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安通

甕安縣稅務局組織市民參觀“稅月時光長廊”圖片展。(貴州省稅務局供圖)
短短幾個月時間,在貴陽市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鄧先生發現自己“漲”了兩次工資。
2018年10月1日之前,鄧先生的稅前工資是13200元,扣除五險一金和個稅,他的到手工資是10382元。2018年10月1日之后,他的到手工資為10979元,漲了近600元。實際上,鄧先生所在的公司并沒有給他加薪,工資數額的增長得益于工資條上個人所得稅數額的減少。
隨著個人所得稅新標準的實施,工資薪金起征點從3500元提至5000元,并適用新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其中前三檔低稅率范圍大幅擴大。
今年1月份,鄧先生發現,他又“漲”工資了,到手工資增加到了11204元。
鄧先生這次工資的“漲幅”緣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明確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6項專項附加扣除,可以在稅前予以扣除。
根據政策,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5項專項附加扣除均采取標準定額扣除,而非按照實際支出來扣除。
具體來看,贍養老人扣除標準額為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子女教育和首套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為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繼續教育按不同類別設了每年4800元或3600元兩個不同的標準;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按城市類別設置三檔不同的扣除標準,分別為每年18000元、14400元和9600元。
正是在新個稅法正式實施之后,鄧先生申報了子女教育和住房貸款利息的專項扣除。兩項加起來享受的扣除額有2000元。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鄧先生坦言對個稅的額度變化充滿驚喜。“我原來以為就是降了幾十塊錢,頂多也就一兩百塊,沒想到降了將近千元呢。”鄧先生說,“這增加的1000元雖然不能給生活帶來根本的變化,但是的確增加了我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鏈接:
居民減稅政策
一是將個人經常發生的主要所得項目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實行按月或按次分項預繳、按年匯總計算、多退少補的征管模式。二是完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模式。一方面合理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每人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另一方面設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三是優化調整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以工薪所得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擴大3%、10%、20%三檔較低稅率的級距,25%稅率級距相應縮小,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保持不變。
(責任編輯 /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