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彰
近年來我國社會建設得到了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國對土地資源的使用需求也逐漸提升,為了能保證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對農村土地的整治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同時也結合生態景觀建設戰略理念強化了農村土地整治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對農村地區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從中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存在的問題與建設策略進行分析,旨在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口也不斷遞增,也給土地資源帶來很大的環境壓力,使得可用耕地資源也逐漸減少。目前,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土地資源生態景觀建設方面的問題。這也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嚴格把關土地資源整治期間的土地質量問題,注重提高土地的產量收益。現如今,人們面對環境危機也意識到環境問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也會對正常開展土地整治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這也就對我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起到重要的決定作用。
一、中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土地整治觀念比較落后
就當前階段來看,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整治觀念與新時代的發展背影出現嚴重不符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會影響我國農村土地整治效果,甚至不利于我國土地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與此同時,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仍然有一部分土地整治部門并未建立起生態景觀建設有關的理念,且在具體的土地整治工作中也不注重保護農村原始的生態環境,雖然說現如今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已經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造成很大的生態環境破壞。
(二)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就當前我國土地整治存在的問題來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生態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使用比較單一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以人工混凝土為主,也會破壞農村原始生態與風貌。另一方面,過分追求新增的耕地數量,使得農村土地整治中為了能將耕地面積擴大濫砍濫伐,最終也會導致農林面積快速減少。這些比較突出的生態問題也會造成無法逆轉的生態環境,也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部分相關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分析土地整治的情況,我們也能發現農村地區土地整治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這也會對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土地整治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也有部分農村地區土地整治工作人員職業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也會影響土地整治工作的效率。此外,還有部分工作人員整治方面的知識欠缺,同時業務知識有限,知識面比較狹窄,嚴重缺乏綜合性比較強的人才,因此也就使得在實際的整治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很難有效結合生態建設與土地整治,因此也就無法運用科學的解決方法解決問題,也會對土地整治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中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策略
(一)全面實施土地整治主體工程與配套工程
在整治土地之前找到相關的耕地后備資源后進行初步的評判,并確定要開發的區域以及開發的方法,盡可能不破壞自然環境,同時也要考慮后期的景觀建設以及配套建設,有效彌補因為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這也就需要運用現代化的信息軟件預判后備資源,比較遙感影像并初判開發的難易程度。初步篩選了可以進行土地整治的后備資源后就要做好外業踏勘工作,針對具體的后備資源結合相關的導航軟件現場評估開發的難易程度,并觀察其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等,如此也能為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可行性的研究報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強化研究土地功能,促進景觀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我國社會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土地資源。為了保證我國農村地區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的合理性,相關工作人員首先應該加強了解土地本身具有的功能性,其中包括調節氣候、調節水文、保護生物以及傳承地域文化等。由此可見,相關工作人員在整治土地時不單單是要將提高土地資源的收益作為工作的重點,同時也要強化農村地區土地生態景觀的服務性能,以科學有效的方法將生物保護、美學價值以及生態安全等方面的元素融入到土地利用格局中。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農村基質如農田、草地等促進農村生態景觀的連續性不斷得到提高,如此才能逐步構建趨于合理的景觀生態網,有效避免由于生態景觀的破碎化對野生動植物的特征維系產生直接的影響,促進農村生態景觀逐漸變得多樣性。除此之外,在具體的土地整治工作中也應強化景觀保護措施,比如說在整治一些大尺度的土地時應主動建立起生態景觀以及基礎設施網絡,強化保護生物生境;在整治一些小尺度的土地時應逐步提高農村生態景觀的服務功能與生態景觀的異質性及其景觀的美學價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自然生境以及半自然生境,確保生態環境與土地環境二者均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明確農村景觀特征,確保能針對性地增加內部景觀價值
社會持續的改革與進步,我國很多趨于的村莊也主要是呈現出一些專屬的生態景觀樣貌以及專屬的文化特色。為此,要想更好地開展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活動,前提就是要細致考察并認證不同鄉村景觀的基礎特征。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把握各個有關的生物彼此的作用以及規律,如此才能逐步深入開發各種自然景觀以及各種土地,有效保證農村生態系統的循環發展,同時也能逐步增加生態景觀的價值。比如說保證了不同的鄉村特有的歷史文物并給與嚴密性的保護,逐步推動鄉村道路建設活動的開展并配置與當地景觀價值特征相符合的街景及植物,確保能有效提升區域土地資源的利用效果,推動我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的進程。
(四)重視提升景觀特征的規劃,為開展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為了能促進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還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保護與提升景觀的特征,保證其能充分體現。比如說保護與修復歷史遺跡、山水格局等,對不同的景觀特征采取不同的提升措施,確保能穩定、持續發展。為此,首先就需要以土地整治以及生產目標為基礎形象定位各個單元特征與類型,有利于保證農村生態景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次,還應考慮生態景觀的地標規劃、遠景規劃等,確保能促進農村生態景觀效益的提高。此外,結合農村的生態景觀制定更加合理的提升規劃網,如重建景觀、修復景觀等,為促進當地生態景觀的可持續發展起到巨大的影響作用。最后,以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科學評價農村生態景觀,提出建議性比較強的策略,因此為整治農村土地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五)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對土地、水以及空氣產生嚴重的污染,甚至也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就當前農村建設中關于整治農村土地生態景觀建設方面的問題時還需要科學研究當地的水文生態情況,深入分析各個地區的土地侵蝕或者是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具體的情況來分析,相關工作人員在治理土地時應將重點放在建設生態景觀以及土地利用兩個方面,科學把控整體的水體質量,同時也要重視生物多樣性以及土地資源。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落實土地整體措施,確保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更加科學化以及規范化。在當前全球氣溫逐漸變暖的大背景下,相關工作人員也應以有效的措施整治生態環境,確保農村生態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綜上,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融入生態景觀建設理念與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同時也能適應目前實際的發展需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土地整治理念仍然比較落后,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我國農村土地整治過程中的生態景觀建設,從多方面著手確保我國生態環境與土地資源的發展。(作者單位:廣西梧州市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