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周文君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娟

作為黔北麻羊的主產區,習水縣大力發展麻羊養殖助推脫貧攻堅。圖為習水縣良村鎮大安村麻羊養殖基地。
習水縣良村鎮有一個廚房建得特別大氣:屠宰、清洗、炒制、包裝、銷售……習水麻羊被制作成羊肉火鍋、羊肉粉等50 多種產品。
4 月9 日,記者走進習水縣良村工業園區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陣陣獨特的羊肉香撲面而來,羊肉米粉、羊肉醬、羊肉干等各種口味的羊肉制品琳瑯滿目。
“我們每天能生產5 萬盒羊肉粉,一年下來需要20 多萬只習水麻羊呢。”公司總經理楊澤說,他們每天從農戶手里收購麻羊,加工制作成速食羊肉火鍋、羊肉粉、羊肉醬、羊肉休閑食品等50 多個品種,銷往全國各地。“比如針對上海口味的白切羊肉,廣東、廣西、海南的清湯羊肉,重慶、四川的川味羊肉。”
“習水麻羊毛短肢壯、肌肉結實、活蹦亂跳、充滿力量。大家開玩笑說,它們吃的是百草丹、喝的是礦泉水、跳的是‘迪斯科’……”楊澤告訴記者,習水麻羊從2017 年6 月開始,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為保證“出山”的原材料純正,公司與政府、養殖戶簽訂了三方協議,免費把公羊羔發放給農戶養殖,再以兜底價20 元/斤收購成羊。這樣一來,不僅品種有了保障,還有效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
作為黔北麻羊的主產區,黔北麻羊養殖是當地脫貧攻堅的主打產業,習水縣先后出臺《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意見》《貧困戶農業發展精準扶貧辦法》等惠農政策,對黔北麻羊養殖戶進行“補、貼、獎”。
“有19500 戶農戶參與養殖,戶均增收1.5 萬元。”習水縣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中心主任劉德洋介紹,全縣共有20 個麻羊養殖基地,12 個運作較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良村鎮大安村張朋組組長楊顯彬說:“我家祖祖輩輩養羊,多的時候養了將近200 只。”對于麻羊的銷路,楊顯彬從不發愁,因為有公司全部收購,過去散賣有風險,現在都是穩定收入。今年他準備再養200 只,“我的羊圈修得大,養500 只沒問題。”
當記者問到有沒有外地人來買習水麻羊時,楊顯彬笑了:“肯定有嘛,修江習高速路的時候,好多重慶人在這里吃了一次以后,就經常來買我們的麻羊,他們認這個味道。”在楊顯彬看來,習水麻羊經常在山上跑,肉質比較好。
黔山遍地皆好貨,好貨更要出深山。習水縣發改局黨組成員蔣婭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打造面向重慶都市圈的生態農業生產基地,推進習水農畜產品入渝綠色通道建設。“重點在紅粱種植和黔北麻羊養殖上取得突破,開辟直供和特供渠道,實現訂單化生產。”
“我們已對周邊市場進行了考察,也對接好了一些銷售渠道。今年5 月將針對市場開發一些更適合西南地區口味的產品。”楊澤說,目前,習水麻羊“生產基地+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的全產業鏈基本建成,一二三產融合為習水麻羊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麻羊出山,我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