
2.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一是縣農工局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具有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職責要求的能力。二是全縣8 個鄉(鎮、街道)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和動物衛生監督分所,監管職責明確,具有監管服務能力,建立并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巡查檢查、信息上報、學習培訓、考核獎懲等監管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及相關檢測工作落實到位。三是全縣100個行政村(社區)各配備一名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監管體系。
3.依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是在加強日常監管基礎上,深入開展重要時段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行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巡查,切實解決風險隱患。二是100%落實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主體、畜禽屠宰企業、農產品批發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制度,對納入監管名錄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和安全生產知識進行告知和培訓,引導督促生產經營主體落實主體責任。依法公開生產主體違法信息。三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實行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市場準入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制度,落實經營臺帳制度,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投入品生產基地、經營市場監督抽查和技術指導;嚴格執行禁限用農獸藥、飲料和飲料添加劑等規定。四是嚴格執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農產品必須經過自檢或委托農產品質量安全機構檢測后獲得產地準出證明或檢測合格證明方能離開產地。
4.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縣農工局完成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項目建設,配齊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等農(獸)藥、土壤重金屬定量檢測和農藥殘留速測儀器設備,鄉(鎮、街道)農產品監管部門、市場管理分局、縣城大型超市、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網點均配備了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器設備,扎實開展農(獸)藥和重金屬殘留的量化檢測和速測工作。
5.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深入實施品牌戰略。
(1)我縣按照農業園區發展和規劃,科學合理調整農業結構。針對轄區內發展的荔波瑤山雞、生態牛、荔波蜜柚、荔波枇杷等農特產品生產制定了生產操作規程,標準入戶率高達100%。加大對蔬菜、水果、畜禽產業標準化示范場的監管力度,加強發展企業和合作社的培訓,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
(2)強化“三品一標”認證,加強企業培育,加大培訓,積極宣傳推介,努力提升品牌影響力。
(3)加強證后監管,緊緊圍繞“保證產品質量、規范企業用標”兩大中心任務,堅持“源頭入手,標本兼治”原則,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質量監管,組織實施了無公害農產品綜合檢查、加強“三品一標”產品質量抽檢,依法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標志使用情況檢查,集中查處違法違規使用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標志、證書的行為。以質量安全預警為先導,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監督檢查,加大不規范用標查處力度,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
三、存在問題
1.部分鄉鎮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屬地管理責任落實不好,監管力量薄弱。且生產方式落后。以分散、粗放、小規模為主,監管難度大。
2.縣監管、檢測、執法部門編制少、人員少,無法保證工作面面俱到。
3.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投入少,監管、檢測、執法工作運轉困難。
4.監管、檢測、執法人員培訓少,知識更新慢,監管、檢測、執法能力和水平不高。企業質量管理人員和內檢員知識結構、安全水平和政策水平低。部分生產者和經營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還不夠強,誠信經營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感,不主動開展自檢和記錄生產檔案。
5.農產品市場準入環節比較薄弱,和產地準出不能有效銜接。
四、建議
1.建議增加縣鄉兩級監管、檢測人員在2-3以上,確保縣、鄉(鎮、街道)監管檢測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專項工作經費。
2.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盡快建立并落實市場準入機制,實現生產與市場和加工的有效銜接。
3.采取各種有效方式,加強監管隊伍培訓。采取派出去學,請進來教抓好監管人員培訓、檢測技術培訓、執法規范化培訓和企業內部質量管理人員和內檢員培訓,全面提升監管隊伍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