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唯睿
3 年來,貴州省共實施“千企改造”企業3743 戶、項目4291 個,完成投資3134 億元。在“千企改造”工程帶動下,貴州工業經濟整體呈現出“穩中有進、轉型加快、質量提升、效益顯著”的良好態勢。
“我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千企改造、千企引進’。”談起如何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何剛說道。
自“千企改造”工程2016 年啟動至今,貴州省共實施“千企改造”企業3743 戶、項目4291 個,完成投資3134 億元。在“千企改造”工程帶動下,貴州工業整體呈現出“穩中有進、轉型加快、質量提升、效益顯著”的良好態勢。
“現在工廠車間的人員只有以前的一半,產能卻提高了3 至4 倍,產品質量也有很大提升,這些都得益于自動化設備的升級改造。”4 月2 日,貴州立德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德威)董事長張國貴指著正在工作的鋰離子電池設備向記者介紹。
位于安順市西秀區智能終端產業園區的立德威成立于2017 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鋰離子電池研發、制造、銷售的新能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隨著產業化的升級改造,立德威在設備和研發上加大、加快資金投入,引進行業內先進自動化生產線和行業高端人才,一期改造項目建成投產的年產5000萬只圓柱型鋰離子電池的設備生產線,大大增加了市場競爭力。
“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升級確實給企業帶來了效益,我們決定今年6 月份再引進第二條自動化生產線,產能將達到年產6000 多萬只,我們就可以升級做更高端的產品了。”張國貴深有感觸地說。
“千企改造”提質增效,讓企業創新更有后勁。
作為首個實現桑塔納轎車刮水器和玻璃升降器國產化的企業,貴陽萬江航空機電有限公司通過“千企改造”,目前年利潤在6600 多萬元。
“別看一個小小雨刮,我們已擁有127 項專利。”貴陽萬江航空機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韜說,公司已成為大眾、通用、上汽、吉利等汽車品牌雨刮的核心供應商,并成為博世、法雷奧等國際知名汽車雨刮生產企業的合作伙伴,產品遠銷伊朗。
盧韜表示,公司正加大資金投入,目前智慧物流系統已經完成第一期,全部完工后,企業利潤預計由6600 多萬元提升到1.5 億元左右。
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工業互聯網作為工業體系和互聯網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支撐。
當前,一大批制造業紛紛“遷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工業互聯網對貴州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正日益彰顯。
“‘工業云’能進行最大程度的供需撮合和資源整合。”貴州工業云公司總經理楊靈運說,“工業云”在提升企業采購效率的同時,對關鍵供應商進行考評和管理,大幅降低企業庫存壓力和生產成本,有效提升了供應鏈效率。
得益于貴州省“千企改造”工程的契機,2017 年,興達興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2 億元用于企業升級改造,自主研發和建設了國內首個高性能混凝土信息化產業平臺——“砼智造”平臺,并建成我國首個高性能混凝土大數據庫。
“砼智造”建成后,公司每條生產線的每一次生產,從原材料采購人到具體生產線的每個環節都會實現自動記載。同時,生產過程中設備的使用情況也都會有數據記錄。
不僅實現智能生產,“砼智造”平臺在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
“通過以實時生產數據為基礎建立產業大數據庫,‘砼智造’打造國內混凝土產業區塊鏈,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形成混凝土產業智能制造一站式解決方案。”興達興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文勇說。
“將指甲蓋般大小的智能芯片鑲嵌在輪胎里,就能通過電腦記錄使用情況。”4 月2 日,在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部件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的重要環節。”
2017 年,貴州輪胎全面啟動項目建設,目前物聯網及全局OEE 管理建設子項目、全面的MES 系統建設子項目等進度正常。隨著“工業4.0”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貴州輪胎”轉型升級的戰略迎來新的契機。
“可整合和利用的資源和平臺迅速擴張,積極擁抱互聯網,實施智能制造,將會開拓企業更加廣闊的前景。”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鹍對未來滿懷期待。

貴州開磷磷石膏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致力打造綠色化工品牌企業。圖為開磷生態工業園區。(貴州開磷集團供圖)
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革,工業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
“千企改造”工程明確提出,要加快企業綠色改造升級,實施“節能環保與安全改造”專項,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試點示范,到2020 年,創建20 家綠色產業園區和50 家綠色示范企業。
“能守住綠水青山的企業才是真正讓人敬佩的企業,‘千企改造’工程的實施讓我們把環保做得更好了。”貴州華興玻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德皇介紹,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原則,華興玻璃投資了400 萬元建設工藝廢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可循環使用,并投入1600 萬元進行煙氣治理設施和安裝在線監測系統,確保煙氣達標排放。
為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促進工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2018 年貴州省發布了《貴州省綠色制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強化工業節能約束機制,支持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技改,抓牢工業節能監察,對重點企業全覆蓋。
2018 年,貴州省新增國家級綠色園區1 家、綠色工廠3 家,新增省級綠色園區2 家、綠色工廠7 家。
作為2017 年第一批入選國家工信部綠色制造體系綠色工廠建設名單的貴州開磷磷石膏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致力打造綠色化工品牌企業。
2018 年,貴州在全國率先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雖然這等于是給我們的生產套上了一個環保‘緊箍咒’,但這并不是憑空提出來的,如何消納利用磷石膏,貴州已經有了一些成熟的技術和方法。‘以渣定產’的倒逼機制也加速了省內磷化工企業的綠色轉型。”甕福集團董事長、貴州開磷集團董事長何光亮說。
“千企改造”工程實施以來,省、市、縣三級聯動,貴州對所有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進行統籌管理,指導和幫助企業制定轉型升級方案,同時,按照“扶優扶強扶大”和“扶新扶精扶特”的原則,每年從全省12 個重點行業中篩選省級“千企改造”龍頭和高成長性企業作為示范試點和行業標桿,引領和帶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
“2019 年,我們將組織1000 戶具有引領性、標志性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帶動工業投資增長10%左右。”何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