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婷 隋欣
摘 要:我國的藝術管理專業興起于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還正處于一個發展階段,本文主要就高校藝術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進行研究,著重分析藝術管理目前發展現狀中的問題,并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校 藝術管理 建設 現狀
一、 高校藝術管理專業基本現狀
我國的藝術管理專業興起于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是跨越管理學和藝術學這兩大學科的交叉型學科,概括性的說,藝術管理專業所囊括的內容很寬泛,其中既包括了藝術銷售原理、藝術供求,也包括了管理學中的管理方法論、經濟學等重要門類。其培養目的是以基礎資源配置來獲取專業性藝術管理的人才。
文化部于1983年開始對于藝術管理學科進行重新審視,并且紛紛在高校開始進行專門的建設以應對藝術管理市場人才的輸送。同年上海戲曲學校成立了藝術管理班,自此以后中央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紛紛建立了藝術管理專業學科。截止到目前,隨著政府加大藝術管理專業的建設,國內藝術學院也開始燃起開辦藝術管理專業的希望和熱情。隨著藝術管理學科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截止到目前,國內共有三百多所高校將藝術管理學科納入教育范疇。藝術管理專業是綜合性較強的新興學科,所以目前在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去一步步加以完善。
二、高校藝術管理建設中的不足之處
1.專業學科定位
經過查閱資料以及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很多人對這一學科并沒有深刻的見解和認識,對于社會來說相對了解程度較低。目前各大高校內對于藝術管理專業學科定位并不明確,直到現在藝術管理專業依然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定位,很多學校并沒有開設的先例,或者說并沒有切實可行的計劃,也沒有考慮自身是否有資源和條件,就直接開設了這門課程,所以這一方向的發展相對比較慢,更多的高校僅僅是結合自身的特點對該專業進行建設,至于將其歸為管理類亦或是藝術類,因為現在還有一些爭議,所以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該專業到目前為止仍然屬于一個新興的專業,為了順應國家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全國各地應文化部的要求和響應在各地普遍召開研討會,高校也紛紛建立了藝術管理專業,培養藝術管理人才,讓這門專業有了大概的框架和初步的方向,但是該專業的建設就目前的現狀來看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多數院校網站上對于藝術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培養計劃皆為泛泛之談,無非是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管理學、傳播學、樂理知識,為國家培養理論知識完備且實踐能力強的藝術管理人才等要求。但是現在呢,高校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要求無法達到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探索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而且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也相當的薄弱。
雖然多數高校對于藝術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但是卻無法查詢到藝術管理專業像其他專業那樣細致化的培養目標,有了大框和方向卻沒有核心作為支撐點,自然也就無法真正的做到一套完整的體系。而且各個高校的培養目標差別較大,一些高校強調管理為主,藝術為輔,另一些則完全相反,將這一方向劃到管理的范圍,藝術則成了附屬品。沒有細致明確的培養目標就會導致專業學科發展上的分歧越發嚴重,這不僅對于未來接收藝術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來說是一項難以辨別的問題,同時也給藝術管理專業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帶來了影響。
2.課程設置問題
由于藝術管理專業目前在國內依然屬于新興專業,所以其課程上的設置還是在摸索階段,分配上也是五花八門。藝術管理專業的課程并不像早已成型的專業具有完備一致的課程設置,在教育部未明文出臺藝術管理課程標準的當下,高校在課程的安排上難免出現各種不合理的情況。
相對于其他學科,講述藝術管理的書籍報刊也較少,特別是國內對這一方向的研究不多,沒有很強力的參考依據作為支撐,而且藝術管理方面相關的師資力量還不夠完善,很多老師本身并不是這個專業的,沒有經過非常專業的培訓,沒有一個完整的教師團隊來做引導,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略顯吃力,大多數高校的藝術管理專業授課形式依然是課堂上的教學,其中除了必須公共課之外,還包括經濟學原理、藝術管理概念、管理學原理、廣告學、文化創意產業概論等針對理論基礎的眾多專業課程。從這些課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高校內藝術管理課程注重理論基礎建設,課程又多又雜,學生們平常的任務量比較重,但是卻忽視了對于實踐活動的操作。由于國外在中世紀就開設藝術管理這一學科,所以其概念相比而言十分完備,課程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并且給了學生極為充足的實踐機會。但是國內的藝術管理專業概念模糊,不能將文化藝術與現代市場的潮流結合起來,沒有準確的實際用途,有許多諸如“文化經紀人”這類專業也被并入其中。高校內多數的藝術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并沒有系統、合理的科學性進行論證,除卻國家規定的公共課程之外其他課程明顯缺乏更加系統注重實踐性的課程。
三、合理化建議及對策
