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江婷婷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麗
持續創新和健全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機制,在釋放政策紅利、強化智庫建設、打造“智力收割機”等舉措推動下,大數據人才源源不斷涌入貴州。
對大數據產業發展,人才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抓緊抓好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出一支能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專業隊伍,地方政府、大數據企業都在翹首以盼。
為進一步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貴州十分重視大數據人才建設工作,持續創新和健全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機制,在釋放政策紅利、強化智庫建設、打造“智力收割機”等舉措推動下,大數據領域人才、智慧源源不斷涌入貴州。
據不完全統計,2018 年,全省已引進各類高層次大數據骨干人才2000 多人,新建大數據及相關業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5 個,引進院士及其人才團隊10 人,為大數據戰略行動注入強勁動力。

大數據讓貴州越來越有吸引力。圖為2018 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會場外景。
“我們也算‘貴漂’了,只是這個‘漂’少了些漂泊意味,對我們來說,貴陽更像一個家。”在2016 年數博會期間,數景未來科技(貴州)有限公司首席數據官張少華初識貴陽大數據產業,從考察地點、辦理手續,再到辦公室裝修,短短3 個月,公司便走完了法定程序。
“貴州對人才的支持力度,讓我看到了大數據的朝氣與愿景。”張少華說。
因為有大數據等前沿產業支撐,2018 年,貴陽成為騰訊QQ 大數據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報告中的“最年輕城市”。因為大數據,貴州是一片“創新創業熱土”,也已成為社會各界的一大共識。
“我關注貴州很久了,想趁著貴州引進大數據項目的契機,希望能夠留下來發展。”在2018 年3 月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唐新懷帶著他自主研發的輿情大數據分析系統項目來到貴州。
自貴州開始大數據發展征程以來,僅貴陽市制定實施的與大數據人才建設相關的政策文件就超過30部,幾乎覆蓋了引才聚才、選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隊伍建設全過程,全力為大數據人才發展開路護航。
貴州將大數據人才需求與高層次人才津補貼、高層次人才住房、創新創業資助等人才引進政策相結合,致力于為大數據人才提供更優質高效服務。
“各類人才可以通過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多種方式,參與貴州大數據發展。”貴州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貴州對大數據發展引進的人才提供科研項目、職稱評定、住房保障、子女就學等多方面的服務。
“不來貴州,我就無法完成迄今為止最滿意的幾部著作。”2016 年,為申辦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貴州大學與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創始人楊義先簽訂柔性協議。楊義先因此成為又一位因大數據與黔地結緣的“新貴州人”。
楊義先研究團隊的到來,讓實驗室有了“領頭雁”。
在楊義先的帶領下,公共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得以建立并迅速成長,目前已承擔國家級項目16 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1 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70 篇,培養博士7 名、碩士63 人,為貴州大數據行業提供了前沿研究成果與優秀人才。
“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不僅是貴州大數據事業的一個高峰,也是我國在大數據基礎理論研究的前沿領域。”楊義先說。
貴州培育了大數據的豐沃土壤,為楊義先提供了良好研究環境。他說,“在貴州,得以靜心研究”,認為在貴州大學的時光,是他在學術生涯中的效率“最高峰”。
楊義先在貴州大學完成了《安全通論》《安全簡史》《黑客管理學》與《博弈系統論》等幾部論著,為全球網絡安全研究與管理提供了許多新理論,為他領銜的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展積累科研成果。
為進一步發揮智庫作用,貴州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相關咨詢機構、高等院校、大數據協會、大數據知名企業的專家、學者,組建了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智庫,在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大數據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強化大數據安全保障、加強大數據人才教育培訓等方面積極獻計獻策,共同推動貴州大數據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貴州省大數據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已歷經兩屆。第一屆于2014年7 月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吳澄等專家領銜;第二屆于2018年5 月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梅宏、吳曼青領銜。
發展大數據產業,短期內可引入有經驗的大數據人才;長期來看,必須建立穩定的人才供應通道。
今年2 月23 日,清華·貴州大數據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基地將聯合清華大學、貴陽國家高新區開展大數據專業人才培訓工作。目前,首批30 名大數據專業研究生已入駐。
產學聯動,進一步促進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教育資源共享,將為貴州本地及全國培養更多大數據專業人才。
清華·貴州大數據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將創新探索大數據人才培養新模式,采取“清華學習1 年+貴州學習實踐1.5 年”“清華導師+貴州企業導師”雙導師制等模式開展教學實踐,旨在把清華優質教育資源與貴州大數據實踐應用場景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政校企和產學研融合,為全省引入優質智力與人才資源創造先機。
大數據人才匱乏,是當前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貴州需要建立自主培養人才的體系,才能更好地服務大數據發展。
去年5 月,由國家統計局與貴州省政府共辦的大數據統計學院落戶貴州財經大學。該學院致力于深化大數據與統計融合發展,培養大數據統計創新型、復合型高端人才,開展大數據統計理論、大數據統計應用、大數據技術及統計方法等科學研究,積極推動統計信息化建設和建立現代統計調查體系,利用優質資源為全省培養大數據統計人才,服務國家大數據戰略。
而今,貴州省內8 所高校相繼獲教育部批準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貴州理工學院·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華為大數據學院已實現招生2680 人。以此為重要基礎,全省初步形成了從社會培訓、中職高職到本科、研究生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
在印度設立“云上貴州(班加羅爾)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在美國硅谷設立“貴州大數據(伯克利)創新研究中心”、在俄羅斯設立“貴陽高新(莫斯科)創新中心”……貴州的大數據“智力收割機”,“收割”著全球大數據人才,為解決人才培養周期長、適應過程長等現實難題探尋著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