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惠
【摘要】民國時期,語文教育蓬勃發展,涌現出大批語文教育名家,陶行知、蔡元培、葉圣陶、胡適、朱自清等名家都為大家所熟知,諸位學者對他們的教育思想的研究也不勝枚舉,但對同時期的語文教育大家夏丏尊的研究卻略顯冷清。帶著疑問,我開始了對夏丏尊教育思想的研究,深感夏丏尊教育思想的博大、深刻、敏銳,也引發了我對當今語文作文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夏丏尊;寫作教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夏丏尊的寫作教學思想,集中體現在“為何寫”“寫什么” “怎么寫”這三個層次。下面將從以上三個層次來談談夏丏尊寫作教學思想對傳統作文教學的發展,及其對當今語文作文教學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一、為何寫
夏丏尊關注寫作與生活的交融,“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寫作是生活中的一個項目,并不是隨便玩玩的游戲。”
他還認為,寫作不僅與外在的生活緊密相連,而且可以不斷構建主體的人格素養。他在《夏丏尊談教育》一書中指出,“文如其人,文字畢竟是一種人格的表現,冷刻的文字,不是浮熱的性質的人所能摹效的,要作細密的文字,必須具備細密的性格。”這樣便將寫作教學與培養學生人格相結合,讓寫作融于生活,并在寫作中提升人格。
夏丏尊非常崇尚寫作中的自我。他反對虛偽造作、視套成 習,告誡學生勿模仿、勿抄襲、勿漫用成語或典故;抨擊八股文寫作,提倡表達真情;提醒師生努力提高修養,切勿止步于文章法則的學習……
夏丏尊的這些觀點,表明了寫作是為生活而寫、為我而作的態度。
二、寫什么
(一)表達自我的情感
夏丏尊說:“文章原是發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東西,要有思想感情,才能寫得出來。”寫作必須注入自己的人格、思想、情感才行,需有自我的創意,提倡自我表現的自由、充分和真實。
為達到寫“自己的”思想情感這一境界,夏丏尊主張:“我們生當現在,已不必再受此種束縛,肚子里有什么思想感情,盡可自由發揮,寫成文字。形式也不必如從前地要有定律,日記好算文章,隨筆好也算文章。作詩不必限字數,講對仗,也不必一定用韻,長短自由,題目隨意。”這種思想是相對于古代“代圣賢立言”的傳統來談的,與南宋謝枋得的“放膽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文章軌范》引言部分寫道:“凡學文,初要膽大,……開廣其胸襟,發抒其志氣,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言高論,筆端不窘束矣。”
(二)表達復合的情感
夏丏尊繼而指出,并非所有思想感情一經表出便可成文章。“文章的內容是思想感情,所謂思想感情,不是單獨的,是由若干思想或感情復合而成的東西。”首先,復合的思想感情必須精致化。精致化不僅限于議論性文體,敘事性、說明性文體也是如此;不僅整體結構的布局要精致,表現手法、遣詞造句等也要精致。寫作若能做到精致化,必然能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刻化、立體化。
因此,寫作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還要表達復合、精致的思想感情。
(三)表達成熟的情感
對于寫什么,夏丏尊的思考也不僅停留在表現自己的、復合的思想感情層面上。夏丏尊強調,要表現成熟、發達的思想感情,有了“自我”“復合”作為奠基,再加上“成熟”“發達”作為補充和升華,渾然相融。這正是針對寫作中無病呻吟、為文造情的不良現象而提出的。
三、怎樣寫
(一)求通求好
“求通”“求好”主要是從寫作標準的角度來講。“求通”的標準又分成明了和適當。“明了”是指是形式上和部分的明了;“適當”是指態度上和整體的適當。關于“求好”,夏丏尊明確說道:“所謂好的文字,就是使讀者容易領略、感動、樂于閱讀的文字。諸君當執筆為文的時候,第一,不要忘記有讀者;第二,須努力以求適合讀者的心情,要使讀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興趣或快悅,不要使讀者得著厭倦。”夏丏尊對此看得十分透徹,對“讀者意識”的強調正是針對當時學生寫作中矯揉造作的現象提出的。如今王榮生教授等人也積極倡導寫作中的讀者意識,強調明確交際語境、寫作對象和目的等。
(二)知行合一
古代荀子、王守仁均強調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原則,而在寫作實踐上,相較“知”與“行”,夏丏尊頗為看中“行”,主張多練、多看、多思、多商量。夏丏尊堅持,命題作文練習須每周一次,還堅信課外多寫日記、筆記、公告等也是真正的作文。作文寫好后還要與同學、老師多商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是如今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之一。
(三)文從道出
夏丏尊意識到人格素養對寫作的重要性。他說:“文章真要動人,非有好人格、好學問做根據不可,僅從方法上著想總是末枝。因為講得出的不過是文章的規矩,而不是文章的技巧。”
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強調德對言的決定作用。孟子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知言、善言正是人格修養的結果。朱熹說:“這文皆是從道中流出,豈有文反能貫道之理?”也強調了道對文的決定作用。這與夏丏尊先生強調將人格素養為作文的最高學問這一思想如出一轍。
夏丏尊對人格素養的強調正暗合了新課標強調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的理念。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人,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多讀多想多寫,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多方面地增進語文積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以做人促作文,以作文促做人,兩者相輔相成。
如今,有一些教師和學生以所謂的高考滿分作文為榜樣,不論看到什么作文題,一律開頭妙語連珠,中間把屈原、蘇軾、李白硬拉出來談其身世、精神,結尾點題唱高調,完成一篇套路文,這不是新式“八股文”嗎?我們從作文中看到的不是學生的真情實感,而是精神的空洞,這種精神的空洞正是應試教育空洞化的反映。學生尚且不能獨立分清哪一種語言是好的語言,哪一種作文是好的作文,寫假話、寫套話在作文中能得到一個不錯的分數,那為何還要去說真話呢?長此以往,作文便成了學生精神之外的東西,而不是心靈健康成長的工具。
為糾此偏,《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倡導 ? ? ?“個性化寫作”,指出:“自主寫作,自由表達,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我們必須將這一思想貫徹到語文課程改革和平日的語文教學中去,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作文先做人,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綜上,夏丏尊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在對前人思想的批判繼承上有所創新,對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仍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我們應充分研究其教學思想,汲取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結合當今語文教育現狀和學生實際,創造性地去理解和運用,樹立正確的作文教學理念和正確的讀寫觀,力求更為有效地指導寫作教學。
參考文獻
[1]夏丏尊.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夏丏尊.夏丏尊談教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
[5]謝枋得.文章軌范[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7]夏丏尊.關于國文的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