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
河南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抓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擺正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位置,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以重點產業高質量保障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以重點產業多彩濃彩實現中原更加出彩。
一、河南省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基礎
(一)高賦稅產業豫煙率先突破
2018年,全省煙草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全方位消費需求為導向,扎實推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香精香料工程研究中心、煙用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智慧工廠建設,稅利突破600億元,社會履責能力顯著增強。2018年,社會庫存持續下降,煙草產品實現順價,煙草行業發展狀態逐漸趨穩。緊盯重點地區,持續深入開展打假專項行動,得到了公安部和國家煙草局的充分肯定,極大地優化了卷煙的社會消費環境。
(二) 先進制造業領域裝備制造持續發力
河南以創新引領裝備制造業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制造升級、創新升級。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同比增長7.2%,其中,電子制造、食品制造、汽車制造以及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2%,同比增長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成為工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國內制造業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河南省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河南裝備制造業規模已經進入全國前列。
(三)現代服務業領域物流集群發展
作為全國知名物流大省,2018年河南省物流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國際多式聯運、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和電商物流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物流業運行質量不斷提升,降低成本成效顯著,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018年,全省物流業著力國際多式聯運、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和電商物流等重點領域,全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3.09萬億元,增長9.0%,高于全國2.6%。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7373.08億元,增長7.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0.2%,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5.3%,比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單位GDP所消耗的社會物流費用連續6年回落。隨著全省物流業轉型攻堅持續深入,物流細分行業增勢良好,快遞物流持續增長,跨境電商物流增速迅猛,物流“河南方案”已初顯成效。
二、河南省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供給結構仍需優化
作為傳統的工業大省,煤炭、化工、鋼鐵等傳統產業占河南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較高,新興產業發展比例偏低,中高端產業的供給嚴重不足。同時,去產能仍舊面臨巨大的壓力。煤炭方面,去產能主力將由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的煤礦轉向正常運營的煤炭企業,關停難度加大,尤其是正常職工轉移與安置問題的難度較以往明顯加大。鋼鐵方面,鋼鐵企業一般都是高負債企業,如果關停將會對企業正常還貸產生重要影響,甚至引發破產危險,在國內鋼鐵利潤有所回升的狀態下,“地條鋼”有回頭的跡象。
(二)生態環境壓力仍然較大
河南省傳統產業的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產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當前,全省附加值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傳統產業占比較大,產業結構層次偏低,主要污染物排量對環境的影響較大。2018年,環保部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8個縣(市、區)進行督查,發現涉氣環境問題103個,其中河南省地市(區)就多達26個,存在的問題包括工業企業未安裝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工業企業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VOCs整治不到位、工業粉塵無組織排放等,企業自身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意識仍有待加強。
(三)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
一是傳統企業改革滯后。傳統重點企業大多數為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分布面廣、線長,缺乏有效的產業整合、輔業資產等歷史遺留問題都是新一輪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需要破題的痛點和難點,省內重點企業改革的步伐較慢,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并未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二是創新能力偏弱。一方面是科技研發投入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科技投入產出比偏低,另一方面是企業的科技承載能力不強,科技成果缺乏健全的價格形成機制、風險分擔機制、利益共享機制等,科技成果不能夠有效地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競爭力。三是管理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國有企業逐利性比私有企業弱,效率本身低于私有企業,國有企業政企不分、治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仍未得到較好解決。
三、河南省重點產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對策建議
(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高標準去產能。嚴格按照傳統重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規律,執行環保、能耗、技術、安全以及質量等更高標準,依法依規取締違法違規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化解煤炭、有色、化工、食品等行業過剩產能,全面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重點產業創新發展調狀況、騰空間、挪位置。二是高標準建設供給質量體系。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建立健全計量支撐、技術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質量技術體系,打造質量技術、質量監管、質量信用、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利保護等一體化的供給質量體系,同時,深入開展服務質量、工程質量等提質升效行動,重點圍繞煙草、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等重點產業提質工程,創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打造具有河南產業優勢的“河南標準”。三是高標準建設河南品牌體系。圍繞食品消費、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不斷提升行業標準話語權,打造河南優勢品牌。
(二)擺正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位置
一是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創新研發中心。充分發揮全省在先進裝備制造業、煙草業等行業的技術創新優勢,瞄準世界一流水平,以企業為載體,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建成幾個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技術創新研發中心,凝聚創新向心力,引領重點產業跨越式發展。二是高標準完成“三化改造”。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為創新發展方向,逐步推進技術變革、產業變革,以研發數字化、裝備智能化、項目產業化構建綠色生產體系,逐步提升協同網絡化、生產智能化、定制個性化能力,建設一批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高端制造業產業集群。三是高標準培育創新引領主體。以煙草、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礦山裝備等重點產業為主體培育創新龍頭企業,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戰略新興產業為載體培育“獨角獸”企業,盡快在中原形成一批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型企業群體。四是高標準建設綜合創新生態體系。不斷優化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堅持以人才為中心,以創新為載體,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三)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一是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錨定全國一流目標,努力建成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運營成本最低、政府服務最優、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全國一流營商環境。梳理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問題,聚焦企業辦事痛點堵點難點,在重整改、提優勢、建機制上狠下功夫,扎實做好補短、補軟、補缺工作。要聚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高質量政務服務環境。二是抓好國家戰略政策優勢。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平臺為載體,積極探索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穩步推進國內外技術合作與技術轉移,大力引進科技、管理、金融等領域的高端人才,建成河南產業發展的價值洼地、人才高地、創新的新領地,在全面融入“一帶一路”中探索產業高質量“河南新模式”。
【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基本科研費項目“中部地區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機制研究”(19E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