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娟
一、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無公害萵筍的生產技術措施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武山縣渭河川道地區淺山區無公害萵筍的生產。
二、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4285 ?無公害食品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8321 ?無公害食品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16715.1-16715.5-1999 ?無公害食品 ?瓜菜作物種子
GB/T18407.1-2001 ?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
NY ?5010 ? ?無公害食品 ?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
三、產地環境條件要求
1、產地環境
黃土高原與西秦嶺山地過度地帶的渭河川區和淺山區。并且產地環境條件符合NY ?5010要求。
2、土壤條件
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層深厚、土壤無板結,結構適宜、土壤結構適宜、理化性狀良好,以保水保肥力強的粘壤土和砂壤土為好,要求土壤肥力較好。
四、栽培措施
1、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抽苔晚、節間密、無側枝、葉片少、肉質莖粗大而不裂口及無病害的春萵筍留種,主要是甘筍一號、甘筍二號、太原青筍、青鳳三號、鋤頭紅萵筍、三青香、香嫩熱筍王、八斤棒筍等優良品種。
2、播種前準備
①選茬整地
選用選用大田作物小麥或玉米為前茬,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平坦地塊,前茬收獲后及時深耕細耙,曬土整地,力求土壤疏松、綿軟。
②施足基肥
施腐熟的有機肥為基肥,每667m2施用量4000kg以上,配施磷肥150kg,尿素40kg,硫酸鉀20kg,耕翻耙耱,以90cm起壟,壟面寬為50cm, 壟溝寬40cm,壟高20cm,壟面平整一致。
3、 播種
①播種時間
塑料大棚春種萵筍在11月中下旬播種,每壟種兩行,行距40cm,株距35~40cm,每窩下籽5~6粒進行點播.
②播種量
每667m2用種量300g左右。
③播種方法
按50cm行距開溝,進行點播,畝用種子50g,每穴2~3粒種子,在壟溝上播種,每溝一行,深度0.5~1cm,播后覆土輕輕鎮壓。
4、田間管理
①幼苗期
播種后澆一次透水,澆水后用4%左右的百事達乳油3000倍液、5%左右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澆施防止地下害蟲。出苗后,幼苗具2~3片真葉時,結合間苗徹底清除雜草;5~6片真葉時按45cm的株距定苗,定苗時注意選留壯苗。定苗結束后,結合培土及時追肥,以氮肥和鉀肥為主,每667m2追施磷酸二銨或硫酸鉀10kg。定苗10天后,澆一次透水,以后灌水應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結合灌水追施少量氮肥。幼苗期最適溫度為12~20℃。
②筍莖膨大期
肉質莖開始膨大時要結合灌水追施適量的氮肥和鉀肥,每667m2追施尿素20kg,以后灌水要求小水溜灌,防止肉質莖開裂。
③采收前期
采收前期要控制追肥和灌水,以防止后期重新萌發花莖,消耗養分。上市前15天左右適期可灌一次水,以提高產量。
5、病蟲害防治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按無公害食品標準使用低毒、低殘留的高效農藥。
① 霜霉病
葉面淡黃綠色圓形病斑、背面白色霜狀霉。塑料大棚種植,采用澆水一天(晴天)閉棚,使棚溫高達40~45℃,保持2小時,然后緩慢放風,防治效果極佳。
a.若第一天澆水,第二天(晴天)中午閉棚,使棚溫高達45℃,保持2小時,然后放風,對輕度霜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b.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67m2用量100g進行噴霧預防。
c.在發病初期可用66.8%的梅多克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7.2%霜霉威水劑1000~1700倍液防治。
②菌核病
在低溫高濕情況下,菌核病發病情況較為嚴重,當氣溫低于15℃,濕度超過80%時,為高發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進行防治。
③褐斑病、葉斑病
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防治。
④軟腐病:屬于細菌性病害,一般發生在中后期,有惡臭味。實行2~3年輪作,低洼田塊應采用壟作或高畦栽培,嚴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澆水。藥劑防治可采用77%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交替使用。
⑤蚜蟲
多發生在果實成熟期,葉、莖危害較為嚴重。可用蚜實凈(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67m2用量3g噴霧。
6、采收
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相平時為采收適期。收獲過晚,花莖伸長,纖維增多,肉質莖變硬甚至中空,影響品質。春萵筍一般在4月下旬采收,秋萵筍在9月下旬采收。
(作者單位:741300 甘肅省武山縣農業農村局)