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掌握相關字句的含義。本文對高考文言文命題特點概述,并分析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備考指導,希望可以提升教學效率,使學生在高考中有更好的發揮。
【關鍵詞】高考;文言文;閱讀命題;透視;備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方向為“言”“文”并重,其中“言”是指文言知識,而“文”指對文意的理解,總結起來就是考查學生的文言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對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一、高考文言文命題特點
(一)選材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所選用的材料,在滿足新課標的前提下也遵循考綱關于“淺易”的要求,而文體以敘事類的正史和野史居多,并且敘議結合類的體裁也常見,包括雜記、贈序、書信,很少出現純粹論說類的材料。選材的另一個特點是內容上多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相關,涉及忠、孝、節、義、廉等寶貴的人物品質,深入淺出地講出道理,并且和現實關聯密切,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近年的各地試卷為例,在人物的品行上,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如新課標Ⅰ卷宣揚孫傅忠誠愛國、無私、勇敢、無畏的品格;再如新課標Ⅱ卷中展示出來護兒志向遠大、忠誠廉潔的美好品行;而安徽卷也把梁皙次的淡泊寧靜、廉潔愛民作為材料進行說明;江蘇卷歐陽發具有篤志好禮、治學嚴謹的品行等。這些人物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征,學生可以在字里行間感悟人物的人格魅力。在說理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如上海卷的《靜者居記》,該文首先提出了“靜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觀點,然后提出“居仁而靜”的核心觀點,這與當前人們普遍以浮躁的狀態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啟發意義。再如浙江卷的《太平州學 記》,該文借太平州勤勉好學的事例說明要想做好一番事業取決于個人的努力程度,文章議論高遠,讓人信服。
(二)考點與設題
長期以來,文言文閱讀命題嚴格按照考綱要求,形成相對穩定的命題形式,雖然出題方法存在差別,但是對文意理解、分析概括、文句翻譯的考查仍是關鍵。2018年的新課標中題詞不包括對常見字詞的理解,但其體現在翻譯題中。同時,概括分析類這種主客觀題型較為常見,考察內容較為簡單,比如設置的斷句以選擇題出現,翻譯題以主觀題出現。而對于文章的寫法、結構來說,浙江卷、湖南卷以及北京卷有所體現,其中上海卷尤為看重。在題型設計中,對文本鑒賞能力的考查主要在古代詩歌中體現。而說到考點中的新意與選修課程的推行有很大的關系,比如“選修課程”目下的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積累傳統文化這樣的要求,天津卷選用的文本為多種表達方式的非連續性文本,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考查,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備考策略
(一)熱點預測
首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譯必將繼續作為重要的考點內容,并且對文句的翻譯也將會占有很大的分數比重,需要得到師生的共同關注。其次,全國卷中的文言文內容對各省的自主命題會產生輻射作用,這也是備考中需要引起重視的地方。比如新課標卷在2014年起對“文言斷句”進行考查,之后的山東卷在2015年也對其進行考查,還包括2016年的天津卷;再如新課標卷在2015年把“文化常識”作為考點,而江蘇卷在2017年也考查了“文化常識”;再如在反腐倡廉之風下,2018年語文全國卷Ⅲ就把《宋史:范純禮傳》中范純為官正直的事例作為考點。
(二)備考建議
由于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閱讀板塊的分數占有比重較大,教師需要根據考綱和近年來的出題情況進行備考,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方針上要“細水長流”。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策略:
1.以“綱”為綱
《考試大綱》作為高考命題的風向標,也是備戰高考的指揮棒,其中對文言文閱讀的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及要求做出明確規定。比如2017年江蘇卷就在《考試說明》中將“而、何、其、乎、乃、且、若、為、所、焉、也、因、于、以、則、者、之、與”作為常見文言虛詞,這說明備考要以“綱”為綱,才會不做無用功。
2.以“本”為本
常言道:“萬變不離其宗。”考試內容終究要圍繞課文展開,不論是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還是古代文學知識、古今異義,接觸這些知識首先是在課文中,本文很多內容都可以在課文中找到例子,高中有很多重點的文言文篇目需要學生背誦,需要學生對其中的文言文知識進行深入了解,比如“而、何、其”等文言虛詞,命題者常將選文與課本進行比較。因此,只有以 “本”為本,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以“卷”為式
要想扎實掌握文言知識,需要通過高考試卷進行深入分析,在全國卷或者各省市的自主命題試卷,考查文言文閱讀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如果要對題型或者考查方向做出重大調整,會在當年的《考試說明》中公示。為此,學生在復習備考中要對高考試卷予以重視,對高考試卷的范式和考點分析,教師在模擬考試要為學生提供近年來高考文言文試題,以此提升模擬的真實性。
4.以知識支撐能力
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來說,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才是化解高考文言文考點的關鍵,只有積累大量的文學知識,才能做到活學活用,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知字句的含義,不明語法,無論思維能力多強,也難以發揮出更好的水平。因此,學生需要在日常學習中積累文言文知識,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這樣才可能面對高考的新內容游刃有余。
(三)技法點撥
1.文言實詞意義的推斷
學生可以根據漢字是否為形聲字、會意字對漢字的含義進行推斷,或者根據文言文前后的關聯去分析語境,以此推斷出實詞的含義,比如根據文中的對偶句、排比句等句型結構,可以分析詞語存在相同詞義的可能。
2.文言虛詞意義的推斷
常見的方法為根據句子大意直接做出推斷,或者根據語境判斷出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比如根據結構相同的句子可以推斷出新句子的用法。
3.文言文翻譯要點
對于文言文翻譯來說,要做到字字翻譯,注意直譯為主,同時,雖然有些詞語和現在的詞語形式一致,但是需要借助古今異義的方法進行翻譯,要杜絕以今釋古。此外,在句子的翻譯中要把句子的語氣準確表達出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考的題型中,文言文閱讀十分重要,在學生的備考階段,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大綱》內容,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加強文言實詞、虛詞的教學,把握文言文翻譯要點,進而實現學生在考試中的良好發揮。
參考文獻
[1]焦文林.高考文言文閱讀命題透視及備考指導[J].試題與研究(高中文科綜合),2015(28).
[2]趙文漢.對“虛詞”和“句式”的考查可休矣——對高考文言文閱讀命題立意的商榷[J].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旬刊),2015(9).
[3]韋言.以學術識力保障高考文言文本的準確性 ——以2015和2016年上海卷為例[J].語文建設,2016(10).
作者簡介:吳曉華,女,1980年生,廣西欽州浦北縣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閱讀的改革和發展,浦北縣百名學科帶頭人,浦北縣優秀班主任,在教學一線(浦北縣金浦中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多年高三教學,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