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樂 潘婭澤
科技金融是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屬于產業金融范疇,兩者結合的連接點在于創新。低碳產業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低碳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萍紕撔率且粋€從研發新技術到采用新的生產工藝生產產品,最終實現產業化發展提供新服務的過程,在每一個階段投入的資金都是科技與金融的深度結合。
一、科技金融支持低碳產業發展現狀
在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科技金融通過特有的試點方式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自2011年起,共有25個城市相繼建立起科技與金融相融合的示范區。目前,我國科技金融主要形成了政府引導+銀企對接、信用體系+投保貸聯動、投融資平臺+梯形融資三大模式。
(一)低碳產業技術研發階段的科技金融支持
從總體投入看,低碳科技研發力度逐年增強,并主要用于應用研究與試驗發展,兩者經費投入占比約為90%,可見我國在積極探索低碳運作的新方法、新途徑,為產生新的產品、材料和裝置建立新的工藝、系統和服務。不過,基礎研究經費占比從2009年的8.8%增長到2017年的14.8%,表明理論性、實驗性的研究在逐步受到重視,正加大探索與低碳相關新知識的力度。
(二) 低碳產業發展階段的公共性科技金融支持
2018年我國節能環保支出為6353億元,環比增長13%,污染治理支出約為2555億元,環比增長13.9%,國家越來越注重環境低碳問題,2018年對水、土壤、大氣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力度均達到了最大值。并且,在2018年11月上海舉辦的第四屆PPP論壇會上,財政部表示將設立專項的環保類PPP項目資金,用于支持新舊動能轉化下低碳產業的發展。
二、科技金融支持我國低碳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1.保持財政低碳專項支出穩定增長。新舊動能轉化下加快培育和發展低碳產業,政府必須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力度,特別是在低碳產業新技術的研發期,以彌補其他資金供給的不足,最終實現在低碳技術上不斷突破和創新,提高在低碳技術上的競爭力。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做財政預算時,應將低碳專項支出作為預算重點,將低碳科技經費支出作為重中之重,保持和財政收入的同步增長,甚至是高于收入的增長。
2.加快轉變對低碳產業的直接補貼方式,加強對其他資金的引導作用。在低碳產業興起時期,政府資金的直接投入是最為有效的支持方式,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便得益于此。但是隨著低碳產業的發展,政府在推動新舊動能轉化時應當從提高低碳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激勵作用出發,由主導型向服務型轉變,逐漸將直接補貼轉變為間接投入。對于低碳產業企業,除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外,可以設立低碳企業上市基金,激勵企業上市獲得金融市場上的直接融資;對于金融機構,給予提供低碳產業綠色信貸的銀行適當的財政補貼,增加對風險投資的投入,以市場化的方式運作財政資金,加大財稅金融的協同運用。
(二)金融市場層面
1.加大對低碳產業的綠色信貸支持,適度調整信貸成本。信貸分為授信和放貸兩個部分。授信方面,完善對低碳產業企業的評價體系,多方位、多角度衡量放貸對象的實力和水平,建立等級制;引進第三方專業評估系統,做到對低碳產業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控,在流動性、風險性、盈利性的傳統思維下積極探索針對低碳產業發展的授信機制;采取信用彈性制,及時反饋低碳產業企業的信用情況,適時擴大優良企業的授信額度并在審批環節予以傾斜。放貸方面,采取信貸額度差別對待制,對于研發能力強、產品市場廣的低碳企業,給予較高的信貸支持;對于信用記錄優良、有競爭力然而暫時出現資金困難的低碳企業,可行的情況下適時增加額度,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
2.注重風險投資,豐富資本市場層次。國際上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等低碳產業領域已受到越來越多風險投資者的青睞,我國風險投資起步較晚,但應注意到風險投資是促進低碳產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需要盡快建立健全進入退出機制,充分吸引民間資金,形成綜合性的風險投資主體和多層次的風險資金來源,激發風險投資對低碳產業發展的支持潛力。
【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軟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融資約束、政府補貼與山東省企業技術創新研究”(2017RKE2800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吳天樂的單位為青島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潘婭澤的單位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