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治國理政戰略布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了實現黨建目標,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和紀律建設,嚴肅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把思想建黨、制度治黨有機結合起來,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開創了新時期黨的建設新局面。
一、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一)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戰略選擇
從全球范圍看,世界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國際金融危機余波震蕩,影響深遠,全球經濟在低迷中實現緩慢復蘇,新興大國發展勢頭迅猛,發展模式在競爭中并存,意識形態斗爭具有新動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少數發達國家奉行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美國重返亞太實施“戰略再平衡”,我國周邊國際安全形勢更加錯綜復雜。與此同時,國際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問題凸顯,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國際經濟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鋒呈現明顯的時代特征,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國內情況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接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政府積極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響應和支持,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深化開放發展新內涵已經明晰地顯現出來。在此境遇下,中外互動更趨復雜敏感,執政黨必須統攬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作出準確判斷,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妥善處理國際事務中的各種矛盾和紛爭,積極營造有利于我國的發展環境。
(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年平均增速為7.2%,遠超世界平均增速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為30%。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都取得長足進步,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群眾消費需求更加旺盛,利益訴求更加多元,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迫切,這與國內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構成了社會主要矛盾。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攻堅期”,剩下的往往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執政黨不僅需要有敢于“涉險灘”的魄力和“壯士斷腕”的勇氣,更需要善于把握客觀規律,保持戰略定力,以頑強的意志品質,沖破利益藩籬,全面深化改革。尤其在經濟新常態下,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需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發展新動能。需要持續深化社會治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時期,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高效廉潔、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三)解決目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執政黨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完善黨的領導,開展系列教育活動,黨的先進性同肩負的歷史使命總體上是適應的。但是,目前黨內仍然存在一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宗旨的現象和問題。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少數黨員干部身上表現突出,某些地方和部門黨的領導虛化、弱化、邊緣化,少數黨員干部組織觀念淡漠、紀律松弛,個別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無視黨的組織原則,任人唯親,拉幫結派,賣官鬻爵,陽奉陰違,做政治上的兩面人等,凡此種種,嚴重破壞了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嚴重影響了黨的團結統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清醒認識到,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現階段,黨長期執政面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的考驗,以及消極腐敗、脫離群眾等尖銳問題。因此,加強執政黨自身建設,實現自我革命顯得更為緊迫。新的歷史條件下,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神圣而光榮,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提高領導水平和科學發展的能力,在革命性鍛造中把黨打造得更加堅強有力,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提供現實條件。
二、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內涵與主要特點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的政治建設,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當代中國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堅持黨的領導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改革開放再出發,必須堅持“四個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全黨步調一致、令行禁止。全黨同志必須自覺增強“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黨領導推進的偉大事業相輔相成。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么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么階段,這是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握的基本規律。”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起決定作用的是建設偉大工程。直面黨內問題,聚焦歷史使命任務,實現自我革命、自我鍛造、自我提高,是我們黨保持生機活力、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關鍵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著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強化黨的思想建設,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懲腐敗分子,凈化政治生態,增強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基礎
注重從思想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所蘊含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是我們黨在偉大革命實踐中得出的寶貴經驗,也是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特征和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既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又要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黨的指導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既要仰望星空,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又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團結奮進的精神旗幟。一個時期以來,我們黨相繼開展了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專題教育,實現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重點解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總開關”問題,旨在給廣大黨員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事業觀,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增強政治定力,筑牢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基礎。
(三)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健全從嚴治黨的體制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思想教育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有效解決黨風不純、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突出問題,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快補齊黨內法規制度短板,力爭通過兩個五年規劃,到建黨100周年時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使黨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過健全體制機制,把管黨治黨納入法制化軌道,全面增強依法執政本領,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核心。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穩步推進黨內治理,維護黨章權威,完善黨內法規制度,規范黨內權力運行機制和民主決策機制,保障黨員的基本權利,加強黨內民主的各項制度建設,使我黨成為高度制度化、民主化和理性化的現代政黨。
(四)加強權力監督制約,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
執政黨的黨風關乎黨的形象,關乎黨的生死存亡和事業成敗。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最大政治優勢。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法寶,二者存在內在的邏輯聯系。過去一個時期,我們黨內存在某些不正之風,與我們治黨管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不無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新一屆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態度,堅持以上率下、示范帶動,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整治“四風”問題,嚴懲腐敗分子,嚴肅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同時加強巡視巡察和派駐工作,健全黨內監督問責機制,運用監督執紀問責的“四種形態”,堅持抓早抓小,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以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贏得了黨心民心,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
(作者單位:中共梅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