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邱勝
科技創新券目前已成功幫助貴州科技企業實現新增銷售收入近4 億元、利稅近8000 萬元。
作為一家專注于原生態農產品銷售的電商平臺,貴州雷阿哥生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旗下雷阿哥電商平臺(以下簡稱雷阿哥)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雷阿哥上線之初,常常為找不到產品發愁,公司發展遭遇“瓶頸”。
2017 年,雷阿哥成功申領貴州省第二批科技創新券,額度達42 萬元。這為雷阿哥帶來了福音,使得90 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錄入平臺商城系統,讓各村農特產品在平臺得以展示,大大暢通了購銷渠道。
科技創新券是貴州省科技廳免費發送給貴州企業的福利,憑借此券,企業可以免費向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服務單位購買科技創新服務或技術成果,解決他們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已成功幫助企業實現新增銷售收入近4 億元、利稅近8000 萬元。
鉀礦是我國緊缺的非金屬礦產。貴州銅仁已探明非水溶性鉀鹽儲量35 億噸,遠景儲量50 億噸以上,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40%,是全國重要的非水溶性鉀礦資源聚集區,工業開發前景廣闊。
“如果能很好地開發利用鉀礦資源,無疑會使銅仁,特別是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萬山區獲得造血功能。”貴州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丁雄軍說。
然而,非水溶性鉀礦的開發應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現有技術開發工藝能耗高、污染大,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趙偉博士開發的新型混合熔鹽浸出—水洗—結晶短流程新工藝,具有投資小、操作簡單、環境友好、產品下游市場容量大等優點,為低品位非水溶性鉀鹽工業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經銅仁市科技局對接,趙偉攜項目落地銅仁,并向貴州省科技廳申請科技創新券,獲得40 萬元的研發補助。趙偉說,在科技創新券的支持下,他和團隊已順利完成百公斤級回轉窯實驗。
科技創新券打破了傳統科研項目立項難、結項易的怪圈,為企業量身定制科技補助政策,只要發生了科技創新服務或技術成果的買賣關系,企業就可以申請科技創新券。
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科技創新券還提供專利質押融資貼息。
“對中小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按照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補助,每家企業每年貼息額度不超過20萬元;對專利權質押貸款中的專利權價值評估中介服務費用按不超過3 萬元給予補助。”貴州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市場服務部部長熊婧說。2018 年,貴州專利權質押貸款總額達11.7 億元。
不僅如此,貴州鼓勵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的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給予50 萬元補助支持,降低了企業上市成本,推進了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作。
截至目前,貴州注冊科技型企業17294 戶,備案企業11610 戶,科技型成長梯隊企業1108 戶,高新技術企業1020 戶。
2015 年9 月,貴州祥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云科技)準備請貴州溪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溪山科技)幫助開發“孝思網電子商務平臺”。
但是,18 萬元研發費用讓祥云科技壓力巨大。困難之際,祥云科技負責人黃順義拿到了貴州省科技廳發放價值9 萬元的科技創新券。
隨著平臺開發完成,祥云科技將科技創新券作為研發費用付給了溪山科技。隨后,溪山科技到省科技廳將科技創新券兌換成現金。
就在同年,“孝思網電子商務平臺”推向市場,祥云科技的運營快速走上正軌。
“向企業發放科技創新券,解決了企業創新資源匱乏、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大幅降低了小微企業研發成本,‘喚醒’了沉睡科技資源,推動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與技術市場處處長趙仕方說。

科技創新券“喚醒”沉睡的科技資源。圖為依靠科技創新券撬動的金沙農業科技園。(貴州省科技廳供圖)
2015 年初,銅仁紐泰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紐泰克)了解到科技創新券政策后,向以色列格普溫室技術有限公司購買“專業化蔬果生長環境監控系統”技術開發服務。
年底,經過省科技廳認定和評估,紐泰克所花的100 萬元技術支出,利用科技創新券獲得了50 萬元補貼。
“創新券為企業節省了很大的成本,原本的預算資金可以進行其他項目的研發,調動了企業創新積極性。”紐泰克總經理王孝利說。
項目實施以后,公司轉變了關鍵種植模式,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均有了大幅提高,僅用一年時間,農作物畝產增長4 至5 倍,年新增產值600萬元、利潤120 萬元,已成為銅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券也加快了貴州省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服務單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步伐,直接帶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貴州省水稻研究所向貴州卓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轉讓“Y 兩優585”水稻新品種育種技術,轉讓金額22.5萬元。
貴州大學“磷礦伴生碘資源回收利用成套專利技術”轉讓給甕福集團,轉讓金400 萬元,創造貴州省高校科研成果轉讓金額的最高紀錄。
“科技創新券用于企業向高校、科研院所等購買科技創新服務或技術成果,有力推動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推企業轉型升級。”貴州省科技廳副廳長秦水介表示。
1 月8 日,貴州省科技廳對外發布了《關于開展2019 年度貴州省科技創新券發放申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標志著2019 年科技創新券發放申請工作正式啟動。
看到《通知》后,貴州高原藍夢菇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孟談充滿期待,開始準備今年的科技創新券發放申請。
2015 年,作為技術購買方,公司向貴州省農科院申請技術成果,得到農業專家團隊的支持,食用菌種植技術得以全面提升。
“申請的企業準備好相應材料后,在規定時間期間登陸貴州技術市場網站,通過實名注冊認證后,登錄創新券申報系統在線填報資料……”熊婧說。
科技創新券采取普惠方式發放,對企業的注冊時限、規模、產業屬性等條件不設門檻,只要在貴州省注冊登記的企業,并發生了向科技創新服務單位購買科技創新服務或技術成果的行為,都具備申請發放創新券的資格。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科技創新券沒有門檻。
“企業在創新券項目執行過程中,需要向創新服務單位支付不低于創新券發放額度的費用,如果未執行這一原則,將根據企業實際支付的金額按相應比率折扣兌現。”熊婧說。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在創新券管理上引入第三方機構,建立了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的項目管理機制。
以貴州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和貴州省科技評估中心為依托,省科技廳成立專門的創新券管理中心,負責創新券日常管理工作,具體辦理創新券的申請、發放、兌現等事務性業務,并聘請第三方專家對創新券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建立動態項目管理監督機制。
這一模式將科技行政機關傳統的科技計劃管理職能進行了分離,打破了傳統的科技管理部門垂直的自上而下的項目管理體制,形成更加科學、高效、規范、廉潔的管理體系。這一管理體系,也是對成果轉化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