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采用數據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及歸納法,全面研究了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生出現的 ? “你”與“您”的語用偏誤。首先,本文先簡單闡述了現代漢語普通話中“你”與“您”的語用文化差 ? 異,歸納了外國學生出現該語用偏誤類型與特點;其次,從學生、教師與教材三個角度對學生產生偏誤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據此確定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最后,結合學生產生語用偏誤的特點與原因,提出了一些教師在講授“你”與“您”時可使用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對外漢語;你;您;語用偏誤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漢語中“你”與“您”的異同
“你”和“您”都是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最常見的第二人稱代詞。“‘你稱對方(一個人);‘您是人稱代詞,即‘你‘你 ? ? ? 們(含敬意)”。用人稱“你”,表明兩人為同輩或關系比較親密;“您”,表明兩者不是同輩或關系不親密,服務人員對被服務者也稱為“您”,以示尊敬。
二、外國學生學習“你”與“您”的語用偏誤分類
外國學生使用漢語第二人稱代詞時基本不會出現語義和語法的偏誤,語用方面的偏誤占了絕大多數。通過對留學生出現偏誤的統計研究,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一)“你”與“您”的誤用
這類偏誤主要是留學生不會根據場合使用“您”,在公共場合面對長者或上級時,稱呼對方依然使用普通稱謂“你”而沒有使用敬稱“您”。
統計問卷調查題目:
假如你在公園遇到了一位老爺爺,你想知道他的年齡,你會如何與他打招呼并詢問?
A.你好,老爺爺。請問你幾歲?
B.你好,老爺爺。請問您高壽?
C.您好,老爺爺。請問您高壽?
D.您好,老爺爺。請問你幾歲?
這道題目考查的是外國學生對漢語敬語文化的掌握情況,“您”作為第二人稱代詞的尊敬稱謂也屬于漢語敬語系統的一部分。
調查對象為15位留學生,有來自屬于漢語文化國家的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和蒙古學生,也有來自歐美的學生,學生的水平涵蓋了初級、中級、高級三階段。調查結果如下(見表1):
根據統計調查問卷得知,在初級階段,東亞文化圈國家的學生掌握第二人稱代詞“你”與“您”的情況明顯好于歐美國家的學生;到了中高級階段,漢語學習者普遍能掌握“你”與“您”的用法。
(二)“你”與“您”的混用
這類偏誤主要出現在留學生對長輩的代稱上,留學生容易在一段話中將“你”與“您”混用,即指代同一人的人稱代詞沒有統一。下列是HSK動態作文語料庫中的偏誤案例舉隅:
我好想念你(您),媽媽,我好想念您的那份母愛。
國籍:印度尼西亞 ? 證書等級:C
媽媽!你(您)知道我在異國他鄉的日子快要結束。今年夏天,我就要畢業了。我希望我回家時,爸爸已經恢復過來。您別擔心,我在這兒很好。
國籍:巴基斯坦 ? ? 證書等級:C
對了,爸爸您信申(中)寫的出差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你(您)快要去法國(了)嗎?在那里要待多久?我暑假回去時,您能來嗎?我很想你,恨不得馬上去見您。
國籍:蒙古國 ? ? ? 證書等級:C
坦白地說,我小時候不喜歡您,因為您每天很晚才回來,所以我沒有機會跟你(您)聊天,看你(您)??墒乾F在我非常喜歡你(您)。
國籍:英國 ? ? ? ? 證書等級:B
根據語料庫中的材料得知,漢語水平為初級和中級的學生更容易出現該偏誤,而日韓留學生出現此類偏誤較少。
(三)“您們”的誤用
這類偏誤主要是留學生沒有掌握“您”一詞的正確構詞規 則:在稱呼兩人以上的長輩或上級時,將普通稱謂的“你們”泛化為“您們”。偏誤舉隅如下:
尊敬的父母,您們(你們)好!
國籍:巴基斯坦 ? ? 證書等級:C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你們)好!
