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金麗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農業產業也以增收為目的,優化種植技術與管理措施。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對改善地方農民生活水平,推動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鑒于此,農戶應掌握更加優化的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措施,對病蟲害采取有效防治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水稻栽種效率與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一、水稻種植技術分析
1、種子品種選擇與處理
在水稻種植前期,種子品種選擇作為種植的首要步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在選種時需要注意當地的氣候條件,充分考慮種子的環境適應性,保障種子的發芽率。基于此,應選擇飽和度較高的種子進行播種,同時對種子質量進行嚴格篩選,避免出現干癟、腐爛的病種,保證種子的優良品質。與此同時,在選擇時還要考慮種子適應能力與抗病能力,以此來增加產量。在選種結束以后需要對種子催芽處理。將種子置于陽光充足的條件下,使其呈現攤鋪狀態實現晾曬,以此來去除種子內的多余水分,令稻種具有更強的吸水性。經過強烈的日光照射,能夠起到對種子殺菌和消毒的作用,促進種子的健康生長。隨后將晾曬完成后的種子放置于水中進行浸泡,同時附上麻袋進行保溫,目的是令細胞更加活躍,以此來實現種子催芽的目的。
2、水稻育苗技術
水稻種子在催芽之后需要培育幼苗。在育苗之前需要設置苗床,其角度最好以東西為走向,目的是使幼苗能夠獲得充足的光照,完整的光照周期可以提升出苗率。在水稻的生長發育時期,根系生長需要充足的空間。所以,在進行水稻種植時,對苗床的間距應合理控制,避免間距過小或過大。在種植的同時,苗床上方需要覆蓋保護薄膜,以此來減少外部氣候對水稻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并且可以為水稻創造更加適宜的苗床溫度。苗床中應合理設置排水溝,使苗床含水量始終處于平衡狀態,此種方式能夠有效控制水流量,為水稻幼苗提供良好生長環境。
3、水稻播種技術
在水稻幼苗播種前期,應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對種植地帶來的影響,并對播種量進行嚴格控制,保障幼苗播種均勻。應用機械插秧技術,不僅能夠滿足水稻種植要求,而且能夠節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增產增收。相比較傳統的插秧技術而言,插秧機每天作業量相當于20個人每日工作量,作業效率高達50gk/665㎡,能夠節約大量的栽種成本。近年來,機械插秧作業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水稻種植中,對提升種植效益,實現增產增收尤為重要。如果在人工種植的情況下,應科學管控種植密度,使水稻能夠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增加稻種有機物的生產,從整體上保障水稻的產量與質量。
二、水稻種植管理措施與優化方式
1、水稻曬田與施肥管理措施
在水稻的種植培育過程中,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是保障水稻高產的關鍵所在。水稻曬田是其中較為重要的田間管理環節。當稻田內水進行曬干后,需要注入2-3d左右的水量,隨后進行二次曬干,可在稻田水量達到最佳狀態之時停止注水。當處于抽穗期的水稻,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稻田出現脫水現象,保證其具有適宜的水含量。
水稻施肥管理措施需要根據水稻不同生長時期進行,主要分為施放基肥、分蘗肥、調控肥以及孕穗肥幾種施肥類別。由于水稻自身生長發育需要較為豐富的營養,所以在不同生長時期需要對其施加相應功效的化肥。因此,對水稻的施肥管理需要給予重視。在插秧前期需施加底肥,其中包括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鉀,此三種肥料的比例應按照3:10:6的配比拌合均勻。在水稻種植一周后施加分蘗肥,肥料為硫酸銨;調節肥應在水稻8葉齡左右時施加,此時施灑化肥為尿素;孕穗肥施灑時期為七月份上旬左右,同時施加尿素與硫酸銨。水稻施加需遵循科學原則,不可施加過量,避免造成燒苗現象。
2、水稻田間灌溉管理措施
水稻秧苗自身具有的特性為喜好溫潤,不喜旱澇。結合水稻種植密度較小的特征來看,水稻幼苗生長時期不需要對其進行灌溉。當水稻發育至成長旺盛時期時,需要加強灌溉,可在該階段合理增加水量澆灌。同時需注意抽穗時期水稻的生長發育,此時期的灌溉尤為重要,應給予重視。對于田間存在的雜草,會與水稻時刻爭奪養分補給,將影響到水稻正常發育。此時需要及時除草,采取防治措施。在水稻移栽前,應將田間雜草處理干凈,噴灑除草劑來有效抑制雜草生長。雜草清除行動需要定期進行,對于清除難度較大的雜草,可以待其集中成長后進行處理1-2次,以此來為水稻營造優良生長環境。
3、病蟲害防治優化方式
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病蟲害的出現會對其健康發育產生極大影響,同時也是影響水稻產量與質量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水稻病蟲害有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以及稻卷葉螟。水稻紋枯病又稱為花腳桿、爛腳瘟,其病害表現為葉鞘出現橢圓形暗綠色小斑,逐漸擴大范圍最終呈灰白色,嚴重影響谷粒發育。稻瘟病又叫稻熱病,在水稻的整個發展進程都可能出現,發病時葉片會呈現灰白色,最終干枯腐爛,是水稻變成白穗,影響發育。稻飛虱此種害蟲以吸食稻汁為生,對水稻的危害極大,并且發生代數較多,繁殖量大。稻卷葉螟則種類繁多,主要鉆進莖稈為害,造成水稻呈現枯心和白穗現象。
對于紋枯病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水稻幼苗播種時注意控制其密度,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的抵抗力。第二,在秧苗播種前期,使用瑞清對苗床進行消毒處理,在播種時使用生根粉,規格為ABT6號,用量為0.2g,同時加入30g水拌合,噴灑至苗床。第三,對于已經患病的水稻,及時使用50%立枯凈加水稀釋實施噴灑。對于稻瘟病的防治,需要選用雜交品種的水稻,確保其沒有被染病的情況下留種。在播種前期,對種子進行噴灑70%甲基托布津粉劑。對于已經發病的水稻噴灑40%稻瘟靈乳油1000倍液。而稻飛虱與稻卷葉螟此種水稻蟲害可噴灑藥物進行防治,是當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防治卷葉螟的方法為使用2%阿維菌素兌水,調和均勻后噴灑,噴藥時間間隔為15d。對于稻飛虱的防治可用255撲虱靈加水,進行田間噴灑。
(作者單位:152000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新華鄉農牧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