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小瑞
高職院校承擔著我國專業化人才的培養任務,在當前形勢下,也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校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提升人才的實用性,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融入企業合作的方式,能夠提升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對于民辦高職院校來說,校企合作能夠提升人才的就業率,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源源不斷的注入活力。就當前來說,我國民辦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式,還是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和處理。本文主要從我國民辦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民辦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創新措施,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對高職院校發展來說,校企合作是學校發展的基礎條件,是學生能否實現就業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影響高職院校特色辦學的決定性的因素。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迎來了高職院校發展的黃金階段,也為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帶來了巨大挑戰。面對學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要求,如何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成為了當前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所要思考的問題。校企合作,能夠進一步調動社會資源,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接軌,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校企合作,充分調動雙方優勢,實現資源上的優勢互補,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是在當前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下,如何提升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上的作用,仍舊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深入的探索,不斷完善當前運行機制。
一、我國民辦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程度不深
在當前校企合作方式中,更多的是通過企業的宣傳形式進行的,在人才的培養方式上,很少進入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一些獎學金的設置,或者是一些知識講座以及實習平臺的提供等等,對人才在培養過程中的參與度較少。總體來說,學校和企業合作的人才培養,是對企業和學校各方面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兩者處于不同的利益體,所能夠提供的資源也是相對有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校企合作之間的合作程度不深也是由當前的環境所造成的。沒有相關制度、政策的支撐,所開展的校企合作多是臨時性的、短期的,為能真正實現人才的長期培養,為學校的培養方式提供新的可能。
(二)校企兩者的利益沖突
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希望通過前置性的人才培養,能夠從高職院校中選取優秀的人才提前鎖定,提升真正畢業季的招聘質量。因此,在開展校企合作的時候,希望能夠盡可能的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了解學生的質量,就需要從專業課程以及企業文化等全方位的滲入。而對高職院校來說,企業參與的人才培養,只是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所提供的資源、環境等都是有限的。在整個人才培養中,并不能為了某一次校企合作便打亂整個教學計劃。因此,由于學校和企業兩者需求點不一樣,所需要的資源也是不一樣,在具體的合作開展中,存在諸多矛盾,這也是影響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三)缺乏合作平臺
在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所涉及到的影響因素相當多的,合作平臺的缺失,讓校企在合作進程上的推動略顯艱難。一方面,合作平臺能夠盡可能調動相關的資源,最大程度推動合作的進程,另一方面,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站在全局的角度進行處理。當前的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主要依靠的是學院級的平臺,這樣的平臺提供的資源和條件是相對有限的,也束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從企業這一方面來說,也沒有設置相應的合作部門推動校企合作,僅是在招聘季節在人力資源部門推動下開展。兩者缺乏統一的合作平臺,對一些方針、政策的落實都存在一定的影響。
二、民辦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創新措施
(一)完善規章制度,確保校企合作健康運行
校企合作中涉及到高校和企業兩方的利益,因此,需要利用完善的規章制度,對在合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種種問題進行前置性的規定,從而確保校企合作機制的健康運行。首先,從整體出發,對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及參與的程度,都進行提前溝通,讓學校對企業的需求以及企業的參與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制度化的規定,能夠讓校企合作雙方運行更為科學、流暢。其次,制度的完善應該從合作中涉及到的種種問題出發,確保合作的能夠在一定的約束中運行。規章制度的建立,是從合作的最終目標出發的,是能夠為校企合作的運行保駕護航的。在校企合作中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在長期發展的角度對高職院校的發展制定科學的規劃。
(二)強化組織保障,明確雙方權責利
高職院校發展中的校企合作,所涉及到因素是相當多的,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能夠從學校和企業層面更好地推動合作,同時明確雙方的職責范圍。首先,組織的建立應該是完善的。從校企合作出發,建立運行組織機構,從合作開始推進,對雙方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協商。其次,便是組織機構的職責,是為保障兩者的相關利益為基礎的,組織機構在運行期間應該明確雙方的權責利。因此組織結構的完善,應該建立在雙方高度參與的基礎上完成充分發揮組織機構在推動校企合作方面的作用。
(三)激發合作動力,促進雙方和諧發展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礎之上的,對于學校來說,是為了人才的培養更具競爭力,更好地實現就業,對企業而言,便是能夠為自身的發展招募優質的人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學校應該針對專業學生的發展制定有針對性的、有計劃性的合作方式,對企業的參與方式以及人才的培養方向有清晰、準確的定位。其次,企業的參與應該更為深入,能夠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企業文化的優勢,從學校還是企業的發展來說,充分利用兩者的優勢才能夠實現校企合作的深層次的發展,為校企合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深化合作層次,開展多樣化的合作方式
現如今,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這樣意味著在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策略上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開展校企合作中,應該充分利用企業和實踐性和學校的學術性,為學生的成才奠定基礎。因此,在整個合作中,學校應該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深化合作層次,開展多樣化的合作方式,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首先,實踐課程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企業中的資源,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知識的轉變,另外還可以通過企業實習的形式開展。其次,開展一些知識講座,充分利用企業的發展經驗,為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指明方向。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方式,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五)優化合作氛圍,為校企合作創設良好的環境
校企合作是兩個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兩者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企業是盈利性質的,而學校是公益性質的,兩者在合作上需要創設良好的合作氛圍,才能夠保證各項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首先,從政府角度出發,應該為學校和企業創設良好的環境,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為校企合作創設大環境。其次,便是學校相關措施的落地執行,應該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吸引一些優質企業開展校園合作,盡可能為企業的合作方式提供便利,利用自身的合作環境提升吸引力,讓企業主動參與到人才培養中。校企雙方站在統一戰線,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更好地落實各項合作機制。
三、總結和展望
在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調動社會資源,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注入活力。校企合作方式,在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中還是存在諸多挑戰的,比方說合作內容和合作形式等等都處在探索階段,但是這并不影響兩者在人才培養戰略上的構建。從當前校企合作的方式來說,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在高校開設專業課程,進行可持續的人才培養,能夠提前鎖定優質畢業生,這些都是在良好合作環境下,校企合作方式不斷優化。在不遠的將來,民辦高職院校和企業的發展,兩者能夠在合作方式上創設出更多的可能性,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作者單位: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立項課題
立項號:HMXL-2018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