國籍:韓國 ? ? ? ? 證書等級:C
女兒我很惦記著您們(你們)啊!好想此刻就在您倆的身旁,真的。
國籍:馬來西亞 ? ? 證書等級:C
其實,我們也知道您們(你們)對我們的愿望并不在于禮物是什么。
國籍:法國 ? ? ? ? 證書等級:C
此類偏誤普遍出現在初級階段,出現偏誤的留學生在國籍分布上沒有明顯差異。
三、學生出現語用偏誤的原因分析
影響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因素很多,從教與學的角度出發,可大體分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因素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因素。此外,在一些漢語教材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學生因素
1.母語文化的負遷移
在“你”與“您”的學習中,涉及對外漢語中的敬語教學,要讓外國學生學習好敬語,就必須了解中國文化中由“禮”文化引申出的等級尊卑觀念。母語文化的負遷移在歐美留學生的語言表達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不同于真正了解敬謙意的東亞留學生,其思想中固有的平等意識會讓他們很難理解中國的敬謙文化,文化反映在語言中,他們母語中的第二人稱往往并無普通稱謂與尊敬稱謂之分,導致他們在習得“你”與“您”時有一定的難度。
以母語為英語(代表歐美文化圈)的學習者學習敬語為例,根據Ellis總結的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母語與目的語對應的難度等級,因英語中沒有敬語系統,目的語中的某個語言項目在其母語中沒有相對應的形式,屬于第五級,學習較困難。具體而言,如在學習漢語中的普通語句“我想下午去你家”與敬謙語句“我想下午拜訪您”時,與其對應只有“I want to visit you this afternoon”這一種表達。
2.目的語規則泛化
目的語規則泛化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因對目的語規則掌握不全面而將其擴大使用、錯誤推斷套用。學生在習得第二人稱代詞的復數形式“你們”后,通常會認為只要在人稱代詞后加上詞綴“們”即可表示復數,將這套語法規則套用到尊敬稱謂“您”,也就變成了“您們”。通過誤用“您們”的偏誤發現,出現的泛化現象并不是雜亂無章、任意而為的,而是在未完全掌握目的語的句法規則時加以套用,產生的近似語體,即為目的語規則泛化的產物。
3.認知方式
認知方式是人們感知和認識世界的方式。認知方式影響著學習方式,從而也影響了學習者出現偏誤的方式。
有的學生認知方式屬于審慎型,他們在學習中擅長周密思考,全面分析,反復權衡后才做出決定或反應。但是該部分學生往往不擅長語言交際,為避免出錯而很少使用漢語與他人交流。因此在“你”與“您”的學習中,這類學生雖然明白“你”與“您”的差別,但缺乏交流機會,在真實交際時容易將兩者 混淆。
有的學生屬于沖動型,學習過程中反應快捷,甚至不假思 索,在沒有現成答案情況下寧愿用猜測的方法。這類學生通常擅長交際,對交際中出現的失誤不是很在意,經常會在尚未完全習得“你”與“您”這一知識點時,就將其運用到交際中,更容易出現知識性偏誤。
(二)教師因素
1.沒有進行文化教學
教師在講授“你”與“您”時,只滿足于帶領學生辨析“你”和“您”的區別及介紹兩個詞的使用場合,而沒有為學生展現其背后的敬謙文化,導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知識點不能完全掌握而出現偏誤。同時,學生還會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而產生一些跨文化交際障礙而影響到交際活動。
2.教學方法單一
“因材施教”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原則,但有時教師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學方法單一,僅僅采用傳統教學法,沒有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進行交互練習以鞏固知識點,導致出現學生學到知識點卻不會運用的現象。
3.對詞語的解釋不到位
有的教師在講解“你”與“您”時,有時只著重講解了兩個詞用法的差異,忽視了對詞語本身的講解,學生出現“您們”的偏誤即是教師沒有講清楚“您”的構詞規則: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沒有“您們”這個詞。有時則沒有重點強調背后的文化內涵,導致部分歐美學生對“你”和“您”的區別不夠重視,不了解對長輩或者上級使用第二人稱代詞“你”是一種頗不禮貌的言語行為,在實際交際過程中容易產生誤會。
(三)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依據的材料,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構成學校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材一方面體現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同時也是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的媒介。因此教材的編排是否嚴謹、知識點的解釋是否到位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
在很多初級教材的開篇就已經出現“你”和“您”,可見這是一個比較基礎且重要的知識點。但現在不少漢語教材在編排上不夠嚴謹,沒有嚴格區分“你”和“您”,會使學生在實際使用時混淆“你”和“您”。如在《漢語課程》(第一冊上)中,正式課文前的《學生課堂用語》里有“請您再說一遍”“請您再念一遍”“請您再慢一點”等尊敬用語,用第二人稱代詞 ? ? ? “您”表示學生對教師的尊重。但在第六課《我學習漢語》課文中出現代表性的敬語“貴姓”時,與“貴姓”的搭配詞語卻不恰當,課文中為:
麥克:“請問你貴姓?”
