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黃云 葉小艷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小婷

綏陽縣鄭場鎮傘水村食用菌產業鋪就當地群眾的“致富路”。圖為當地菇農采摘香菇。(綏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時下,在綏陽縣鄭場鎮傘水村香菇種植基地,菇農們正熱火朝天地采摘香菇。
“這種看著大,但是不能采,要明天才能采。這種在‘拉白絲’的,包卷在里面散開的剛好就能采?!眾浞矫肥莻€采菇的能手,今年已經采了2 個多月,每天采摘200 到300 斤。據婁方梅介紹,香菇采回去后,還要按大小分等級,這樣才能賣出好價格。
2017 年以前,婁方梅靠打零工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孩子們沒有幾件新衣服。食用菌種植基地開啟以后,她便開始在基地務工,每天8小時,工資80 元。同時,經過公司培訓,加上自己的努力,她學到了食用菌種植技術,去年領了3 萬棒菌棒“代養”,掙了7 萬多元,收入很是可觀,今年她打算再多“代養”1 萬棒。
近年來,鄭場鎮傘水村結合地理氣候和生態優勢,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產業扶貧規劃,把食用菌產業列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導產業之一強力推進,引進貴州云端農旅開發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級集體+基地+貧困戶”模式,實行香菇種植規模化、標準化管理生產,同時以包棚、包工及貧困戶分紅等方式幫扶貧困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傘水村食用菌基地主要通過與周邊群眾簽訂合作協議,免費提供大棚和技術支持,讓群眾“代養”?!?017年9 月,食用菌項目正式投入,2018年產菌棒50 萬棒,實現產值200 余萬元。其中,發給群眾‘代養’的就有10 萬余棒,基地支付‘代養’費用52萬余元。”貴州云端農旅開發有限公司管理人員婁方霞說。
同時,以扶貧資金入股,利益聯結貧困戶47 戶,讓參與貧困戶“代養”的每根菌棒有1.5 元保底純收入,并以6%的固定模式進行分紅,既可以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去年,食用菌基地解決就業1 萬余人次,發放人工工資30 萬余元。
“為了做好食用菌種植,更好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基地技術人員培訓,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编崍鲦偡止芨辨傞L曹開建說。
目前,傘水村食用菌基地已投資1000 多萬元,建成大棚18 座,建成廠房1.7 萬余平方米,種植菌棒300 萬棒。今年,還將不斷擴大規模,擴展種植靈芝、黑木耳等新的菌種,預計年產量500 萬棒,年收益可達200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