藝術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還是貼近藝術類學科,它的培養目標定位應該是著眼于文化藝術活動領域。包括藝術創意與策劃、藝術營銷、藝術傳播等各方面,從就業與活動的領域來說,藝術管理專業畢業生與通常的管理類涉及面還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大多數人才主要還是在藝術領域。經過我們的調查研究發現,一些綜合性大學將藝術管理專業安排進了管理學院或經濟學院,這樣不僅淡化了藝術管理與文化藝術產業之間的關系,而且也阻礙了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所以由此看來,只有將藝術管理專業設置在藝術學院才是明確了學科的歸屬,因為藝術學院具有更加濃郁的藝術氛圍,相應的活動也更加豐富,可以建設相應的活動平臺,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將藝術管理專業開設在管理或經濟學院,那么該專業必然會淹沒在其他的專業學科中,即使是將藝術管理專業開設在藝術學院,如果將其簡單納入管理類專業,也會讓該專業在管理類專業群孤立無援。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藝術管理學科的歸屬上一定要以藝術學為基礎,堅持將藝術學作為基礎與土壤來看待;與此同時,高校應該將管理學作為藝術管理專業的指導,對于其在當代文藝發展中起到的左右以及相關的學術理論進行強調,這樣才能將二者更好的統一和結合。只有在了解藝術學的接觸上遵循藝術活動復雜的規律,再結合了解管理、經濟規律,才能夠更加充分地獲得管理上的成功。如果只是懂得管理方面與經濟活動的規律對于藝術方面的活動卻一無所知的話,就會出現學科上的錯位。所以只有藝術學為基礎管理學為指導,才能讓藝術管理專業的發展更加蓬勃向上。
在現階段的藝術管理課程,高校內的公共必修課在總體課程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其次高校內的學院設立的專業基礎課更是較為龐雜,這對于藝術管理這種實踐性為主的學科是相當不利的。由于藝術管理專業的一些學生具備藝術特長,所以一些高校開始為學生設立了鋼琴、聲樂等專業課。但是經常好景不長,課程開設半學期就因為教師不夠或者各種其他原因將專業課程被迫取消掉了,所以事實上很多藝術管理專業學生大學期間荒廢了專業,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此外在上課過程中老師也往往只能給學生提供一些案例,而沒有比較值得借鑒的教學資源。更好的優化課程上的設置,就必須構建合理又系統的課程體系,而且學校也應該在這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外聘一些藝術管理方向的專業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圖書館也可以多上新一些相關的書籍,供學生參考閱讀,對這個專業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培養自己的全方位人才。
我們建議在現階段藝術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是應當以一半左右的專業課程為主。可以參考一些西方比較成型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如果要發展,首先就是要借鑒和學習,與其他高校多進行交流和研討,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缺失,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條件等因素注重實踐的課程。例如哈爾濱就可以利用索菲亞教堂、俄國遺留建筑、冰雪大世界甚至七三一部隊遺址等各種景點來促進藝術管理專業實踐課程設置,而且可以將各項外出活動的成果算作在校內的學分,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實踐性學生們的積極性。此外,對于技法類、藝術史、賞析類課程也該占到兩成左右,因為這方面的知識能夠讓畢業生在未來的工作中真正的理解藝術的具體形式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法律類、管理類、經濟類課程為藝術管理專業提供了指導性作用,也應占一定的比例。特別是法律類課程,因為作為合格的管理人以及經紀人必須要懂法守法,與此同時懂得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權益。最后就是剩下的一些其他輔助性課程了,這些課程應該是具有開放性的選修課程。高校應了解學生對于哪些課程更為感興趣,更需要拓展什么技能,例如:節目主持、市場調研、活動策劃、演講技巧、廣告創意等,這些課程也為學生的學習以及拓展延伸起到了相當大的幫助。
結語
21世紀以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文明建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文化藝術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所以在文化藝術產業的熱潮中藝術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就逐年的增加。高校作為向市場輸送全方位人才的關鍵樞紐,具有文化引領、文化發展、科研服務等眾多作用,所以高校內對于藝術管理專業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就目前高校藝術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來說還屬于初期的發展階段,在定位和找準市場方向有待更多學者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分析。綜上所述,經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高校藝術管理專業在建設上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就這些問題為高校藝術管理專業的建設提供一些參考,也為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希望可以更好的發展藝術管理這個新興專業,從而為文化產業不斷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法山.藝術管理學科特征與發展前景[J].藝術教育,2010(1):86-87.
[2]李萬康.藝術市場學概念[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3):310-311.
[3]曹意強.藝術管理的觀念與學術狀況[J].新美術,2007(3):128-129.
[4]陶秀珍.關于藝術管理人才培養的思考[J].管理觀,2011(7):54-55.
[5]周洪雷.構建中國特色音樂藝術管理專業課程體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8(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