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郭秋月 龍啟武 劉煜妤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萬芬
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大力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在更加循環、更加綠色、更加可持續上做文章,以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地更潔、城更美為目標,實現“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
春日,和煦的陽光下,位于舞陽河畔的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綠意盎然,記者走進各個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穿行田疇果園,采訪企業、社區、學校、移民新區、農家院落和機關部門,感受到開發區傾力打造生態工業新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力“脈搏”。生機勃勃的春耕現場、活力迸發的生產車間、繁忙有序的貨運“陸港”,眼前大干快上的場景,讓人心潮激蕩。
近年來,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銅仁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開展好環境保護工作,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堅持生態優先,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加速經濟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污染源治理、行業治污減排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開發區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筑金山銀山并厚植綠水青山,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比翼齊飛,全面提升了園區的綜合實力,為全市抓好污染防治工作貢獻了經驗。作為開發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牽頭職能部門,開發區環保局近期獲評2018年度銅仁市環境執法工作先進集體。
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是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順利實現“申創國家級高新區、打造千億級園區、建設生態文明工業新城”戰略目標的重要基石。
為此,開發區持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強化對企業環境違規行為的排查和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2018年,開發區共出動執法人員865人次,累計檢查企業120余家(次),辦理環境行政案件15起,罰款逾318萬元。
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引導落戶企業形成“工業三廢”自行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小循環,著力構建園區內企業間形成互通有無、“變廢為寶”的大循環,園區多家規模企業相互“接龍”,組建起大的循環產業鏈。
走進開發區紅星錳業的廠區,玉蘭、香樟、銀杏等樹木有序分布,整個廠區掩映在一片綠色中,鳥雀之聲不絕于耳。
紅星錳業是一家主要從事新能源、新材料應用領域錳鋇系列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生產和經營的企業,為全球最主要的高端高純硫酸錳、全球第三大電解二氧化錳產品供應企業。近年來,企業投入巨資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強化技術創新、設施設備更新,加速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紅星錳業停用效能較低的蒸汽鍋爐,每年花費5000萬元向鄰近的貴州華電大龍發電有限公司購買廢熱蒸汽作為生產所需的熱源。同時,投入1億多元實施清潔化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環境綜合治理系列工程;投資6000多萬元研究資源循環利用新模式,將煙氣中的硫利用化學反應“脫”出來,得到高純硫酸錳原材料,既得到了生產需要的原材料,又解決了廢氣對環境的污染。
一直以來,開發區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鞏固提升環保化工產業,建設以錳、鋇、汞、煤電、建材為核心的循環型工業產業鏈,促進園區企業穩定發展。用活用好用足“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兩塊“國字號”招牌,積極爭取綠色“紅利”。
以中偉鋰電產業園、紅星錳業、西南能礦、格瑞特新材料、匯成新材料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業快速發展為標志,開發區走上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之路。數十家規模以上企業強強聯合打造循環經濟新模式,就企業“三廢”相互循環利用達成統一意見,形成一條綠色發展“生物鏈”,有效降低資源消耗,最大限度降低環境影響,從而成功走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

以中偉鋰電產業園、紅星錳業、西南能礦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業快速發展為標志,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走上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之路。圖為中偉鋰電產業園一角。(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供圖)
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歷屆黨政班子始終不渝以建成生態文明工業新城為目標,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地方生態文明建設,讓綠色成為發展的主題,讓生態成為轉型的核心,堅持走“生態、低碳、循環、高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全面摸清底數,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提升地方環境質量,開發區專門組建成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點對點對轄區污染源展開普查,建立臺賬管理制度,并定期不定期開展現場監察。
為加大對企業環境違規行為的排查和整治力度,發揮好監督和服務職能,開發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2018年共下達《責令改正環境違法行為決定書》13份,下達整改通知32份,確保企業生產安全穩定,保障轄區環境安全。
在整改要求得到相應落實的基礎上,開發區通過加強企業管理,開展環境監測,完善環保在線監控設施,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的環境質量水平。
42公里污水管網建設及大龍金利、永盛錳業錳渣庫土壤修復等項目的完成,也為開發區抓好污染防治,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夯實了基礎。
華電大龍投資1.6億元,啟動“超低排放”環保改造項目,分別于2018年8月和2019年初完成兩臺發電機組改造,有效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塵排放量。通過改造,實現了煙塵排放不高于5毫克/標立方、二氧化硫排放不高于35毫克/標立方、氮氧化物排放不高于50毫克/標立方的超低排放目標要求,為園區建設生態文明工業新城提供了重要助力。目前,項目各項指標均達到超低排放的國家標準,相關數據聯網與省環保廳有效對接,實時接受監督。
圍繞“綠色發展”,開發區千方百計聚產業,一心一意聚人氣,竭盡全力強基礎,奮力向國家級高新區、千億級園區、生態文明工業新城邁進。2018年,園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1.2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26億元。
如今的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鳥語花香。接下來,園區將繼續堅持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園區建設,加快生態文明工業新城建設。大力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在更加循環、更加綠色、更加可持續上做文章,以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地更潔、城更美為目標,實現“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