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巖巖
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企業對于財務風險管理得當才能更好的發展,在一個企業不斷發展擴大的過程中財務風險也會越來越重要,財務風險是一個企業經營的命脈,因此如何加強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是企業各種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某些難以預料的原因使企業財務經濟受到損失的風險可能。財務風險是每個企業都有的,是不可能消除的,企業能做的只是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對于企業運營的影響,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本文將從兩個大方面,來說明一下關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情況。
一、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與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必要性
在現階段,企業的財務風險會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不斷升高,企業財務風險主要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
不管企業如何發展,企業所處經濟環境一定是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最基本的方面。如果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發展良好,企業運營前景也會十分光明,如果企業所處經濟環境不好,那企業的財務風險損失將會擴大。與經濟環境有關的國家政策,也是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一個大的因素,國家政策包括利率水平的調整、實施消費信貸政策等對于企業財務風險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企業內部制度不完善,結構不合理
企業內部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內部結構主要是資本結構,如果企業在這些方面的管理不夠完善、不夠合理,那企業的財務風險也會面臨很大的損失。對于財務風險來說,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完全消除,企業能做的只有降低財務風險,企業內部結構的管理,應該是企業能夠做到降低財務風險最基本的工作。企業只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才能使自身在發展過程中更加順利,才能在運營過程中收益更多,損失更少。對于外部風險無法控制,但是內部風險企業一定要做好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使企業發展壯大下去。在現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發展的好壞跟其財務風險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二、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是每個企業管理者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本文重點所要描述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意識,加強與健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部門職能
財務風險無處不在,不僅僅只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某個環節或某個部門,在企業中任何部門或者工作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企業的財務遭受損失,所以員工財務風險意識的樹立尤為重要,財務風險意識一旦成功樹立,意味著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也滲透入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而非停留在紙面上或是某個部門的工作之中。企業要加強內部員工財務風險意識的培育,讓員工清楚的了解,財務風險與每個人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與個人是禍福與共的。企業的財務風險損失少,企業才能日益發展壯大,員工升職加薪才能有更好的保障。如果企業財務風險損失加大,那么收益必然減少,企業就不得不采用裁員降薪的方式來降低損失。員工要清楚的知道企業的財務風險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這樣也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感,增加企業的發展活力。
財務風險管理部門是企業的重要職能部門,其職責之一是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所面臨的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對于企業所做的每個項目工程進行風險評估,是管理企業財務風險的最主要部門,加強與健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部門職能是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企業應積極支持財務風險管理部門參與到企業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去,使企業的財務風險意識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內心,讓企業各個部門配合財務風險管理部門進行工作。在現階段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加強與健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能是一個企業發展擴大的重要基礎。
(二)建立完善的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
財務風險是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不能只是理論性的,更重要的是直觀性要強,要有可操作性,所以建立一個完整的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企業要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建立一個長期的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包括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效率、成長潛力等。同時,企業再跟據現階段自身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做一個短期的規劃,重點在于加強現金流量的預算工作。長期指標和短期指標相結合才能更完整的預測與估算財務風險,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的財務損失。
(三)各方面風險控制
對于企業來說財務風險主要有: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存貨管理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現階段大部分企業在經營中都是負債經營,加強企業的各種風險管理,調整好企業的債務比例是十分重要的。選財務風險中的幾個措施舉例來說,投資風險措施是指企業可以在發生資金不足或債務比例過大時選擇發行股票債券等等方面籌集資金;經營風險措施是指企業應該對市場需求進行不斷的調研,根據市場需求對產品進行不斷的升級改造,因為市場對企業的產品需求越穩定,企業的經營利益才能越穩定,經營風險也就越低,要想降低經營風險就要有持續穩定的市場,只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企業收入才能穩定長久。
(四)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建立流程管理、內部審計監督機構
內部控制指的是企業董事會、經理層以及全職員工所共同實施的自我調整、自我約束、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要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保護企業資產的完整性,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以及成果性,最終避免企業出現不必要的財務風險。
隨著我國各項相關制度以及規范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所欠缺的不再是相關的制度及措施,而是能夠讓相關制度得到有效執行的風險流程。對于企業的工作流程來說,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把技術和人這兩個因素有效融入到企業中,通過將企業制度與制度執行人之間進行有效銜接,將工作價值發揮至最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企業財務風險。
重視企業內部審計監督機構的健全和完善,一是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保證審計的客觀公正性;二是擴大內部審計的內涵,從財務審計逐步擴展為管理審計,提升審計高度;三是將審計的重點前移至事前審計與事中審計,實現全流程審計。
三、結語
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是每個企業管理者應該深刻研究的問題,只有將企業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才能讓企業在社會上更具有競爭力,才能讓企業穩步發展壯大。總而言之,財務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只是粗略的描述了一下在現階段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若干手段及措施,相信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企業會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單位:潞安集團財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