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致 于偉東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孕育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充分證明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價值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離不開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二者相輔相成有機融合,意義深遠。本文從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分析出發,進一步闡述了二者融合發展的必要性,研究了二者有機融合的途徑,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價值。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教育理念存在一致性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久遠。經歷數千年的風雨洗禮、更迭演變,不斷發展完善,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理念與如今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導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眾所周知,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內容都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不斷發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資源是二者融合的基礎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理念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提升社會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為經典的當屬以人為本的儒家思想、道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遵道以行”,這些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這些理念經過社會的發展變遷,成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
(二)教育內容互相補充
在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時俱進,因為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唯有不斷汲取各種各樣的文化和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倡導以人為本,倡導仁者愛人,倡導遵循自然和諧發展規律,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正好與新時代的發展思想相補充,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必須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這樣才符合優秀文化發展規律,才能使育人方法更加符合時代要求,使得理論和實踐能夠更好地融合發展。因此,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要能夠很好地進行補充發展,進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
(三)教育意義相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道德說教,希望通過教化實現對人的教育,進而實現對群體的教化??鬃釉唬骸暗虏还?,必有鄰。”這種教化方式不僅是理論教育,還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與這種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尤其在人的品德培養、社會道德風氣建設方面效果明顯。與此同時,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和道德品質引導,可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些個人思想和道德品質教化功能與傳統文化建設意義相通,二者有機融合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實現,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現實需要
高校之所以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為的是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首先,當代大學生受個人享樂主義、崇拜主義以及拜金主義等風氣影響嚴重,需要學校予以重視和引導。其次,在傳統文化節日的了解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目前很多大學生并不了解我國傳統節日,反之熱衷于西方文化,這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影響很大。最后,人際關系處理方式不當。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都是“95后”,自我適應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在人際關系方面問題較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其獨立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是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現實需要,是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接班人茁壯成長的強大動力。
(二)拓展完善高校教學內容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理念的引導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補充和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理論知識、先進思想文化和專業指導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思想政治教學課程培育,其課程包括很多文化精華思想,比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精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文化理念基礎。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根源。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學習會上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發展,符合時代發展需要,是拓展完善高校教學內容的必然要求。
(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條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是時代發展的內在需要。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發展,一方面,優秀的外部文化為中華文化發展注入新的理念,有利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趁機滲透,文化侵蝕程度有增無減,民族文化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培育當代大學生的優秀思想文化意識至關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發展,有利于豐富核心價值觀的體系內容,進一步增強學生們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認同感,進而正確認識西方敵對文化和應對敵對勢力的侵蝕,從而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奠定堅實基礎。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策略
(一)師生齊力,重視高效融合
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缺失,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首先,大學生要多關注和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關注新聞時事,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上多學習思想理論知識,用先進的思想文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識,堅定自己的理想,消化吸收民族文化、禮儀規范、道德標準等,真正使自己掌握更多文化理論知識。其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不斷將所學知識用到實際的傳統文化傳播當中。最后,教師要掌握大量的傳統文化知識,高度重視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質量,言傳身教,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緊密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師生齊心,共創美好未來。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非常重要。首先,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組織開展傳統文化學習交流活動,如傳統文化學習沙龍、傳統文化詩朗誦等,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其次,可以利用學校廣播媒體進行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同時利用學校社團進行傳統文化活動宣傳,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要在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進行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知識教育,將傳統文化的傳統魅力適當地融入日常的理論課堂教育中,將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學有機結合,創造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進而加深師生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重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領域實現更大的價值。
(三)正確認識融合原則
首先,要堅持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創新,決不能死搬教條,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當前時代發展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賦予優秀文化新思想、新理念。其次,要正確認識借鑒和融合的原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契合實際的優秀文化作為理論教學基礎,要充分借鑒適合教學的文化資源,這樣才能更有親和力和針對性,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最后,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顯性和隱性相融合的原則,一方面重視課堂的顯性教育,傳授傳統文化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通過開展校園、社會、家庭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進而增強優秀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實效性。
(四)強化實踐教育,助力融合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高校應該將中華傳統的優秀文化元素積極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助力于學生在思想認知方面更加積極全面。一方面,大學生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去汲取文化精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加強學校和傳統文化部門的合作聯系,比如博物館、紅色旅游圣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奠定基礎。強化實踐教育,真正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共建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整個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將中華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才能更好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進而為祖國建設、社會發展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JKH20180722SZ)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