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書勛
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推進農村基層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農村各項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村集體經濟越發顯現出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目前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水平與農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適應,與農民的要求不相吻合,甚至一些村出現了“民富村窮”的景象,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因此,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組織領導、大膽改革創新、建立長效機制,有效推進村集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目前村集體經濟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財政增收困難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最大難題
一是農村生產力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農民素質低下。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市場經濟意識不強。二是農業發展深度和廣度不夠,村財政收入增長緩慢。受傳統農業經營方式束縛,大部分生產經營活動還停留在以種植業為主的“小農業”圈子內,缺乏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三是農村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結構調整嚴重滯后。農業和傳統產業仍占據主導地位,粗放低效運行,整體實力弱,導致農村經濟不活躍。
(二)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給村級組織建設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村級收支矛盾突出,村級組織運轉困難。由于農村集體經濟薄弱,集體公益事業的資金非常短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村級集體公益事業和村級組織在廣大群眾中的威信,削弱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二是村級債務沉重,村級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很多村集體資產資源的經營權進行了拍賣或租賃,靠盤活資產資源增加村級收入的空間越來越小。三是“一事一議”制度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帶來了新課題。目前多數農民議事決策水平不高,缺乏集體觀念和長遠觀念,思想難統一,資金難籌集,使得這些公益事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給村級組織為民辦事帶來了不利影響。四是村干部墊付資金問題亟待解決。村干部往往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而墊付的資金難以拿到,現已成為較普遍但又不能得到根本治理的頑癥。
二、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選準項目,統一規劃
立足當地資源和優勢條件,瞄準市場,選擇適合家庭經營的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風險小的項目,使農民愿意投資經營,并且在經濟上承擔得起,且要本著典型引路、由小到大的原則,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和分期實施方案。
(二)統分結合,共同發展
有些項目的前期工作,一家一戶辦不好、辦不了或辦起來不合算。面對這種情況,村集體應統一組織、統一開發,實現水電路和場地“三通一平”,并配套輔助設施。然后,以農民為投資主體,分戶投資,分戶經營。
(三)推行“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模式,搭建雙贏平臺
由黨支部(村委會)和黨員(村委會成員)領辦合作社,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并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按照自愿、互助、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則,分別組建專業合作社。農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股權設置既要有現金股,也要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專業合作社必須召開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章程》,選舉產生自己的經營管理機構,實行民主管理。最高權力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重大決策由社員參與做出,每個社員包括集體股權代表擁有同樣的投票權。村集體因為投入的股份較多,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可以享有附加表決權。理事會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負責日常經營業務。合作社獨立核算,并實行財務公開制度,接受社員監督。
(四)成立合作社,以村集體入股的形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步伐,成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培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鄉政府的任務主要是思路引導、信息服務、宏觀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主要以村集體為主,并投入少量啟動資金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以投入的啟動資金、場地、房屋等參股;引導農民在經濟實體內自主投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當年利潤和有償服務獲得收入。
(五)積極招商引資,提高村集體收入
利用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大力對外招商引資。村里可將閑置的非農建設用地、房屋、山場、水面、村部門面房等承租給招商企業或者合作社等,從中收取一定的租金和服務費等,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也可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將村機動地和農戶承包地等土地進行大面積整合、規劃承租給招商企業,以獲得相應的報酬。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鄭市城關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