張東:“我姓張?!?/p>
麥克的問話中“貴”即表現出對對方的尊敬,根據“你”和“您”的區別,應該同樣使用尊敬稱謂“您”,但在這里卻使用了沒有尊敬意的“你”。
第八課《蘋果多少錢一斤》中,對話在買賣水果的雙方之間進行。對話中賣家的第二人稱代詞除了在最后一句使用“您”之外,其他對話中都使用了“你”,指代顧客的第二人稱沒有統一,使學習者在學習時對“你”和“您”的使用情況分不清,在實際中可能會出現兩者混用的情況。
四、“你”與“您”的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你”與“您”的辨析
“你”與“您”的主要差別是語用方面,在中國的不同場合準確使用“你”與“您”是最基本的交際需求,而能否準確辨析“你”與“您”并根據場合正確使用第二人稱代詞則是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第二人稱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也是教學重點。
2.“您”的詞匯教學
通過對偏誤的分析,還有不少學生會出現“您們”的誤用。學生在學習了漢語中最基本的第二人稱單數代詞“你”后,教師往往會講授其復數形式“你們”和其尊敬稱謂“您”,學生會因為過度泛化而誤用“您們”,出現偏誤。教師需要在教學時重點強調在稱呼兩位及以上的長輩或上級,第二人稱代詞只能用“你們”,這里的“你們”同樣含有尊敬意。這是一個在教學中容易遺漏卻很重要的知識點。
(二)難點
對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而言,學習者所接受的母語文化不同,學生學習的難點也不盡相同。
1.敬謙語的文化教學
對于其他文化圈的學生而言,以“你”和“您”為代表的漢語敬謙語文化是難以理解的。教師需要解釋中國的敬謙文化,用文化來輔助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跨文化問題,引導學生尊重文化差異,更要向學生解釋敬謙語文化是中國“禮”文化的延伸,是在千百年來“差序格局”的社會中發展的,對長者報以尊敬之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與敬語相對的謙語并不是在貶低自己,只是一種謙虛的方式。
2.第二人稱代詞的對比分析
對東亞文化圈的學習者而言,該部分學生在學習普通稱謂“你”和尊敬稱謂“您”時相對容易些。在他們的母語文化中,也存在一套深受古代中國影響的敬語系統,在文化上具有共通性。而“你”與“您”是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第二人稱代詞,是將中國古代的第二人稱敬語化繁為簡后的結果。因此,如何引導東亞學生將其母語中眾多的第二人稱代詞與漢語的“你”和“您”進行對比學習成為教學的難點,這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對比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
五、教學策略
(一)文化導入
“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發展、吸收,都要通過語言去實現?!痹诓煌幕绊懴?,不同語言中第二人稱代詞的數量、內容、語用等方面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文化導入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用傳統教學法講解完“你”和“您”的意義與用法后,可以導入涉及“你”和“您”與敬謙語文化,讓學生了解到漢語與其母語間產生語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習俗或行為規范不同,幫助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來理解漢語文化,減少文化誤讀的同時,也有利于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強調通過有意義的情境進行目的語基本結構操練的教學法?!薄澳恪焙汀澳笔浅跫夒A段講授的知識點,該階段學習者漢語水平較低,掌握漢語能力較弱,導致用漢語交流的機會也很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設計模擬情境,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了解該知識點。
具體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或角色互換的方式,如將學生分為五個小組,分別設定情境:一組模擬的是同學朋友,一組是老師和同學,一組是領導與下屬,一組是服務員與顧客,一組是老人和年輕人,讓每個組的同學在各自的情境中互相問好并詢問對方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真正掌握“你”和“您”的用法。
(三)對比教學
在對外漢語課堂上,通過將第二人稱“你”和“您”與學生母語進行對比,能使學生直觀地發現兩者間的聯系與差別,找出其間的聯系與差異,從而更好地學習漢語。這里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漢語中普通稱謂和尊敬稱謂的差別與學生母語中的第二人稱代詞在詞意或語用方面相似或有聯系,如在同屬于東亞文化圈的國家,韓語中“??”(普通稱謂)與“??”(尊敬稱謂)不能混淆,日語中的“あなた”(普通稱謂)、“どの”(對上級或非常重要的人)與“かっか”(閣下)等在語用上也有明顯的普通與尊敬之別;
第二種情況則是漢語中的普通稱謂和尊敬稱謂與學生母語的第二人稱代詞意義用法不同或找不到對應的詞及用法,如英語中無論對方是誰,都可以稱為“You”,西班牙語中第二人稱單數主格一律稱為“Tú”。
而無論是第一種情況還是第二種情況,在講授“你”和“您”時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自己母語中的第二人稱代詞進行對比,找出異同,有效避免學生在使用時出現偏誤。
參考文獻
[1]HSK動態作文語料庫[DB].北京語言大學.
[2]BCC語料庫[DB].北京語言大學.
[3]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4]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與教學研究出版社.2012.
[5]楊寄洲.漢語教程·第一冊(修訂本)[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6]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7]索振羽.語用學教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8]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5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9]馬思佳.對外漢語敬謙語教學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
[10]王令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敬謙語教學——以初級階段教學為例[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3.
[11]單琪.對外漢語教學中敬謙語教學試探[J].文教資料,2018(31).
[12]溫象羽.淺論謙語與對外漢語教學[J].天津師大學報,1991(1).
[13]張江麗.面向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的華裔與非華裔學習需求對比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8(11).
作者簡介:胡宇坤,女,1998年生,西北大學文學院2016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在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